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岭南,东莞地区的腊味喜欢加入玫瑰露酒或米酒,让肉香中再缠绵几分酒香,像漂亮女孩脸蛋上还添两分暧昧的绯红,格外诱人。在民间,素有&34;之说。
东莞腊肠
东莞“矮仔祥”腊肠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外形“短而粗”,长两三厘米。凭借爆浆油脂的诱惑口感,及其“短圆萌”的独特外形俘获了许多东莞人的胃。从选料开始,混料、灌肠、扎孔、绑结、吊晾、烘烤,做好腊肠有七道主要工序。” 制作腊肠时的天气必须是艳阳高照,否则就会制成湿肠,而湿肠因为不能立即充分接受阳光曝晒,还可能变味。因此腊肠需在阳光下晾晒约三四天即成。
颜色诱人的矮仔肠。 摄影/吴学文
说起东莞最著名的本土菜,当属高埗镇冼沙村的“冼沙鱼丸”。鱼丸又称“鱼包肉”,味道鲜美,多吃不腻,可作点心配料,又可作汤,是沿海人们不可少的海味佳肴。高埗镇的冼沙村是远近闻名水质优良的水乡,到秋冬季节,肥美的鲮鱼一网下去就是数十上百斤的鱼获。鲮鱼是制作鱼丸的上佳鱼选。其长度也不宜过长,四指宽、一掌长即可。
鱼丸
起鱼肉是制作鱼丸中让最多人望而却步的环节,不仅费时还费力,鲮鱼的脊骨只有一小部分可以用来制作鱼丸。其中的捣烂鱼肉也是个讲究活,要接近 20 分钟不断快速摔打,才能将鱼肉中的蛋白质打出来,最后加入沸水中煮熟。
一道胶质多、韧性足、弹性大,看似简单无物,实则鲜美带劲的冼沙鱼丸就算完成。
摔打鱼肉前手工切鱼肉碎。摄影/吴学文
广东人的一日三餐是离不开汤,煲汤也是家家必会的。“三滚骨”,其实就是简单的煲汤骨。但不同之处在于,猪骨上的肉却是格外爽脆甜香。“三滚骨”中加入了当归、玉竹、红枣等十多种药材的降火解热气药材包,让骨头肉爽脆过瘾间还带着点养生食疗的作用。
“靓仔,要不要来碗靓汤啊。” 摄影/朱锐
除了”三滚骨“,同样质朴的家乡味道还有“鸭脚包”。隔壁的佛山也有叫鸭扎,用来做煲仔饭简直是完美。
莞城人在制作“鸭脚包”时候,会选购采用特殊腌制的鸭脚,每个鸭脚的中间裹以特殊腌制的鸭心,外面用特殊腌制的鸭肠缠绕。蒸熟后香气四溢,咬起来筋斗而生津,用来下饭更是妙不可言。
“鸭脚包”下饭简直绝了。摄影/王宇同
茅根粥也是每一个在东莞长大的小孩都会吃的早点,是东莞特有的地区传统名点。最早的做法使用鲜茅根、玉竹头,扁豆,赤小豆,茯苓等煎熬,但是因为茅根太过寒凉,有的店家将茅根粥料改成了黄豆和陈皮,同样具清凉,去湿等功效。孩童清早享用一碗,然后上学去。
眉豆糕。摄影/朱锐
一碗茅根粥,一份肠粉,一份眉豆糕,是东莞人最习惯的早餐搭配,也开启了东莞人新的一天,你想一起吗?
肠粉
- END –
作者斯小乐
编辑丨阿壹、堃堃
图编丨袁千禧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风物中国志·东莞》
部分文字取自书中《东莞的浮生六食》一文
本文为地道风物原创文章,原文有删改
本文图片来源于版权方,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