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很多朋友来 苏州 都容易被街边好看又香喷喷的食物吸引驻足进而掏腰包购买,但这真的不是 苏州美食呀!所以写一篇游记,看看 苏州 到底应该吃哪些东西。
吃东西也有套路
到一个城市,总要吃吃最当地的食物,是吧。但五花缭乱的选择,总让人乱了阵脚。没做好功课的话,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这是不是特色食品了。
吃东西嘛总有个大纲,毕竟大家都是有原则的人啦。不时不食是个很重要的原则,什么时候吃什么,十分有讲究。吃早了味道还没出来吃起来没劲,吃晚了不糯不鲜。
就拿夏天来说,我们要吃枫镇大肉面(同得兴),这是上过舌尖的一道美食,每年5到8月提供。在中篇会更具体的提到。
还有炒肉馅团子,很多糕团店(黄天源、万福兴、明月楼等等)都有,现吃的更好。特别鲜美,有虾仁、笋、黑木耳等等,糯米团子,上面开个口,买完后老板们会淋一勺卤汁,鲜的眉毛都要掉下来。
鸡头米,学名芡实,其实现在挺多地方都有产了,但 苏州 的鸡头米个头大一些,更糯更饱满。煮一碗,淋点桂花,很养生了。但就是价格比较辣手,前两年,母上大人买的价格是120/斤,我估计现在都150-160/斤了吧。有些小吃店能吃到,但20元一碗(杯),里面的鸡头米就几颗。它本身没什么味道,吃的就是一个Q弹软糯的口感。
绿豆汤也是夏天的重头戏。日常的绿豆汤就是绿豆煮煮,但我们苏式绿豆汤可就不一样了,有蜜饯、糯米、和致命的青丝红丝。我至今不清楚青丝红丝是什么,但吃起来怪怪的。苏式绿豆汤虽甜但够清凉,看起来妖艳的很。也是前几年刮起的一阵复古风,于是街头巷尾就开出了不少传统小店。
九十月是中秋节,月饼少不得。 苏州 有两种月饼,苏式月饼(甜),和苏式肉月饼(肉)。苏式月饼不多说,我真吃不了。而苏式肉月饼也算是名扬海内外了(瞎说的)。外面是酥皮,里面是肉馅,中间那层被肉汁浸润的酥皮最为美味(跟肉包子一个道理2333)。我只吃纯肉的,后来冒出来的自创榨菜鲜肉月饼我是一个都没吃过,可能接受不了。苏式肉月饼从来都只有纯肉的嗷!我家经常买的是长发的和胥城的,都还蛮好吃的。前好几年出了虾肉的,我还没吃过,懒得买。早年间1.5一个,现在可能2.5-3块钱一个了吧。一到月饼季,大街小巷各类小吃店、面包房都会有。
秋风起蟹脚痒,阳澄湖大闸蟹了解一下。但凡路边的都是假的,没有之一,要么是过水蟹,要么就是连阳澄湖的澡都没洗过。真正的阳澄湖大闸蟹早就被大酒店和商政届预订掉了。 太湖 蟹其实也蛮好的,近来水准很不错,当然价格也是蒸蒸日上。蟹季先吃雌蟹,蟹黄鲜美至极,快落幕的时候吃雄蟹,蟹膏肥美吃一口都感觉糊不开。
到了春季,就是吃腌笃鲜了,腌是腌制品咸肉,笃是方言的音,微火(比小火还要小)炖,鲜是鲜肉排骨,还可以放莴笋和百叶结。也不知道是哪来的配方,合在一起真是鲜的眉毛都掉下来。
然后是蚕豆,很多 苏州 本地菜特别好吃,例如蚕豆和青菜,同外地相比,更糯,更甜。不过很难遇到,要碰运气能买到。我一个不吃葱的人,却对葱油蚕豆爱的深沉。
太湖 水域简单粗暴划分是70%在 苏州 ,30%在 无锡 。
以前在 太湖 ,还能吃到 太湖 船菜。最新鲜的湖鲜用最简单的方法烧制,就能吃到最原始的鲜美味道。太湖 三白分别是银鱼(虽然是银,但烧出来就是白的),白虾,和白鱼。
银鱼可以做银鱼炒蛋可以煮汤制成莼菜银鱼羹,白虾虽小但够鲜够嫩水煮一下再简单来些调料便能享用,白鱼同样鲜美且不腥在很多苏帮菜馆都是当家菜。
其实还有一个江鲜:刀鱼。吃不起了吃不起了,几千块钱。虽然鱼刺多到难以下咽,但吃起来却美味到愿意一根根无穷尽的吐鱼刺。
第二个数字是四块肉。一年四季我们要吃不同的肉。
比如 春季是吃酱汁肉,以陆稿荐最为出名(观前街可买到)。猪蹄筋为制作主料,皮糯肉烂,入口即化,看上去浓油赤酱。
到了夏天便是荷叶粉蒸肉,夏天是荷叶的季节,清爽有淡香,用来包裹在粉蒸肉外,吃起来便是夏天的味道。
入秋后是扣肉,肥瘦相宜,扣肉还能藏宝。
在深冬自然要吃肥一些的补补身子,酱方看起来色泽浓郁,有肥有瘦令人胃口大开。
不过都是大肉,像我这种上了年纪的人一般就咪一口感受下。
“水八仙”是 江南 的叫法,是指八种植物可食用的部分,大多是在秋季收获。
莲藕除了煮汤,还常用来制作桂花糖藕,在藕里塞上糯米,再淋上桂花糖浆,藕断丝连甜甜蜜蜜的。
茭白无论是煮汤还是红烧都很好吃
水芹我不吃,所以不多说。
菱(分红菱和白菱)和荸荠(音:碧齐)都是鲜甜清脆。到了季节,路边会有很多阿婆在卖,可以一试。
莼菜滑溜溜,通常用来做莼菜银鱼羹(苏帮菜馆都能吃到),清淡爽口,是我特别爱喝的一款汤羹。
芡实(鸡头米)前文提到过。
茨菇也是比较神奇。可红烧, 比如 说茨菇烧鸡,也可以油炸, 比如 茨菇片(类似于薯片,但味道大不同),现在路边不多见了,在炒货店可以买到。也可以想象成水中的土豆,是我个人很喜欢的味道。淘宝有卖,但很油就是啦。
这些店还不错
大街小巷犄角旮旯里总有很多不经意的美味。大隐隐于市的众多。不过很多味道都有些变了样,可能更多的融合了现代人的口味,也融合了众多其它菜系。 比如 每个苏帮菜馆都能看到川菜的身影(我的脑门上出现了三条线),拥抱变化吧。
苏州 现在有大大小小3000多家面馆。在 苏州 的街道上走着,时不时就能看到一家面馆。生意也都不会太差。 苏州 人爱吃面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一碗面十几块钱(日常),在劳累一天后一碗下肚还是很能慰藉自己的。
很多面馆只有早市和午市,营业到下午一两点就打烊了。不过现在大多也开始做起了晚市生意。而老 苏州 们最为看重的便是头汤面了。必须得起早,赶着面馆的最早几碗面,一筷子面条随着大厨一甩便圆圆整整躺进了面碗里,汤是汤面是面,清清爽爽。倘若晚些去,煮面的汤便越来越浑浊了,那喝起来面汤也难免多了些别的味道。
北方的面多讲究面条, 苏州 的面条却平淡无奇甚是乏味,不劲道没麦香。的确如此, 苏州 人更讲究面汤,必须是大师配方,且每个面馆的配方都是不同的且不外传。面条捞完,一碗热汤下去,浑身就有了气力。浇头倒是次要的,虽然有几十种浇头,但都是家常烧法。
汤还分红汤白汤,现今大多面馆只提供红汤了。
浇头我也比较推荐现炒的,更热腾腾一些,例如虾仁、鳝糊(再配一碟姜丝就再好不过了)等,荷包蛋和青菜等为非现炒。
还能选择单浇(例如只要一块大排),双浇(一块大排+青菜),三浇等等。
吃面其实很讲究,有一些词语是 苏州 人们点面时必用的。
你要能张嘴说一两个,那就很地道了。 苏州 人大多喜爱宽汤重青。
面少vs面多:字面意思
硬面vs软面:字面意思
紧汤vs宽汤:多一些汤vs少一些汤
重青vs免青:多葱vs不要葱
拌面:唔,不要汤
红汤vs白汤:红汤更浓郁一些,现在大多数面馆均用红汤;白汤更清爽一些,部分面馆可以提供选择
免油:汤面,拂掉一层油,更健康一些
在2018年6月, 苏州 评选了“ 苏州 十碗面”,因为有很多并列,所以超过了十碗。还是很可靠的。
具体名单见上面的PPT。
因为很多我也没吃过所以就不针对这十碗面做点评了,吃过的几家名声还不错的面馆,马上讲解。
头号招牌就是同得兴的枫镇大肉面了。同得兴做早市和午市。主要有两家店,嘉裕坊是大众店,十全街是精品店,环境更好一些。
枫镇大肉面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我记得的一种是有一户人家在煮面的时候不小心打翻了酒,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即使没加酱油也奇香无比,于是这种面就留了下来。因为酒酿需要发酵,所以枫镇大肉面也只有夏天才供应。
琼琳阁位于书院巷(这是一条美食街)。同样是早市和午市。拳头产浇头是醇香大排面,每天是限量供应,建议一试。
接下来一家是网红,裕兴记。早午晚市都有。我很多朋友都会特地到 苏州 去它家品尝以下三种面:
三虾面,这个季节有,叫三虾面是因为用了虾脑虾籽虾仁三种原料,98元一碗。尽量让店里阿姨帮忙拌,会更均匀一些。
两面黄,苏式面中的小浣熊。其实就是干脆面的感觉,但是会淋上汤卤(虾仁、黑木耳、笋等)。所以原本脆脆的面会有些湿润和软烂,比较特别,40元一碗。
秃黄油面,128元一碗,秋天较好。所谓的秃黄油就是蟹黄,所以明白了为什么这个价格。既然是蟹黄,就能想象这个味道了。
下一家是胥城大厦的奥灶面了。 苏州 的 昆山 奥灶面我记得是入选 中国 十大面的。但跑去 昆山 吃奥灶面还是有些远的。胥城大厦重金买下了奥灶面的配方(还是大 师来着的,忘了),于是名声鹊起。应该只有五个浇头:爆鱼、卤鸭、焖肉、虾仁和爆鳝。它家如雷贯耳的,除了肉月饼,就是奥灶面了。我觉得胡椒味稍稍重了一些。
朱鸿兴是一家老字号了,它的齐门路店还是蛮神奇的,位于 苏州 博物馆对面,地理位置够黄金。记得挺久以前看过一个新闻,朱鸿兴找到了很多苏式面大师,决定在齐门路店复刻出来已经销声匿迹的各类面,冻鸡面便是其中一种。我是没吃过啦。冻鸡不能放入面中,否则就是暴殄天物。
在十碗面中有一碗 常熟 蕈油面,蕈是一种 常熟 虞山特产的菌菇,用它做浇头,鲜美了得。但是去 常熟 太远了,所以不如到学士街(也是美食一条街)的壹德面馆试试。
在PPT的其它分类中,还有两家我想说下,一个是御面斋,不是很传统,更高端精致一些,有砂锅野鸭面。野生黄鱼面等等。还有澳龙面,价格嘛嘻嘻。
还有同裕春,原本在石路有一家,但是后来关掉了,现在在新区的金龙大厦一楼。以前我还挺爱吃的,因为面条特别细。
讲完面了,我们来讲讲苏帮菜。
苏帮菜甜不甜,当然甜啦!但要论排名,还是比不过 无锡 菜。 无锡 最甜,然后是 苏州 ,接下来是 上海 。
简单提一下PPT里的几道苏帮菜。
首先是松鼠鳜(不是“桂”)鱼。最正宗的做法是淋醋溜汁的,但在几十年前,有个大厨首创了番茄酱式做法,便承袭至今。
响油鳝糊也是一道名菜,在鳝糊上撒上葱姜蒜等,等上桌后服务员再淋一壶沸油,瞬间噼里啪啦各种香气扑鼻而来。
手剥虾仁贵在手剥,但现在大部分店里都是速冻虾仁了,碱味比较重。
鲃肺汤,最出名的是石家饭店。虽然看名字是肺,但煮的其实是肝。汤是真的鲜。
苏帮菜名气最大的两家便是松鹤楼和得月楼了,在PPT上已标注了人均价格(来自大众点评)。在我看来两家没什么区别,但要较真起来,可能 苏州 人更喜欢松鹤楼一些,而 上海 人因为《小小得月楼》的关系更偏爱得月楼。
协和菜馆是我还挺喜欢的一家,感觉口味和价格都挺合适。
大鸿运是家里长辈比较偏爱,有挺多家店,性价比很不错,它家的生煎值得一试。
小园楼也是一样。
老 苏州 茶酒楼,是陆文夫所开。陆文夫(1928-2005)曾任 中国 作协副主席,是一名老饕。陆老先生在世时,我奶奶同他(曾任 苏州 文联副主席)关系较好,平时也都会一起讨论 苏州 美食。
中篇小说《美食家》,使陆文夫“会吃”的名声远播文坛内外。自那以后,陆文夫每到一家饭店用餐,厨师闻知陆文夫来吃饭,便有些惶惶然,大有美食家面前班门弄斧之感,倘若做坏了一道菜,会坏了自己的名声。(摘自百度)
不过我更想推荐的其实是近年来风生水起的私房菜。对我来说其实苏帮菜馆比较适合“吃桌头”,即比较正式宴请一大桌子亲朋好友。而私房菜可能更休闲放松些,跟两三个好友小聚等。
私房菜大多数比较任性,没有菜单不允许点菜,只按人头算。PPT上记录的是大众点评评分和人均价格。我记录的三家店我吃过前两家,三家店都是在 平江 路上。
私房菜按人头计算菜量,更为精致一些,每道菜分量不大,但有很多道,所以最后都是吃的饱饱的。生意都很不错,建议提前电话预约。
咸豆浆以阊门姚记最为出名,24小时营业,是我们的夜宵圣地。咸豆浆并不是单单放点盐就完事儿了。里面有猪油渣,有油条,深夜来这么一碗,管饱。
豆腐花,是清水豆腐花,淋上麻油,放上榨菜、虾米、紫菜等。很多地方叫豆腐脑,是卤汁型的,味道差异很大,所以建议大家多试试,也许会爱上呢。
藏书羊肉,这是我冬天的挚爱。以前冷冻技术较差,所以只有深冬供应。现在科技发达了,有时候夏天都能找着羊肉店。店里一般有羊肉面(可分红汤白汤),羊肉明炉(羊肉白菜粉丝),红烧羊肉/杂,羊羔等。
泡泡馄饨(tun,轻声),这个我之前在公众号里写过,算是传统小馄饨的升级版,很多店都是加味精的(杠精走开,小时候吃的饭菜好多都是味精,很正常)。煮后便会鼓成一个个泡泡,非常可爱。
枣泥拉糕,上面有松仁,也是很出名的苏式糕点,我们一般在苏帮菜馆点菜时,都会点上它,作为饭后甜点,一人一块。
蟹壳黄,这个我在做分享课的时候有人问我到底是什么,我被问住了QvQ,就是加了芝麻、有了内馅的大饼吧2333,有咸甜两种,甜的是白砂糖,咸的是肉馅,刚出炉的时候可香脆呢。
海棠糕和梅花糕在我看来是一对姐妹花。糕团店也都有卖。非常甜蜜蜜。我最喜欢的是在山塘街入口处的一个小摊上,不过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了。上面也有青丝红丝哦,再淋上糖浆。
老虎脚爪是父母辈小时候常吃的了,因为长的像老虎脚爪所以就起了这个名字。现在只有在很少数老新村的早点店里能看到了。
鲜肉汤圆得说说了。我们这儿汤圆有这么四个馅儿:芝麻,豆沙、玫瑰和鲜肉。我呢自然最爱鲜肉了,一口咬下去有些烫口,还会有肉汁流出。虽然与其它几种口味相比它是咸的,但整体上,肉还是甜的哈哈,估计有蛮多人吃不惯这类的甜的肉馅。
粢毛团在糕团店也都能买到,同样是肉馅的。是一个糯米团子,外面点缀着密密麻麻的糯米,所以口感还蛮妙的,很有立体感哈哈。
首先是
哑 巴生 煎,哑 巴生 煎真的是哑巴做的,后来生意好了,才有了店面。在苏 安新 村里有一家,店面比较小。较难找,可以问问居民。在临顿路上的一家装修更豪华些。哑 巴生 煎名声很大,皮薄馅多,它是薄底生煎,底部煎的脆脆的,很多人(包括我)都很好这口。一客生煎8只,我一个人的话是半客生煎+一碗咖喱粉丝汤。
在临顿路哑 巴生 煎隔壁就是 邻雅堂,是我的私藏。这是一座古宅,宅主是范烟桥的后人。而范烟桥是《夜 上海 》《花好圆月》的词作者。店里摆着一台留声机,还有不少周璇的照片。很推荐店50元的下午茶套餐。我之前去吃,还特地拍了照。虽说是下午茶套餐,但当成正餐也绰绰有余,好几样 苏州小吃, 比如 说银鱼春卷(超好吃呀),糖粥,玫瑰松仁糕,蟹壳黄,鲜虾烧卖等。小声说下,银鱼春卷有生的,可以一盒一盒买,还很划算呢。
陆稿荐(观前街)最出名的便是酱汁肉了。每每过节的时候,店门口也总是排着很长一条队伍。平时倒是还好,可以一试。
杜三珍,也是熟食店,在山塘街有。它家的酱鸭非常出名。
阿坤卤菜店最出名的猪头肉,如果去的特别晚,基本就售空啦。
三家糕团店也简单说下。
黄天源是老字号了,除了糕团,还有面,老人家都很喜欢。
万福兴也是,专业卖糕团100年。而
明月楼是在书院巷的一家小铺子,店面不大,种类繁多,是我很喜欢的一家店。之前提到的炒肉馅团子可是很受欢迎的,还有薄荷糕,双酿团,赤豆猪油糕等等,都超推荐的。
至于馄饨店,就不得不提吴趋坊(美食一条街)了。这里有着 乐惠馄饨店和 陈记馄饨。其中乐惠馄饨店是刘嘉玲光顾过的。都是好多年的老店了,环境还是蛮艰苦的,味道不能说特别好吃,但也不错,很家常。
糖粥我最爱的是靠近观前的皮市街的 潘玉麟糖粥了,去过好多好多次,从4块钱一碗到如今的7块钱一碗,以前还有一张小桌子,现在因为城管的原因只能站着吃了。有酒酿小圆子,赤豆糖粥,赤豆小圆子等。老夫妻很任性,下雨天不出摊,心情不好不出摊。我记得是下午2点左右出摊,会排起长长的一条队伍,通常四五点就售空了。因为熬制很久,赤豆完全酥掉,再配上桂花香,甜蜜蜜沁人心。它家的酒酿以前可以一大盒卖,现在不清楚了。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