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区有道传统名菜,叫面拖蟹,做法最正宗的,要数苏州和常熟地区。
每到农历六月以后,是螃蟹圈里所谓“六月黄”的季节,这个时候主妇们会买来“六月黄”洗净切半,去掉三角形的寒胃,然后立即将切面裹上厚重的面粉,用中火油温煎炸,烹入葱姜蒜黄酒,最后淋上提前调制好的“秘制面粉酱”,转小火煮透做成美味的面拖蟹。
所谓面拖蟹,就如它的名字那样,是用面“托”出蟹的美味。做面拖蟹的时候,面粉、面糊必须要足够才能最大限度放大蟹的鲜香。面拖蟹起锅的时候,一定要拿深碗盛放,让螃蟹能够浸润在散发着光泽香气扑鼻的黄酱里,这样吃起来才更美味。
面拖蟹虽是道名菜,却也被称为是“上不了台面的菜”。
地道的面拖蟹味道鲜美、浓稠多汁,每一口酱汁都让人舍不得浪费,除了要用酱汁拌饭外,恨不得连每一根手指上沾的都要吮干净才行,因此吃面拖蟹的时候,很难在乎吃相,食客的手上脸上甚至是衣服上都可能会挂上黄酱,显得颇为不雅。
资深的吃蟹老饕是“瞧不上”面拖蟹的,倒不是跟面拖蟹过不去,而是因为跟自己心里那道坎儿过不去。因为面拖蟹的主要食材虽说也是蟹,但却是叫做“六月黄”的蟹。要是较起真来的话,这根本算不上是大闸蟹。
众所周知,一只成熟的大闸蟹,一生要经历将近20余次蜕壳,每一次蜕壳大闸蟹都会长大一圈。而每年的夏至前后,是大闸蟹最重要的一次脱壳时期,这一次的脱壳标志着大闸蟹“童年时代”的结束,此后,它们将从“童子蟹”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大闸蟹。然而此时由于天气越来越热,蟹子的发育也开始加速,在这个时候,蟹农便会挑出部分蟹子提前销往市场,这部分便就是“六月黄”了。
新鲜的六月黄,没有成熟大闸蟹的“青背白肚、金爪黄毛”,它们个头不大且蟹壳较薄,甚至连蟹脚上的毛色也是浅浅的。而且“六月黄”的肉质谈不上饱满,所谓的“黄”也还是流质,味道虽鲜甜滑腻,但肯定是不够浓郁的。
事实上,真正好吃的蟹一定是要等到农历九月后的大闸蟹。那时候的大闸蟹蟹黄和蟹膏的比例大致相等,色、香、味、鲜、嫩,一应俱全。而且蟹黄和蟹膏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磷脂,营养丰富,此时食用,鲜美之外,更多了一种甘香,这是“六月黄”无法企及的。
你喜欢吃哪一种蟹呢?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