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先民曾被称为“濮子蛮”、“濮蛮”,其分布更为广阔。后来原居于云南南部的部分濮人发展为如今的布朗族,也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保山、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等地,总人口91,891人(2000年人口普查)。保山市的布朗族有8500多人,主要分布在施甸县和昌宁县。
布朗族也有自己的语言: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龙语支,分布朗与阿尔佤两个方言。部分人会讲傣语、佤语或汉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部分人会汉文、傣文。大部分布朗人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崇拜祖先。节日期间有许多佛事活动。人们除了要举行迎接太阳的仪式,还要集体到佛寺举行“开门节”、“关门节”、“赕佛”、“堆沙”、“浴佛”、“泼水”等活动。
解放前生活在布朗山上的布朗族人还保留着不同程度的原始公社残余;在平坝地区生活的布朗族人,由于受经济文化发展比较快的汉族、傣族人的影响,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布朗族人生活的地区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植茶树,是著名的普洱茶的产地。
布朗族的住房建筑为干栏式竹楼,分上下两层,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布朗族村寨通常由三、五个至数十个同一血缘的家族聚居,住房干栏式竹木结构的二层瓦房,上层有正堂、卧室、晒台等,下层一般作为仓库、圈养牲畜的地方。屋内中央设置火塘,火塘边是家人吃饭、待客的地方,夜晚则在火塘四周安置床铺。
布朗族穿着简朴,布朗族的服饰,各地大同小异。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衣和黑色宽大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妇女的服饰与傣族相似,上着紧身无领短衣,下穿红、绿纹或黑色筒裙,头挽发髻并缠大包头。景东布朗族妇女的着装已与当地汉族基本相同。过去布朗族男子有纹身的习俗,四肢、胸、腹皆刺染各种花纹。妇女喜欢戴大耳环、银手镯等装饰。姑娘爱戴野花或自编的彩花,将双颊染红。男子一般穿黑色或青色宽大长裤和对襟无领上衣缠头巾。
布朗族的饮食别具民族特色,是布朗族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要。也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玉米、小麦、黄豆、豌豆等杂粮。饮食喜酸辣,并嗜好烟酒。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并以牙齿被染成黑色为美。喜用锣锅或土锅把稻米焖成米饭。尤擅煮竹筒饭,煮时选一段鲜竹,装好米和适量的水,用火烧熟,剖开竹筒一人端一半以竹筒当碗用。米饭沾有竹瓤,食之有新竹清香和经炭火烘烤的香味,很可口。肉类以牛、羊、猪、鸡肉最为常见,也常捕食野味和昆虫。菜肴的烹制技法以清煮、凉拌居多。对许多野味、鱼、虾、蟹、蝉、虫等食物一般还用舂、炸、蒸等方法烹制。如:舂螃蟹、油炸花蜘蛛、蝉酱等。布朗族也特别喜欢吃酸性食品,还常腌制酸味食品,如酸笋、酸肉、酸鱼等,制作方法同当地其他民族如傣族大体相同,但布朗族常在腌酸菜时最上面放一层米饭。
布朗族喜欢饮酒,且大都自家酿制。其中以翡翠酒最为著名。这种酒在出酒时用一种叫“悬钩子”的植物的叶子过滤后呈绿色,很像翡翠的颜色,因此而得名。布朗族人因性格豪爽,朋友间也有“有酒必饮,饮酒必醉”的习俗。
布朗族人善于种茶制茶,也很喜欢饮茶。姑娘们采下春茶后,制成散茶,又叫“大叶子茶”。她们还能制作一种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竹筒子茶”。就是先把粗竹子砍成一个个竹节筒,将新采摘下来的茶叶炒熟,趁热装进竹筒塞紧,用芦叶密封好,并用藤条扎紧,放在火塘边烘烤,去掉它的水气,等到竹节表皮烤焦的时候,就制成了竹筒茶,储存数年也不会变味。将茶叶按酸菜制法制成酸茶,放在口中嚼后咽下,能帮助消化。民间还常把酸茶做馈赠亲友的礼品。
布朗人也有嚼烟的嗜好。嚼烟的方法是将槟榔叶包上少许的草烟丝,再加入沙基、芦子、槟榔果、红石灰等一块放进口中慢嚼,每次可嚼20多分钟,吐出的烟渣呈紫红色,布朗人嚼烟日久,连牙齿都被染成黑色。
布朗族人还有食鼠和蚁卵的习惯。布朗族人喜欢食鼠,无论田鼠、家鼠、竹鼠均为所食佳肴。将捕获的鼠烧光毛,去皮和内脏,洗干净后煮食。布朗山有一种黑蚁,每窝有一只蚁王,能产卵数千,布朗人常挖食蚁卵。居住在西双版纳布朗山的布朗人还喜食生肉。其妇女,尤其是怀孕妇女嗜食当地红土,据说此红土有止吐、除腥、提神之效。
布朗族的婚姻实行氏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绝大多数地区的布朗族禁止氏族内婚,禁止同姓通婚。按传统习俗,不许纳妾,不许在婚前和婚外发生性行为,如有违反必惩罚。
纯情的少男少女恋爱和婚姻都比较自由,但也有受到父母干涉的现象。“串姑娘”是布朗族传统的恋爱方式。布朗族青年的恋爱和婚姻十分自由,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小伙子们换上新装,怀抱三弦,结伴来到姑娘的竹楼下面,争相用诙谐的语言和热情的歌声去打动意中姑娘的心灵。梳妆打扮的姑娘们也早早燃起火塘,打开房门,请小伙子们进来,用对歌、递烟、敬茶等巧妙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心上人的爱慕。布朗山区串姑娘可以群访、也可以单独夜访。是青年男女进行思想、文化、情感交流的普遍形式。
男女双方恋爱感情笃深,男子就会向女子提出求婚。布朗山区许多地方求婚时以花为媒。小伙子把从山上采回的鲜花献给姑娘,当姑娘确认这个小伙子是真心地爱她时,就在花束中挑选最美丽的一朵戴在头上,借此表示同意婚事。
布朗人的婚礼也不寻常,一对情侣的婚典要重复举行2至3次。第一次在定亲之后,姑娘被接到男方家行拴线礼仪式。此后新郎、新娘各回各家,尽管新郎每夜必宿老丈人家,但白天仍然回到自己家中劳动生活。直到举行了第二次婚礼,新娘才正式嫁到夫家去当儿媳妇。第三次的婚典往往办在婴儿出生之后,这次一定要杀猪宰牛喝喜酒,招待全村寨的亲朋好友。
其在布朗山的布朗族人实行母子连名制。小孩出生3天拴线命名,将母亲的名字连在孩子的名字之后。布朗族的男孩与女孩到了十四五岁时就要举行“漆齿”的成年礼仪式。届时男女少年相聚在一起,用铁锅片烧取红毛树黑烟,彼此为异性染齿。染齿意味着步入成年,可以公开参加村寨中的社交活动。
其禁忌:布朗族认为火塘是一家人安宁之所在,不论家人或是客人皆不能用脚踏火塘和三角架,也不能把别人用过的铁三角架支在自己家中的火塘上,不然会给主人带来不吉;客人不能背靠主人供“家神”的房柱,否则会冒渎神灵,给主人带来不测。凡雷击过的、断了梢的、藤条缠身的和供过神灵的树木皆不能做建筑材料;做“中柱”的树木在砍伐时不能出浆,出浆者认为不吉,必须另砍。而山上的树木不能用来做房屋柱梁。
布朗族对妇女的禁规尤其突出,在日常生活中,男子外出时,妇女禁留男客住宿;不得从男人面前横过;衣裙不能放在家神柱上;禁动男子弓弩等,否则认为不吉利。
妇女怀孕期间不能填坑,不能补漏洞,不能让旁人踩着脚,不能吃献祭神灵的食品,不能砌灶,不能进入新娘卧室。也不能拿绿叶、野兽肉进家,产妇不满月忌串门。
祭“寨神”时,只限于男子参加,妇女不得进神坛;路遇和尚须恭让下方。还禁止外人入寨,若有外人闯入,要罚祭猪一头。本寨成员在这三天之内不准磨刀、背水,不准出入寨子,不准高声喧哗;祭祀期间忌动土、修建房屋等。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