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是在连绵秋雨间歇时抢收的。
收完黄豆的第二天中午,东风渐起,阴云片片,天色呈灰暗,和天气预报的天气相符,晚上下雨无疑。吃完午饭,稍事休息,不敢耽误,将前门口晾晒在水泥坪地上的黄豆,叉了,堆在雨淋不到的房檐底下。虽然只晾晒一天多,但豆子熟过了,豆荚干干,抱起时唰唰的响。一见阳光,豆荚便迫不及待的开裂,蹦出黄白色,颗粒饱满的粒粒黄豆。
豆杆叉收完,一层豆子铺在地上,夹在枯叶和断枝叶柄里。扫到一起,簸箕盛了,开始清理杂物,再装袋。一个下午的时间,干到天麻麻黑,才将前门口和房顶上晾晒的全部豆杆和豆子分离。干净豆子装了一蛇皮袋子。豆杆上还有许多未崩开的豆荚,暂堆一起,盖一层帆布,怕淋到雨后,堆在一起的豆杆发潮发热,豆子出芽。
入夜不久,小雨即临,淅淅沥沥,沥沥啦啦,不大不小。持续整个晚上。
第二天早起,雨未停,比起昨晚小很多。毛毛细雨,绒毛细丝一样,半空中,斜飘,如浪翻卷。人走在雨里,感觉不到风吹雨淋。仰头看天,依旧灰暗,慢慢被濡湿的脸,像搽了雪花膏,皮肤润润的。眼镜逐渐模糊,慢慢看不清。气温明显降低,一地的枯黄落叶,泡在积水里,贴在地面。人冷的直打颤。
这样的天气干不了什么活。只能待家里。看电视,玩手机,看书写字。看似清闲无忧,实属无奈。几亩地的玉米还在地里,颗粒未收。
今年夏收时,大雨不断,导致很多人家的麦子出芽。出芽的麦子,粜不上价。磨的面粉吃起来粘牙,擀饺子皮,包不到一起。拉面抻不开,一拉就断。之后,玉米种下,持续大旱,高温不减,眼看玉米叶子拧绳一般卷曲,从叶稍往叶柄处干枯,一根火柴可以点燃的样子。核桃,苹果,柿子,石榴,玉米,豆子,各种蔬菜,植物神经调节后,保命而歉收。
大旱刚过没多久,仅存不多的各种果实正在成熟,需要阳光和蓝天时,秋雨开始下起,持续不断,连绵不停。植物久旱,突逢甘霖,如同沙漠里逃生而出的人看见水一样,无所顾忌的猛灌猛喝。猛一见水的后果,就是苹果果面普遍水纹现象严重,到后期,水涝形成时,果皮甚至开裂。植物从抗旱保命的状态调节至排涝的这一缓慢过程,恰逢果实正在成熟,直接导致果实的甜度降低。梨子,石榴等等,都比往年水分大,但甜度不足。核桃长期淋雨,雨水从叶子聚集,滴到青皮上,再从果柄处渗进核桃内,顺着核桃的纹理再次渗透进去,内里果实变质,腐烂,成为残次品。本就不多的果实,本就果肉紧缩皱巴巴的,这一连阴雨七八天不见太阳,还大多腐坏。这是核桃今年歉收的主要原因。
没有精到的务农经验和技术,把握不住浇灌节点,预估不到秋雨迟滞的农人,都歉收无疑。蔬菜豆类,例如黄豆,绿豆,豇豆,南瓜,笋瓜,地瓜等,前期大旱,浇灌不到位,基本旱死一大半。豆苗拼死保命,所开大多是谎花,不结果。后期阴雨绵绵,只见藤蔓疯长。南瓜的叶子,两片就可以拼一把女士阳伞撑开大小的样子。麻绳粗细的藤,如蛇,四处匍匐,遇到果树,架子,便缠绕而上,巨大叶子紧随其后,覆盖原有植物。抢夺制高点,争取阳光照射。地瓜,豇豆等,藤蔓如毡铺开,顺地疯爬,偌大面积的藤蔓,却无豆子可摘,无地瓜可挖。一株秧子刨开,藤蔓抱了一抱多,地瓜却三两个。绿豆只摘了四五回。豇豆绝收。这是家里今年豆子秋收的现状。
玉米收割机
玉米算是秋收里的大宗农产品。已完全成熟,可收正要收时,秋雨下起不见停,让农人开始再次担忧起来。想想出芽麦子的夏收,早秋时的豆子,这眼看到手,经过大旱一月似天命筛选,仅存不多的玉米,难不成跟麦子一样要出芽。农人时不时的出门,走在细雨微风里,去到自家地里田头,查看玉米棒子现状。回家后,晚上准时守候中央一套七点半的天气预报。一看,雨天还在持续。所幸的是,再过三天,就有一天半的晴天。
三天后,太阳终于露出头来。久违的阳光,让一切变得鲜亮,活泛。吃完早饭,村东头的玉米地旁,聚集四五农人,在谈论天气和节气。暂时还不能收,一是怕收割机陷进地里出不来。二是刚刚淋完雨的玉米杆,还很柔韧,不干不脆,收割机的镰刀怕切不利索,玉米杆被刮倒,玉米棒子拾不起来,被车轮碾压。三是收割机自身太重,车轮宽又高,就算勉强收完一亩地,地也会被收割机碾压成柿饼,橡皮状。雨已停,但依旧不能收割,大太阳至少得晒上一天。地面和玉米杆需要风干和阳光直射。
掰玉米
第二天依旧大太阳。中午时,已经有农人等不及,放弃收割机,开始人工抢收。自小麦收割机出世,农人抛弃了镰刀和磨刀石。自玉米收割机出来,农人再也不用手掰玉米棒子,刀砍玉米杆,人抱车拉的将玉米杆拉出田地,堆积,储存,作为牛羊的冬季饲料,老人烧炕的柴火。收割机直接将玉米杆粉碎成末,还田利用。
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机械收割。人工抢收,没有绝大的勇气和好力气,抛弃䦆头,砍刀多年的农人,没几个人有如此勇气。所以,大面积的玉米还没真正开始收割。抢收的也就小地块的。
天气预报夏天大旱时,预报天气有雨,从来没准过。农人戏称有雨的预报,只是安慰人心的。到了秋季,预报有雨,果真有雨,一报一个准。第三天中午,天气开始变阴,有了风,下午天黑时,已经阴云密布,刚入夜,就开始下起雨来。
剥苞皮
又是三天多的连绵秋雨。抢收回来的玉米,不敢堆积时间太长,会发热,冷热交替,凝结成水。时间稍长,便发霉,灰色,白色的菌毛。时间再长些开始出牙。收回来,便坐在房檐下,开始剥苞皮,马上晾晒。前门后院,窗台客厅,所有能利用的地方,都铺满黄亮的玉米棒子。雨一来,马上收集起来,放至避雨处。家里没有地方的,堆积起来,盖上塑料布或是帆布。
这秋雨,让苹果无法上色。眼看霜降快到。霜降一到,便是摘卸苹果的日子。一般都是收完玉米,种下麦子,开始下苹果。也得挖收地瓜,霜降后的地瓜再不收,地瓜内的淀粉,就开始大量转换为糖分。口感会越来越甜。但想挂粉条的话,出粉率就下降很多。所以不是准备给自家吃的地瓜,想要换粉条,或挂粉条,霜降日是最后通牒。
这秋雨,像夏时的大旱,让农人满心忧虑,如坐针毡。玉米不收,地腾不出来,麦子就下不了种。耽误的不是一料庄稼,而是夏秋两料庄稼。而老天却像暴君一般,偏偏喜欢折腾人,看人笑话。我这才发现体会到,我们的农业还基本处在靠天吃饭的原始状态,几无发展,农人的生活也基本在温饱线以上一点点的位置挣扎着。歉收了,饿不着,但收入减少,生活质量不进反退。如此发展,小康生活,新农村,那只可能是一个遥远的梦。重建乡村,让外出的年轻人回流,那更是无稽之谈。打工再怎么样,也用不着和自然对抗,在老天的手里夺一把口粮。
乡村里,但凡日子过得像样的,没有几家是靠发展农业致富的。大多是年轻人外出打工,做生意的。现时的农业,还是处在适合父辈人劳作的环境里。保证他们的日子,饿不死,但也别想活的太如愿。如许多父辈农人所说,土地与他们的关系,如同城里老人和社保医保的关系。年轻人嘛,还是出去的好。靠土地养家糊口,暂时还不到时候。细想,确实如此,农业的发展,其实才是投资和投资周期最长,回报最晚的一个产业。没有巨大资本和背景的一般人,是玩不转土地的。
三天过后,雨停,太阳出。后面阴天,多云,晴天,四天的时间里没有雨。之后又是两天的雨天,再之后,晴天。再再之后……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