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群山环抱的盆地之家。这片山水中,连接的是八桂大地上每一处的兴衰,不仅有因山水出名的桂林,也有因山水而受到限制,但最后又因山水大放异彩的小城。荔浦,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市。
以前,荔浦在广西可谓是“先天不足”的典范,不沿边、不沿海,既无区位优势又无资源优势,这些年以来,发展的步伐总是缓慢而沉重。但现在,荔浦在《桂林统计年鉴2017》公布的各县GDP中,荔浦以1609110万元位于第二,之后更是成为国家启动新一轮撤县设市以来,广西第一个获批的县级市。
▲荔浦
近些年,荔浦成长为了“斜杠青年”:荔浦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木衣架出口生产基地,荣获“中国衣架之都”称号、享誉中国的南方食品城、广西第一个“中国曲艺之乡”、“芋中之王”荔浦芋的起源地……而随着这些斜杠寻去,这片根植于山水之间的秘境,便如同画卷般徐徐展开。
这座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地级市——荔浦,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南部,居柳州、桂林、梧州、贺州、来宾五市之间。
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周高中低,四面环山,中部是起伏的低中丘台地,一部分是石山峰林,将县境切割成数块小盆地,而西北接架桥岭山脉,东面连大瑶山余脉。
▲荔浦地形图
相较于其他被高山包围的地区,荔浦更像一座水城。荔浦河自西向东流入漓江贯穿荔浦全境,来到这里总是感叹到处水润润的,山涧是水,江河是水,田地还是水,水绕着村绕着城地流,滋润着这座城里的万物。
这条葳蕤荡漾的滋养生灵的江水——荔江,延续着更多的则是荔浦人的期盼。
▲荔江湾湿地
在荔江上荡起划龙舟的木浆,缓行于青山绿水间,船上人一会儿伸出手,甚而脚也伸出去,尽情地撩拨,一会儿又呆愣着唏嘘,发无数慨叹。
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有了不同,山若是给人带来了美感,水则是带来了快感。
▲荔江湾景区
船行中,你会看到有人在洗浴,有人在江边烧纸祭奠,有人穿着婚纱在照相。总归是,荔浦人的祈愿和祝福离不开这一江水。
但这座城并不是一直都处于氤氲之中,据荔浦县志载,宋朝绍兴三十二年夏天,久旱无雨,田禾枯焦,于是民众便到一座城南两公里处的寺庙求雨——鹅翎禅寺。
▲鹅翎寺
果然菩萨灵应,当时正是红日炎炎,焚完香后,天空云集,雷声轰鸣,一场大雨骤然落下,遍及全县四面八方,从此禾苗得救,起死回生,那年喜获丰收。“鹅翎应祷”的事一直流传到今,成为中国西南地区一座名刹。
▲鹅翎寺
鹅翎禅寺现在经过数年修建,现已焕然一新,金光夺目的佛教殿堂,宏伟壮观。一尊尊慈祥端庄、精美殊妙的诸佛金身圣像栩栩如生。
历代文人墨客留下来的名联佳诗,现仍保存多处。鹅翎禅寺众僧晨钟暮鼓开展法务活动,弘扬佛法,四海前来观光敬香的信众和游人更是络绎不绝。
▲鹅翎寺
与鹅翎寺隔着荔江相望有一七层宝塔——荔浦塔,它与鹅翎寺担当着同样的职责,共同镇守这条磅礴的荔江。
古时候的人们认为水灾是有巨龙在作怪,当时的荔浦河流经荔塔路一带,雨季时经常发生水灾,为了祈求风调雨顺,所以修了这座塔来镇住水里恶龙。
荔浦文塔,位于城东南滨江石矶上,老城区有条自东向西的巷子叫宝塔街(巷),荔浦塔就矗立在这条巷子中部的坡上,由一个弯曲的小巷走进去,远远望去,甚是宏伟。
▲荔浦塔
这里曾是荔浦河畔的一个小山坡,荔浦人期盼子孙后代能学业有成、能出官入仕,在这个小山坡上建了个魁星楼。
明代正德十四年贡生张宪为祀文昌在此建魁星阁,后因雷雨侵袭魁星阁倾塌,清康熙四十八年重建。乾隆四十八年在此修文昌塔,共五层,上层为魁星阁,塑有魁星神像。光绪五年知县周望增建两层,是为七层文塔。
▲荔浦塔
或是真是受了荔浦文塔的庇佑,荔浦在科举时代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史料记载,荔浦宋代出了6名进士,清代出了7名进士。
1981年8 月这座历经风雨的文塔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随即对荔浦塔进行了全面的整修。
▲荔浦塔
这座文塔最美的形态才得以一一向世人展现,塔檐彩绘壁画,上下镶嵌琉璃瓦,每层塔角均有彩塑狮子、麒麟,正门柱衬托双龙戏珠图案,八面均有风门,门上端书有“插云霄”“捧日”“揽月”等塔文,塔身以青砖叠砌,塔基为天然石矶。登上宝塔顶层,荔浦河和远山尽收眼底。
文塔历经风雨,始终屹立,见证着历史,更见证着荔浦一步步从落后走向繁荣的今天。
这片土地的繁荣,始终离不开的是荔浦人的勤奋与智慧。
在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的上世纪90年代初,且极度缺乏木材资源的情况下,荔浦人却因衣架产业就业,借衣架产业致富,书写出了“无中生有”的经济发展传奇。
▲衣架厂
荔浦并不生产制作衣架所需的木材,必须从区外的云南、贵州、湖南等地购进,从2000年起,荔浦的木衣架企业主们纷纷走出家门开发国内外木材市场,改变用材观念,把原用水源林木材变成速生林木材,并与河池、百色、玉林、柳州及东北等200多个国有大型林场建立了用材联系。
除购买国内各地的木材外,每年还从越南、泰国、土耳其、德国等国进口部分木材,生产系列木衣架产品。同时,所生产的木衣架产品全部出口欧美等地。
▲衣架厂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荔浦已发展成为全国木衣架生产大县,年产各类衣架约20亿只,产量占全国的80%。从作坊生产到“中国衣架生产基地”,再到如今的“中国衣架之都”,小衣架漂洋过海做成大产业。
▲衣架厂
与“无中生有”的衣架不同,“就地取材”的传统行业也在冉冉兴起。
沿着荔浦北上,寻至马岭镇,这里生产着桂林最传统的团扇,但是,随着生活日益现代化,风扇和空调的普及,手工制扇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厂家关闭,传统手艺近乎失传。
▲邱广初先生制作团扇
而荔浦的手工艺人们始终坚持制作团扇,他们采用当地生产的篱竹,经过选料、浸泡、开片、取囊、剖丝、编线、贴面、剪形、包边、压平烘干等十数道工序才能完成,每道工序都饱含匠心,以匠人技艺手工完成。
团扇品种分大类有圆竹剖丝团扇、平竹剖丝团扇、插丝团扇和竹编团扇等四大类,每个大类又有数十个品种,如剪纸、贴花、镂空、刺绣、壮锦、书画等等,蔚为壮观。
▲邱广初先生的团扇
一把团扇,让你想起的可能是幼时耳边隐约流淌的软语糯词,是少时背诗听闻过的静谧月下寒山寺的钟声,也或许只是透过藤蔓随意撒落在石板青砖的斑驳光影。
但现在,它承载了更多的懂得与珍惜。
沿着荔江一路向下,两岸涌来一片金黄,初以为花,却是沙糖桔。还有马蹄(荸荠)秧子,也是一波波的粉黄,马蹄踏过一般。芋头的叶子莲叶似的漾漾迎风,正是收获季节。阡陌与峰林相辉映,田地、桔园交织在一起,那是荔浦人勤劳的双手编织出的美丽壮锦。
▲荔江湾湿地
有“芋中之王”之称的荔浦芋,在九月底成熟,作为荔浦久负盛名的特产,已有400年的栽培历史,古代作为贡品,在乾隆年间更是达到极盛,享誉京城。
▲荔浦芋
荔浦芋又名槟榔芋,其名因荔浦内的槟榔纹而得来。荔浦引大瑶山的山泉水流入田地,造就了特殊的泥沙土土质,极为适合荔浦芋“高温多湿”的生长需求,种植出的松软芳香、肉质细腻而独具风味,香如牛奶,粉如板栗,糯如紫米。
▲荔浦芋
荔浦人吃芋头是一绝,芋头扣肉芋头焖鱼各种芋头宴,其中,芋头扣肉是广西的一道传统名菜,举凡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席上必不可少,自古便有“一家蒸扣,四邻皆香”的美誉,荔浦芋头搭配上好的带皮五花肉以及多种调料烹制而成,成菜色泽金黄,肉质酥松,肥而不腻。
▲荔浦芋扣肉
清代老饕李调元更是对其盛赞不已,赋诗“气作龙涎香,色过中乳腻”大赞其色香味兼备的特质。同时芋头为碱性食品,能中和体内积存的酸性物质,具有美容养颜、增进食欲等多种作用,搭配猪肉一起,则有补气益肾、滋阴健脾之功效,是秋冬季进补及滋养身体的上好佳品。
在继荔浦芋之后,肉质爽脆、汁多清甜的砂糖橘作为后浪也不甘示弱,砂糖桔于1995年从外地引进种植,通过大量新技术、新方法对原有品种改良、推广,其在荔浦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挂果面积24万亩,年产值超过50亿元,人均纯收入预计就超过1.5万元,优质的沙糖桔已成为荔浦的又一大经济来源。
▲丰收的砂糖橘
同时,砂糖桔的热销拉长了农产品产、供、销的产业链。在砂糖桔成熟的季节,除了每天上千支采果队在砂糖桔果园忙碌,还有活跃在县里的几百家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民工人共计5万余人进行选果、清洗、分级、包装,每天至少有上万吨的砂糖桔发往全国各地。
▲丰收的砂糖橘
而“荔浦砂糖桔”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成功注册,能提升了荔浦砂糖桔的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有利于带动荔浦品牌经济发展。
再过几月,每年的大雪节气前后,是马蹄成熟收获期,在荔浦的大街小巷,往来的人常会看见这样一幕场景,卖马蹄的商贩用或用肩挑,或用平板车推着刚从田地里挖出来的马蹄,这些马蹄略带泥巴,紫黑色外皮透着一股新鲜劲,让人忍不住食指大动。
▲洗干净的马蹄
马蹄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维生素C以及钙、磷、铁、质、胡萝卜素等元素,同时还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消滞、舒肝明目、利气通化等药用价值,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药一体大众食品。
▲洗干净的马蹄
新鲜的马蹄洗净剥皮,直接塞进嘴里,咬上一口,汁液横流,叫吃过的人久久难以忘怀。除了生食,马蹄亦可煮熟了来吃,煮熟后的马蹄,爽脆可口,甘甜入味,有清热泻火的良好功效。另外,用马蹄加工而成的马蹄罐头,更是目前市场上非常畅销的旅游休闲小食。
▲荔浦
农业与工业并举,为荔浦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持续动力。2015年,荔浦一跃成为广西第一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随着农村电商的迅速发展,这座背靠大西南,面向珠三角之间的小城,突破了交通发展不足的桎梏,为荔浦带来了无限可能。
关注我们,带你云游广西~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