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吃可是人生一件大事。同样食材,只有做到了色、香、味、形俱全,才能称得上是人间美味。汉中的热面皮色香味形样样占全!
中国的地方美食,源远流长,新疆的烤肉、成都的火锅、福建的小吃,陕西的羊肉泡馍、兰州的拉面,山东的烧饼等等。一辈子可能都吃不过来,不过我今天就想跟你介绍咱汉中人每天早上必吃的美食—汉中热面皮。 汉中热面皮就像是汉中地域的代名词,初次来汉中旅游的人,第一顿早餐就是热面皮菜豆腐,好比是咱们去西安都会去吃一碗羊肉泡馍一样。
在汉中,热面皮被誉为舌尖上的美食,是汉中人天天都要吃的早餐,那个情怀,就好比咱每个人早上起床看到太阳一样充满期待。
汉中热面皮是以大米为原料,经过四道工序,历时6个多小时,才能做出一张香软爽滑,又白又劲道的热面皮。
第一道工序,清洗浸泡6小时,让精选大米喝足水分,一撮就成面泥,
第二道工序,经过干净的电磨磨成浓稠的米浆,再按比例加水稀调后醒浆半小时,让浆水充分融合
第三道工序,用特制不锈钢缸子舀米浆上特制的笼蒸三分钟即熟,待冷却后抹上熟菜籽油再用大宽刀切成二指宽条,每一条都白、薄、光、嫩、细、柔、韧、香,
最后再辅以豆芽、菠菜、胡萝卜丝,或土豆丝调配入35g热面皮香辣油、加入滚烫的80g20种香料水、4g精盐等佐 料味,一碗红绿相映,黄白互衬,色泽鲜亮,食之爽口,气味芳香,风味独特一碗热面皮就可以上桌了。
自古而今,在汉中 ,汉中人就有用面皮招待亲友的习惯。
咱们汉中还流传着三个典故据传汉中面皮起源于公元前231—前213年,秦始皇在位时,汉中当地有稻田十万亩,有一年久旱不雨,稻田干枯,打下的稻谷尽是稻秕,碾出的大米质量太差,无法向皇帝纳贡,农民们深恐欺君之罪,非常焦急恐慌。
当时有位姓朱的农民,他将打下的新大米碾成很细的粉末,又过筛罗后,再用水调成糊状,然后倾倒在甑子上蒸熟切成条状,名为面皮子,大家尝后个个称奇。
他带着面皮子和纳贡的人来到大殿,将面皮献给秦始皇,皇帝吃了面皮觉得美味可口,倍加赞赏,并令今后汉中地区的贡物只能献大米制成的面皮。
还有一个故事相传刘邦在汉中称王,命萧何修筑山河堰,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为改善生活,把米粉加水稀释,蒸成薄饼,切条凉拌而食,味道很美。
一日,刘邦微服出访,进入百姓之家,好客的农民便以凉拌蒸饼丝条招待。刘邦边吃边称赞,问及名称,农民说不出来,刘邦听了制作方法哈哈一笑,信口说道:“此乃蒸饼也。”
后来,人们改用重叠式竹笼,一次可蒸数张,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细条,筋丝柔韧,软而不断,恰像皮条,改名“面皮”。说起面皮,汉中还流传着一个“面皮知府”的故事。
清代康熙年间,汉中人张某在河南汝阳当县官。有一年朝廷派钦差大臣到汝阳视察,张知县未备酒宴,只有家乡的面皮简单招待。钦差大臣沿途吃喝,早觉胃口油腻,一尝面皮,喜之不尽。问起制作方法,张知县一一奉告。钦差回朝不久,张知县就提升为洛阳知府。人们一致猜定,很可能是一餐面皮讨得钦差心欢,美言上奏天子而升官爵。此事传回汉中,被老百姓戏称为“面皮知府”。 汉中人都具有“面皮情怀”。出差的、求学的,在外打工的只要回到汉中,一下车,不去 酒店,不去中餐店,第一站必定是面皮店,看到热面皮,就迫不及待地随便把行李一撂,先来上一碗热面皮,再配上一碗酸菜豆腐,一口面皮一口豆腐,再来一大口豆腐酸汤,那才叫一个爽,即使大鱼大肉也没有热面皮菜豆腐过瘾。
我作为一个地道的汉中人,每天早上一碗热面皮菜豆腐必不可少,不信可以看看每天早上天天排队的面皮店,你就 知道热面皮有多受欢迎了。 汉中热面皮不仅仅在早餐桌上常见,在夜市摊上更是宠儿,只要你晚上逛汉中的夜市,就会 有看到一个摊位人特别多,排着长长的队伍,那就是一家热面皮摊,所以热面皮在汉中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美食!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