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君
曾经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春节民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下面与大家共同回忆民谣中的年俗。
二十三,糖瓜粘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通常标志着正式开始过年,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神。
根据汉族民间传说,玉皇大帝派灶神下凡到人间每个家庭的家神,执行探察、监督任务。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神返回天庭汇报工作。因此,百姓腊月二十三要用灶糖“贿赂”灶神,求其高抬贵手,向玉皇大帝多说好话,即“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二十四,扫房子
灶王爷作为“家神”吃过二十三的祭灶饭后,才会回天庭述职,汇报一年来得到工作情况。此时,每个家庭帮他老人家打扫一下其办公室(厨房)卫生,不至于变得“灰头土脸”,这是国人传统敬畏神灵的礼节。此后,这项活动逐渐发展为全家人彻底打扫房间内外卫生,迎接新年的到来。
二十五,磨豆腐
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过去,普通百姓生活艰苦,很少吃肉,甚至吃不起肉。豆腐发明后成为百姓补充蛋白质的重要来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肉食,因此豆腐被认为是个“好东西”。春节是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豆腐自然必不可少。腊月二十五,家家户户磨豆子、做豆腐,一个正月里都可慢慢享用。同时,“豆腐”与“头富”谐音,承载着人们的憧憬富贵、平安的美好愿望。做豆腐是一件费力气的苦活计,现在个人做豆腐得到越来越少了,几乎被规模化取代了。
二十六,炖大肉
以前,普通百姓的日子比较清贫,一年到头吃不到几次肉。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舍得买几斤肉、打几斤酒,吃几顿好的,也算过个好年。乡下,如果农户自家养猪,更是方便,直接将辛苦养了一年的“二师兄”杀了,意为杀年猪,改善生活。特别在东北,由杀年猪产生了一系列道菜品,统称为杀猪菜,白肉、血肠等,怎一个香字了得。
二十七,宰公鸡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在这一天,每家不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集中采购年货。赶集主要是买卖过年所需的物品,例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肉、蔬菜、干果、玩具等。这一天是年前的最后一次大集,十分热闹。
二十八,把面发
这天,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过年的主食。按照以前习俗,从初一到初五,不能动火、蒸馒头、炒菜,因为其谐音像争争吵吵。为了一年的幸福愿景,人们在年前就需要将年后吃的食物提前准备好,届时热热即可。现在,由于生活节奏快、收入增加,人们自己发面的越来越少。
二十九,蒸馒头
二十八发好了面,二十九就要蒸馒头了。这天劳动人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展开想象,将馒头做成寿桃、小动物等各种造型,例如,山东、陕西等省份。现在,各家各户自己蒸馒头的,远远少于以前。“蒸馒头”的“蒸”,象征“蒸蒸日上”,生活越来越美好。
三十晚上闹一宿
大年三十,即“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为年终岁尾。除夕之夜,全家欢聚一堂,辞旧迎新,还有各种活动,例如,包饺子、吃年夜饭、放爆竹等。除夕之夜,民间有守岁的习俗,俗名“熬年”。年夜饭需要慢慢地吃,从点灯入席开始,持续很长时间,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守岁的习俗,既有对逝去的岁月含依依惜别之情,又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寄予美好希望之意。现在,很多人感觉年味淡了,可选择的活动越来越多,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却从未改变。
大年初一,扭一扭
守岁到天明后,家里的晚辈都要给长辈拜年、祝福,过去晚辈要给长辈磕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以前,春节期间是难得的休闲时间,初一到初五,人们或者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聚会,或者是出门逛庙会。过年那几天,神州大地一片欢乐祥和景象。
我是尚德君,专注文史写作,期待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收藏。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