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博
关中地方,人多勤劳质朴,皆持家节俭,性刚韧豁达。
关中人一日三餐中,最喜面食,且以吃面为自豪,面食花样多,味道各不同,面食中以岐山臊子面,武功旗花面为代表。
武功旗花面,以手擀面,大葱,上好的菜籽油和鸡丝臊子为主。武功各地对旗花面的叫法各异。苏武游及普集四镇称之旗花面;贞元代甲长宁河道称为汤汤面或长面;普集街小村南仁大庄等乡镇称之为臊子面或清汤面。其中,以苏武游三镇的旗花面水平最高,味道最好,做法亦最正宗。其余乡镇不及此,做法较简单。
何谓“旗花面”?何人何时最先提出之叫法,且有何寓意?无人解释!但有人解释其为,汤上菱形鸡蛋饼如旗花,所以叫“旗花面”或叫“奇花面”。此解释较蠢笨。正确的解释应该是什么呢?
武功旗花面历史悠久,味道独特,无论汤与面且有讲究,有文化,所以历经几百年传承至今,影响广泛,名声在外,已成为关中名吃,成为武功文化的一分子,更成为所有武功人记忆深处浓浓的乡愁和忘不掉的味道记忆。这面已与岐山臊子面齐名。岐山臊子面中最重要也最关键的食材,当是独特无二的岐山肉臊子,肉臊子成为岐山臊子面中的关键元素。那么,武功旗花面中的关键元素又是什么呢?
毫无疑问,应该是面!
武功旗花面质量好与坏,全在面上。几百年,人们是为了吃面而不是为喝汤,旗花面中的汤只是一个辅助的作用,只能算作辅料罢了,必不会是此面中的“主角”。既然,武功旗花面中的主角应是面,哪这个“旗花”两字该怎样解释呢?
在没有出现机制面之前,武功人家吃旗花面全用手擀。手擀面经过和面饧面之后,就要上案来擀,擀面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不是任何人都能完成的事情,要想擀出好面,必施力气与巧劲。这样的话,面才能在擀杖上来来回回有规律的滚动,面才会均匀地慢慢展开铺开,用擀杖挑起面才能如一面大旗一般,呼呼作响,透光透字,久抻不断。所以说“旗花面”中的“旗”字的正确解释应为“擀出的面如旗”。“旗花面”中的“花”字应怎样解释呢?其实,这“花”字,应指汤中的飘浮物,葱花,油花和蛋花。这应该才是对“武功旗花面”最合理的解释吧。
武功旗花面,主要有两部会食材组成,一是面二是汤,这两者合二为一,相得益彰,才令人口舌生津,欲罢不能。
武功旗花面的汤,主要由鲜鸡汤,半熟菜籽油,秋后大葱,长宁醋以及鸡丝臊子为主。鸡汤的熬制,要选用三年以上的老母鸡,宰杀干净后入凉水锅中,锅中的水应刚好没过鸡身,且选铝锅为佳。大火烧开撇去浮沬后,立即转为小火加锅盖慢炖,待鸡肉六七成熟时,加入适量盐和少量白胡椒粉,其他调料一概不加入汤中,待八九成熟时,捞鸡,晾凉鸡汤备用。而后,选取煮熟的鸡大胸肉手撕成丝备用。
将上好的本地菜籽入热锅大火烧五成熟,关火,倒入器皿中待用,再开火锅极后倒入较多武功长宁产粮食醋,醋沸腾后再关火。
开火烧锅,锅烧热后倒入少许菜籽油,撒入少量葱花炒香加入手撕的鸡丝和泡发好的海带丝翻炒后,再加入多量熬制的鸡汤,让鸡丝在鸡汤再充分回煮,这样鸡丝更香。
大锅中,添足水,烧开加入多量鸡汤,待汤沸后立即倒入熟醋,少量胡椒粉等,关成小火再撒上切好的葱花和蛋花,倒入熟油并盖上锅盖,闷煮十分钟左右,汤只滚而不沸为好。武功旗花面的汤讲究以闲味托底,酸味出头,鸡汤为鲜,葱味提香,菜油增色提香,给足火候后,这汤中所有食材经长时间的熬炖后,才会充分的融合,形成独特诱人的美味,令食客一碗接着一碗大快朵颐,欲罢而不能。
近几年,随着武功旅游推介的不断深入,武功旗花面也是名声大噪,大有取代岐山臊子面而独霸一方之势。武功古镇以及武功县城有多家旗花面馆,可皆不正宗,有的面馆做出的旗花面令人作呕,难以下咽。其实,武功旗花面最好的地方,应在苏武游一带。这里坊间厨子做出的旗花面才最好吃做法也正宗,舍得用食材。武功较有名的如,武功镇红白喜事服务队,贞元镇马庄红白喜事服务队,河道坐荣红白喜事服务队等,他们的旗花面做法也正宗味道好囗碑好。
关于武功旗花面还有许多的故事和传说,后面再叙吧。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