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饽饽,叫炉糕。
作者:武如||荐稿:一默
我的家乡有一种饽饽,叫炉糕。
小的时候,乡下百姓的日子艰难,平常的日子里吃不上,只有在过年时,这种饽饽才会成为百姓们最重要的食物。
一进腊月门,乡亲们开始慌慌年,因为春节是百姓们最重要的节日,不单单是每个男人可以不用劳作,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自己的食欲,可以说,春节是百姓们最为饕餮的吃喝大餐了,因此,不论大人小孩对过年的期盼十分强烈,有好的吃喝,可以吃到肉,可以吃到饺子,可以吃到有干粉儿的炖菜,不用再嚼干巴巴的秫面饼了。
主妇们此时就会毫不吝啬地打开储存粮食的坛坛罐罐,倾其所有,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包括蒸饽饽的米面,那时白面很少,只有过年才能奢侈一回,无论你再会过,再能算计,或是你家再穷,过年时绝不会吝啬,初一饺子三十菜(炖菜),这是必不可少的,乡下人讲究整个正月里不再蒸饽饽,因此,春节之前要把所需的饽饽全部蒸出来,以此好好享受节日的快乐。
那时的冬天,不像现在温暖,冷得很,土地总被冻裂出一道道口子,数九寒天,冻土层有一尺厚,每家都会根据自个儿家的人口数量,掌握饽饽的数量,在放置杂物的房间里备着一个大篓子,把饽饽储存在里面。
由于粮食每年都不够吃,白面更金贵,瓦罐里最少的是白面,只能蒸一两锅白面卷子,还是和白棒子面掺和而成的,纯白面的卷子很少见,那时最讲究算计了,会过的主妇总能合理搭配,其余的就是粘窝窝,窝窝头、玉米饼子,做得最多的就是一种叫炉糕的饽饽。
炉糕,一般用小米面,这种饽饽做法不是上锅蒸,而是摊,家家要摊很多的炉糕,因为是过年,也是一年一次的大方,小米面那时也不富裕,所以只有过年才能吃到。
摊炉糕有专门的锅,不大,比煎饼锅小多了,为了摊炉糕,家家都备有一个大盆,把小米面调成糊糊状,放上酵子,待发起来后,就可以做了,炉糕外边厚中间薄,因为炉糕锅中间鼓,外沿有一圈深槽,主妇们用三块砖把炉糕锅支起来,因不能使用风箱,所以柴火要选合适的,烂叶子不起火,干树枝子火太硬,一般都是用高粱苗子做柴火,易燃烧,火候不硬不软,不易摊糊了。
主妇把一切家什准备好,一个人就能开始摊炉糕了,舀一勺往炉糕锅上一倒,由于中间鼓,自然就四散开来,不用特殊的家什,一个炉糕就成功了,那些主妇们为了自己的家人,一般都要在炉糕锅前一坐多半天,因为是过年,一般在正月里就不吃秫面饼了,需要有大量的炉糕做饽饽。
庄稼人一年四季吃腻了秫面饼,能在过年时吃上炉糕也是一种享受,炉糕端上饭桌时,总是泛着一种清香,让你有一种贪婪,刺激你的食欲,炉糕就是那时的美食。
如今,乡下人每天也都是白面大饼、馒头,年轻人对炉糕已经陌生,在那个年月,炉糕对于庄稼人来说是稀罕物。如今家乡一带上了年纪的人对其还有着深深的喜爱,前些年,老家来人说集上还有卖炉糕锅子的,可见人们对炉糕不单单是喜爱,也是一种情怀的诠释和张扬。
我忘不了,我的美食,炉糕!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