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立秋一过就进入秋天了,可高温尚未消退,伏天仍有十日,这段时间蔬菜是最少的,几乎没有阔叶菜。
这不,前日去文昌菜场买菜,对摊主说:你的菜怎么又涨价了?摊主回答说:这本来就是涨价的时候。我不服:什么是跌价的时候?她回复说:菜多的时候就跌价。这说法也对,没法反驳,菜多了价格自然就降,摊主说得在理。
然而也有不涨价的菜,前几天老妻去买菜,买回来一梱苋菜梗,约有七、八斤重,还说拿不动。我说买那么多干什么?家里的那个酒坛又装不下。妻说:便宜,一梱才五块钱,你把篰头多去掉一些就是了。
记得妻退休后不久,就说要自己做霉菜梗,从农贸市场买回来三枝很长的苋菜梗,问我会不会做。我说小时候做过,现在有点想不起来了,基本过程和菜农说得差不多,先将苋菜梗切成寸半左右的段子,然后浸泡在清水中,经过一到两天,等水面上出现漂浮的泡沫,洗净,晾干,然后放进坛子里,封口,让其发酵,两三天后就可食用了,天气凉多放几天。
苋菜,又叫汗菜,土话我们叫“喊菜”,是蔬菜中常见的阔叶菜之一,小时候炒菜都是红苋菜,绿色的一般是种苋菜梗用的,因为红苋菜长不大,一尺高就老了,结籽了。而绿苋菜又粗又长,能长到一人高。
小时候在外婆家,自留地上种的苋菜梗像甘蔗,那时候人小,拔苋菜梗是力气活,累人。而且在地头就要整理好,把老叶子采下装回来喂猪。篰头削干净,泥和根须留地上,回家切成一小段一小段,浸泡、装坛,没少干这活。
我的故乡绍兴诸暨,下饭的菜绍兴人叫“和饭菜”,诸暨人叫“小菜”。困难时期,红薯、玉米糊等杂粮都要当成主粮使唤,平时的当家小菜就是咸菜、腌白菜、腌萝卜之类,苋菜梗做成霉菜梗是常见的小菜,自制的霉菜梗、霉干菜都是家里常备的菜肴,农村人家人人会制作,不用教看看也会。
自留地那点菜,也就自家吃,不会去卖,所以苋菜种在地里,不用一下子拔完。当长到有一米多高,就可以收割了,要见粗壮的拔,小点的留下让它继续长,做成霉菜梗后可以吃上一个星期,吃完了又去收割一次,继续做。
那时一小片地的苋菜梗,起码可以吃上2个月。吃起来也简单,从坛子里抓出一碗,上面放点盐,浇点菜油,在饭锅里蒸,饭熟了菜也熟了,那时候菜油不够吃,就放上一点猪油。
参加工作后,再也没吃过外婆家的霉菜梗,单位食堂不做,也没处买。过去在家里母亲倒是做来吃,用坛子霉苋菜梗,等苋菜梗吃完了,坛子里留下来的汤汁用白豆腐干霉臭豆腐。可那个霉臭豆腐的坛子奇臭无比,汤汁很快发臭。
后来条件好了,很少有人种苋菜梗,绿苋菜也做炒菜了,而且嫩的绿苋菜比红苋菜口感要好,这苋菜梗原以为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可没承想大鱼大肉吃腻了,人们又想起了那些老底子的口味,那些老辈人传下来的当家菜。
在职时出差去绍兴,在当地的餐馆就餐,居然在相当档次的餐馆里有霉菜梗,霉菜梗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大雅之堂,许多年不见,一下子让人流口水。小时候吃这玩意儿是过穷日子,肚子本来就缺油水,吃这霉菜梗,刮油水,助消化,本来就吃不饱饭,更容易饿肚子。现在满肚子油水,霉菜梗刮油水正当好处。
退休之后,在家享受起“不劳而获”的生活,自然有的是时间,也有时间做霉菜梗了。还别说,在退休群里,好这一口味的还大有人在,而且保存技术比我们小时候的水平有了提高。
霉菜梗熟了得抓紧吃,吃不完时间一长,剩下的就发酵成汤汁了,菜梗成了渣渣。而有朋友介绍经验,只要提前将它装塑料袋,放冰箱速冻,什么时候想吃拿出来就行,确实是好办法。还有这汤汁,想霉臭豆腐,只要在汤汁里放一勺盐,不但不会坏,还能保持原味,不会臭气熏天,真是实践出真知。
苋菜梗,农家菜,外婆家的小菜。虽说生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已经被淘汰了的食材,又被重新开发,那种来自老祖宗的口味,终究是深深地遗传在我们的基因里,被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