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安徽亳州,一个小城市。
这个小城市包含三县一区: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和谯城区。
所以,从小吃的分布来说,这三个地方也各有特色。因为我是谯城区人,对三县的情况不是太了解,在介绍时会有侧重。
从地理意义上说,它在淮河以北,勉强算上“北方城市”,确切地说属于中原地区。因此,虽然在安徽境内,但是这里与皖南水乡的环境差异很大,反而与河南、山东等地的风俗相近。
这决定了这个地方的传统吃食以面食为主,又不拘于此。
这里居住的有两个民族:汉族和回族。我是汉族人,我身边就有不少回族的同学。除了汉、回杂居地,我所知的回族聚居地有“西关”这个地方。
回族的饮食习惯深刻影响了这个地方。在我的家乡,清真饭店随处可见;在许多特色吃食中,牛羊肉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亳州是药材之乡,中药产业是当地的经济支柱。所以存在以药入食的做法。
——以上大概就是我能想到的、与“吃”相关的我家乡的基本情况。
1.牛肉馍
说到亳州小吃,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
牛肉馍,以黄牛肉、粉丝佐以葱姜和数味中药制成馅料,裹在面皮里(好几层),制成巨大的圆馅饼,在油锅里煎成两面焦黄:
是不是超大个!
切开之后,是这样的:
实际上到我们碗里,都散成一块一块的“焦儿”或“馅儿”,焦儿黄脆,馅儿软香。
你还可以用豆腐皮卷着吃。我爸爸教我:先在豆腐皮底下揪个洞,这样油就会漏下去,吃到最后不至于太腻。
啊……吃不到好伤心啊!!!!
据我所知,牛肉馍也是回民的食品,因为我们家一提起吃牛肉馍,都会说“去西关吃双寺牛肉馍”。
听说还上了《舌尖2》?emm……
干脆我这个系列就叫“舌尖上的亳州”吧!
(题目就是写到这儿改的,原来叫“我家乡的好吃的”)
2.油炸馍
既然第一个说牛肉馍,那我干脆把重口的都说了。
结果这么一看:亳州的小吃好多都是油炸煎炒的吖!
其实,我们也不是天天吃这些的。
我们平常吃什么呢?
米饭面条馒头啊!
像我们家以前,也就是哪个周末馋了去吃一次。
(牛肉馍都是早上去吃的,我们一般是在某个周日上午的九、十点钟去)
当然,我也听说有某些“老亳州”每天早上都是牛肉馍煎饼菜盒子……性质大概跟每天早上豆浆油条差不多吧!
说到油条啊。。
它有个兄弟和它很像
就是油炸馍了:
你问我它们的区别在哪?个人觉得油炸馍比油条胖一点,嚼起来软绵厚厚的,更有“质感”。 罒ω罒
论喜爱程度,于我它不及牛肉馍。
3.菜盒、肉盒
4.糖糕、菜角
有几样东西是我从小吃的,但是上网一查我才发现:看样子不是亳州特有的了。
那我就叫它们“非典型”亳州小吃吧( ̄▽ ̄)
菜盒、肉盒,都是油炸的馅饼,菜盒一般是韭菜豆腐粉丝馅,肉盒我也忘了是什么肉馅…皮薄脆,馅鲜香。
左肉盒,右菜盒
端午节吃糖糕菜角——这似乎更是流传广泛的北方习俗了。韭菜馅用死面包成月亮状(就是大饺子样子),白糖馅用烫面包成扁圆的(就是没褶儿的豆沙包样子),油炸至金黄:
(甜咸味不同,糖糕菜角要分锅炸的)
小时候最喜欢糖糕了!刚炸出来的糖糕有时会裂开缝的,露出里面嫩白的糕体。这个时候吃,糕是烫的,肚子里的白糖馅儿还是流动的,外脆里糯,甜甜到心里。
说到糖糕我就想到红芋丸子,它俩长得差不多,不过我打算放在“甜食”里专门说
小时候好喜欢吃这种油炸的、甜糯的东西啊。
可惜长大知道了“减肥”这种词……
5.锅盔
讲了这么多大油的街边小吃,
再来讲讲几样比较清淡、真正可以作为主食端上家庭餐桌的面点:
锅盔,又是一个大个子。
具体做法我不太懂,总之是在铁锅里炕熟的。
它又一大特点,就是
硬……
锅盔是真正可以称作“干粮”的东西。据说(好像是中央二套播过的亳州美食节目?)曹操当年带兵过地下运兵道的时候就是背着这个当干粮的hhh
(亳州运兵道了解一下( ̄︶ ̄)曹操故里名胜古迹)
但是我还是非常喜欢吃锅盔的。因为它虽然是干硬的,但是咬起来很有嚼劲,上面有一层铺满芝麻的焦面,厚厚的饼层,能嚼出浓郁的麦香。
我们一般是切成小块,就酱豆子的:
(大概就长这个样子)
我姥爷,牙咬不动,喜欢用锅盔泡羊肉汤……
6.烧饼,油酥烧饼
烧饼嘛,全天下都有。
在我家乡,提到烧饼,大家想到的是这样子的:
嘿嘿,就是封面图那张。
这个烧饼和锅盔一样属于清淡的,不油,壤儿微咸。当主食吃的。
做这种烧饼的炉子大概长这个样子:看见没?左边,那个圆圆的胖胖的炉子。
如果你有幸吃到了刚出炉的烧饼!一定会幸福的流泪的!
外焦里软,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但是,如果放了一会儿,就变得皮登登的不焦也不软了……)
经典搭配有:烧饼夹咸牛肉,烧饼加锅贴,烧饼夹菜,烧饼就板面……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在帽铺街吊水,路口有家买烧饼的和卖小锅贴的挨着,来的人基本是买烧饼夹几块钱的锅贴。那天晚上八点多了,饥肠辘辘,妈妈给我买了一个过来吃,真是人间美味不知道他们现在还在嘛?……
另一种“油酥烧饼”我们吃得少一些。这似乎是蒙城县的特色,在谯城区也能见到:
这种油酥烧饼,脆、薄、酥,一般要就撒汤来吃。(撒汤之后放在“喝的”里面说啦)
制作这种烧饼的炉子是这样的:
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前面那种啦(∩_∩)
7.旱烙馍,水烙馍
我家乡吃烙(我们读luo)馍很常见。我们吃的烙馍有两种:
旱烙馍
我小时候见我奶奶烙过旱烙馍。
就是在这么一个大平锅上,把面皮翻腾、转个儿,焊熟的。吃起来是比较干硬的,上面有烙出的焦儿。
旱烙馍,我们一般是用来卷菜或者就汤吃,如果没有菜汁的滋润,会很干很难咬。
妈妈在家会给我用旱洛馍卷炒鸡蛋、炒豆芽胡萝卜,一个卷馍下去能把人撑死……
(一听到“卷馍”,阜阳的朋友们是不是坐不住了?
有什么啊!亳州以前就是阜阳的啊……)
水烙馍
水烙馍,是上锅蒸熟的。
因为有蒸汽的滋润,吃起来是柔软的、湿润的,同时又不烂软,有嚼劲。
由于自身条件优良,水烙馍的搭配可以说是淡妆浓抹总相宜了。
你可以卷菜:
可以就酱豆:
可以卷芝麻盐:
可以就鸡蛋砸蒜:
酱豆、芝麻盐、鸡蛋砸蒜又是什么?
好多要解释的啊!!
酱豆,大概就是酱菜一类的…豆子?
芝麻盐,大概就是盐和芝麻磨成的沫儿…
鸡蛋砸蒜!咳咳,我爸爸最喜欢吃了。
是把熟鸡蛋、盐和蒜瓣一起放进蒜臼子,捣成泥,夹馍吃。
有时候我们做的是“变蛋砸蒜”,变蛋就是大家熟知的皮蛋啦。
8.炒米线
炒米线嘛,全国都有。
可是在我们家那边,说到“炒米线”,一律指的是下面这种:
对对,就是这样子看起来红红的、有几根细细的菜和一丢丢鸡蛋挂在中间的炒米线。它的味道很特殊,难以描述,有一种微焦的香气,味道酸咸,但是吸引人一口一口地吃下去。
不知道算不算当地特色,亳州大街小巷的炒米线都是一种味道,如果在外地吃到这种味道,我一定会立刻辨认出来的。
9.炒凉粉儿
炒凉粉,不知道算不算亳州本地小吃,似乎“开封炒凉粉”是比较出名的?
我记忆里,“商之都”门口的炒凉粉就是用这样的一个大锅。凉粉一定要用蒜闷的,用那种蓝花的瓷碗倒扣在铁锅上,最后再铲过来,上桌。看着像一团浆糊…
这是我在网上搜到的比较接近的图片,但是还是有点不一样:我记得,似乎是因为铁锅染的,凉粉炒出来是黑乎乎的,大概近于下面这样子:
而且炒凉粉一般配萝卜丁咸菜吃,小小的,撒在上面,凉粉是咸鲜糯,萝卜丁只剩甜甜的味道了。
10.羊肉板面
是不是阜阳和太和的朋友们又要坐不住啦?
亳州虽然不以板面出名,但是板面亦是亳州大街小巷常见的一种吃食。
小时候我们家吃板面是比较少的,因为它味道重,油大、辣,对小孩儿不友好。
我记得卖羊肉板面的地方也都卖羊蹄子,这两样东西的味道也是很独有的!而且好像所有的羊肉板面都是一种味儿。
羊蹄子,很鲜很香,重卤的,有辣味。
我记得五六岁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吃板面和羊蹄子,妈妈帮我把羊蹄子上的脂肪球一个一个用筷子去掉。他们很少带我去吃,跟我说:不健康。
我家乡好吃的主食,就写这十样了,其实远不止这些吖!
我也是一边分享,一边回想。不仅回想起味道,也回想起往事。
《舌尖上的中国》成功的展示了中国各个地方的美食文化,更是唤起了人们心底对家乡味道的渴望。麻糊、娃娃鱼、月天韭(sa)汤、牛肉馍、干扣面、油酥烧饼……这些,我相信每一位来自安徽亳州的人,是最熟悉不过的味道。
今天,就让初食带你走进亳州,一座在舌尖故事里,不容忽视的老城味道~
亳州(bó zhōu),安徽省下辖地级市。亳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都说亳州有钱人多,还很会吃,在这样一个惬意的生活环境下,亳州又向我们展示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一座不是没有文化的城
华佗五禽戏:是以模仿动物动作和神态为主要内容的组合动功。"五"是一个约数,并非限于五种功式;"禽"指禽兽,古代泛指动物;"戏"在古代是指歌舞杂技之类的活动,在此指特殊的运动方式。
剪纸:亳州的旧时大户人家闺女出嫁,每件嫁妆都贴有色彩鲜艳、构图新颖的剪纸,亳州一些人家的室内和 许多单位的会议室,都饰以民间特色的剪纸。
高跷:亳州高跷是人踩在木棍上表演,通常是训练有素的团体。
鬼会:也叫大班会,是一种鬼戏,每逢正月十五乡间大班会演出。
三斗:亳州社会有很多消遣娱乐活动,如斗鸡、斗蟋蟀、斗鹌鹑、踢毽子、听书、听戏、养鸟、养花、下棋、搓麻将等,最有特色的是前三种,被称为"民间三乐"。
肘搁:是亳州民间舞蹈的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肘搁分"座子"和"架子"两部分。"座子"由体格强壮者担任,回族尚武,故多由回民担任。
二夹弦,中国汉族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山东西部、河南东部及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一带的地方戏。因为它的伴奏乐器四胡(四弦胡琴)是每两根弦夹着一股马尾拉奏,因而其流行地的群众按照其方言习惯称它为“二夹弦”。
亳州梆剧,又称“淮北梆子戏”、“安徽梆子”、“土梆子”,是流行于淮北地区的艺术个性化比较强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具有较大影响的剧种之一,是亳州最受欢迎的一戏剧剧种。
一个不是没有烟火气的城
"撒汤"这个汤在山东一带比较常见,主要是用羊或者鸡的骨头来熬制的汤。
传说乾隆皇帝寻访山东(具体什么地方搞不清楚了)偶尔喝到此汤便问到身边的大臣这是啥汤啊?旁边的当地1,大臣大都是山珍海味度日其实也不知道具体名字灵机一转就对皇上说,多谢万岁赐名此汤"撒汤"。
展沟烧饼是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展沟镇的特色小吃。展沟镇是“和圣”柳下惠的故里,因而展沟烧饼也称和圣烧饼。利辛展沟烧饼外酥里嫩,香酥可口,味道鲜美,别有风味,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孙集米酵子是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孙集镇的特色小吃。在利辛,一提起当地的特色小吃米酵子,人们会说孙集的好。孙集米酵子有近200年历史,它香甜稍酸,酒味浓厚,纯正柔绵,享誉一方。
亳州牛肉馍,独有的清真食品。它色泽金黄,外脆里嫩,香气扑鼻。该馍以牛肉、粉丝和佐料为陷,用上好的面粉做皮,陷皮层层相叠,制成直径为35—40厘米,厚3—5厘米的圆形饼,放在特制的圆形平地锅内,用油炕,边炕边转边翻,约30分钟即可。该馍入口油而不腻,香酥可口,是小吃中的上品。
涡阳干扣面,是涡阳的一种独具风味的面食,以煮熟的黄豆芽作铺垫,配以蒜汁、葱花、味精、胡椒、食醋、香油、酱油等为底料,煮熟的面条如雀巢一样覆盖其上,再以油榨辣椒作上料,充分搅伴以后即可。干扣面成为涡阳街面上的一道迷人的风景,有过往商贾来涡必吃干扣面、 “不吃干扣面枉来老子故里”之说。
一个你不来都想带走什么的城
楚村粉丝
楚村镇的一大特产,加工粉丝在楚村已有多年历史,但真正大规模生产粉丝是在1970年以后,盛于1990年前后。由于大量外运(外地人喜细丝)粉丝便一律细化,有“楚村粉丝细如发、白如银”之说。
义门熏牛肉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的特色美食。义门熏牛肉制作出来的牛肉形状整齐,颜色鲜红,香鲜无比,且味透易嚼,入口即烂,美味极佳,十分畅销。
板桥无籽西瓜
提起板桥的无籽西瓜,在我县城乡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哓,它以异样的色彩,诱人的香味,可口的甘甜,引来了千里的食客。
苏赵梨
产于安徽省亳州市龙杨镇西北角的苏赵庄。苏赵梨源于明末。特点是酥脆可口,甜中带香,果肉纯白,味正多汁,食之无渣,落地即碎。清道光年间,苏赵梨与砀山梨同为贡品。
阚疃板鸡
流传已久,选用家养1年左右本鸡为原材料制作而成,口感鲜、香、嫩、脆,余香绕梁三日回味不绝。像符离集烧鸡和河南道口烧鸡味道则略为油腻,且骨头没有啃头,相比逊色不少。
亳州
看似未变
其实一直在变
这,就是亳州
-end-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