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五金厂实拍(五金厂工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2-12 15:19:06
导读

五金厂的青春序曲刘维嘉让我没想到的是,与通县五金厂阔别20多年,我家竟然搬到了它的旁边,与它朝夕相伴。不过,此时的它虽然已经被居民小区所替代,但记忆依旧保留在我的脑海里。这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单位,我在这里成长进步,度过了难忘的岁月。如今想来,许多事情还历历在目。乔庄村南的那片绿洲1974年初,我从通县三中初中毕业,同班的同学有的继续读高中,而大部分人都去农村插队了。我因双腿残疾,在家待业一年多后

五金厂的青春序曲

刘维嘉

让我没想到的是,与通县五金厂阔别20多年,我家竟然搬到了它的旁边,与它朝夕相伴。不过,此时的它虽然已经被居民小区所替代,但记忆依旧保留在我的脑海里。这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单位,我在这里成长进步,度过了难忘的岁月。如今想来,许多事情还历历在目。

乔庄村南的那片绿洲

1974年初,我从通县三中初中毕业,同班的同学有的继续读高中,而大部分人都去农村插队了。我因双腿残疾,在家待业一年多后,被分配到县五金厂工作。这个厂隶属通县工业局,当时工业局系统有22家企业。

记得上班的第一天,邻居彭冬柏大哥和“十八个半截”胡同的朱大哥分别用自行车后座带着我和装满衣裳的大木箱子,把我送到五金厂,厂里给我安排了职工宿舍。

据说,县五金厂是由黑白铁社和制钉厂两个单位合并建成的。

这个厂子位于乔庄村南,与乔庄村相距二三百米。厂大门面朝北,门前的水渠有鱼有虾,还有蛤蟆。从北往南,厂区东侧有木工房、冲压车间、黑铁车间、职工宿舍和更衣室、维修车间、白铁车间和两个大库房。厂区西侧有两排职工宿舍、篮球场、食堂、礼堂、水塔、配电室、大拔车间、小拔车间、焖炉车间、酸洗车间。厂区中部有会议室、政办室、技术股、传达室、医务室、生产股、财务股、库房、开水房、地秤、原材料料场、电气焊车间、机加工车间、制钉车间、烤蓝车间、包装车间。厂内有砂石路面循环路,围墙内四周生长着高高的杨树,从厂外瞅五金厂,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大块长方形的绿洲。

生产的产品主要有黑铁水桶、白铁水桶、油抽子、白铁水壶和秋皮钉,都是定产定量生产,产品送往北京市二轻局百子湾仓库,由市二轻局统销。这些产品,如今在市场上已经很难再看到了。到了秋末冬初季节,厂里也临时做一批黑白铁烟囱和弯头。

厂里千方百计为职工办实事儿,比如:上下班家远的,给安排集体宿舍,后来又盖了两层小楼;双职工结婚没房住,专门给他们盖了排子房;为方便职工接送孩子方便,专门建了厂托儿所和幼儿园;定期安排职工看电影、春游;厂里的食堂一天三顿饭,凭饭票吃饭,过节还能吃会餐;厂里还组建了职工篮球队,到县城的灯光球场参加过县工业局系统和县里的比赛……

若干年以后,五金厂被撤销了,原址上建起了“美然百度城”小区,与我住的小区仅一墙之隔。

病残生有了谋生的饭碗

过去,通县有城镇居民户口的初中毕业病残生,不被安排到农村插队,由县工业局、农机局、商业局等单位分配到所属企业单位,也有的由县民政局安排到所属福利企业工作(仅安排肢体残疾人、盲人和聋人),他们享有与健全职工同等待遇。除此之外,北京市第二轻工业局等单位,也定期来通县招用轻度残疾人。

1975年春天,我被县工业局安排到县五金厂上班。在白铁车间,除了我,还有一些病残生,比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类风湿病患者、轻度智残人和肢体残疾人等。其他车间和库房也安排了癫痫病、哮喘、视力障碍、听力言语障碍、肢体残疾等人员。

记得第一天上班,厂党支部书记王恩泽把我送到白铁车间,并向我介绍了车间主任刘振宗,还说刘主任是发明家,车间很多冲压模具和土设备都是他发明制造的,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是深有体会的,打心眼儿里敬佩他。

头天上班,车间发给我一套灰色再生布工作服和围裙套袖,还有一季度一发的肥皂、毛巾、手套等劳保用品,并给我准备了拍板儿、锤子、铁剪子等工具。

我们车间主要生产白铁水壶、白铁水桶和油抽子。这些产品都是批量生产,并实行流水作业,最后组装入库。在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都有生产定额。往往同一道工序由几名工人共同完成。车间统计员每天下班前要统计每个人完成的数量。具体程序是先由工人自己报数量,统计员清点后记录在本子里,然后汇总上报,便于车间主任掌握生产进度。

老师傅李嘉铭带着我干活时曾经说:“趁着你年轻,要多学点手艺,到了什么时候也饿不着。年轻时吃点苦受点累不算什么,将来会活得更舒坦不是。”

这份工作来之不易,我很珍惜它。在师傅们的传授下,我认真学习钣金技术,还买了不少专业书籍进行自学。经过日日夜夜的努力,我在很短的时间就学会了弯头、虾米弯、三通、楼房雨水漏斗等放样、下料和制作的全套技术。在厂里安排我们车间定做这些活儿时,我也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建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自信。

在干活时,我每天都能超额完成任务,有的工序,一天最高能超额完成生产定额的两三倍。那时没有奖金,我这么干,一心只想做一个对得起师傅、对得起这份工作的人。

由于自己学习技术快,一年干出两年的活儿,又能和车间的师傅们打成一片,不仅提前两年出师(学徒期为三年,出师后被定为一级工),而且还提前三年晋升为二级工,并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和北京市劳动模范。

在鲜花和荣誉面前,我依然忘我地工作着,丝毫也没有懈怠。但是,让我不曾想到的是,由此也陆续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让我心里很不痛快。有些人到处跟人说我把别人的生产数量算成自己的;有的人说:“他是劳模,给他涨生产定额。”还有的人说我是假劳模。面对这些现象,我感到压力重重,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了。这时,厂领导得知后专门找我谈话,从精神上给我鼓励与鞭策。车间几位老师傅也找我谈心,帮助我减压。在大家的帮助下,让我走出了情绪低落的深谷,懂得了人生在世既会有鲜花也会有荆棘的道理。

这场风波过后,我在以后面对职场上和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时,有了迎难而上的底气,也能对生活中的复杂性有所理解了。我得出一个结论,面对困境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在这纵横交错、险象环生的世间游走,必须要把良心摆正,对人以诚相待,对工作认真负责,还要经得起世事的磨砺和考验;只要你勇敢地往前走,就会逾越这些沟沟坎坎,过了崎岖路,必是平坦途。

看病就医不发愁

一进五金厂的大门,右侧有三间平房,其中一间是传达室,另两间是厂医务室。医务室的大夫有李天玲和居大夫、詹大夫、刘大夫,她们每天轮流上白班和夜班。

厂里各个车间的职工每天都和钢铁打交道,除了冲床、钻床、剪板机、车床、刨床、铣床、制钉机,还有各类黑白铁板材和盘条。谁要不慎碰破了皮,拉了小口子什么的,或者感冒发烧,跑肚拉稀,不用去医院,医务室全能治疗,拿药、打针、输液一律免费。厂医看不了的,或者没有的药品,大夫就给职工撕下两张“三联单”,让他们去县城的医院看病或拿药。

“三联单”曾经是城镇企业职工看病时谁都离不开的公费医疗计费单。这种“三联单”是一式三联的白色小方单子,不用请示任何人,直接由厂医给去看病的职工。每一联上都要写上职工的名字、性别、年龄,厂医还要在每一联盖上单位的“红戳”,撕下一联留底,其他两联交给职工。职工可以凭着这张“三联单”到县医院、通州镇卫生院等医院看病,还有地址在南关的解放军第252医院(1954年在通县组建,1969年与第263医院换防去了保定市)。

那时,医院的大夫只要看三联单上的编号,就知道你是哪个单位的。到医院看完病以后,职工自己留一联,医院留一联,花费的医疗费用由医院定期汇总后直接找各单位结账。除挂号费、营养滋补药品以及整容、矫形等少数项目自费外,职工的医疗费基本上都是单位全包了,个人不用再花什么钱。看病不花钱,不仅为我们解除了后顾之忧,而且让我们体会到社会保障制度的温暖。

遭遇唐山大地震的时刻

1976年7月27日,天出奇地热,真像进了桑拿室,前半夜根本无法入睡,到了后半夜才迷迷糊糊睡着。凌晨4点多钟,我从睡梦中被轰隆隆的声音和床板的剧烈晃动惊醒,当时迷迷糊糊的不知是怎么回事。忽然听到宿舍外有人大声喊:“地震了,大家赶快出来!”

此时,床板晃动得更加厉害了,我刚一下地,就摔倒在地上,就像坐上了剧烈晃动的大卡车,又像坐在来回抖动的搓板上,根本站不起来。余震小了点儿后,我赶紧架拐跑到屋外。

上午10点多钟,厂里在篮球场召开职工大会,先是收听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关于唐山发生7.8级地震的消息,然后厂领导传达了县里召开的抗震救灾会议精神,要求全厂职工采取多种形式防灾保安全,还要求大家用行动支援抗震救灾。

后来得知,唐山大地震波及通县,西集、郎府、觅子店、马头四个公社和永乐店农场是重灾区,其中西集公社灾情最严重,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很大损失。中央慰问团副团长乌兰夫曾率领慰问团来到通县察看灾情,慰问灾民。

为确保职工的安全,厂里为住在职工宿舍的人盖了不少地震棚。还购买电铃制作了地震报警铃,发到各个车间、库房、医务室、传达室和办公室。报警铃是把电铃挂在墙上,电线连接着触动装置,这种触动装置由紫铜车削而成,安装在长方形木盒子里,盒子外边各有电线与电铃连接。盒子里分上下两部分,上面的粗铜丝下面固定着直径50毫米、厚10毫米的铜饼,下面的铜板中间有凹槽,深度15毫米,铜饼和凹槽两侧以及底部间距不到1毫米,一旦地震发生,铜饼和凹槽接触并接通电源,电铃就会报警。

在抗震救灾期间,厂里很多干部职工早上六七点钟就来义务加班加点,比着做贡献,用行动支援抗震救灾。

钉子王国的蓝精灵

钉子王国有很多大家族,最显赫的有铆钉、销钉、扒钉、门钉、螺丝钉、圆钉、秋皮钉、订书钉……在这些大家族中,又分为很多小家族和家庭,各个行业都有它们的身影。

制钉车间生产的秋皮钉,就是那种指甲盖高,蓝莹莹,四棱见线,上粗下尖锥形体的小玩意儿,别瞅它貌不出众,可是钉子王国的蓝精灵。

秋皮钉的生产工序比较复杂,主要有7道工序。

拔丝:制作秋皮钉的原材料是从首钢购买的直径6毫米盘条,要用冷拔丝机经过拉丝,也叫拔丝,包括大拔、中拔、小拔,要拔好几遍,一直拔到制作秋皮钉所需要的粗细规格。

退火:把盘条和冷拔后的盘条放进专用大炉中,再盖上巨大的铁盖子,用山西大同煤块烧,为盘条退火,通常要加热到盘条炽热为止,并维持一段时间再冷却,为的是增加盘条的柔软性、延性和韧性。

酸洗:把退火冷却后的盘条用天车吊起放进盐酸池内浸泡,然后再捞出来放进石灰水池子中和除酸。

制钉:把小拔后经过退火处理、酸洗中和后的盘条丝放入制钉机制成秋皮钉,钉帽、钉尖一次成型,有大号、中号、小号三种规格。

抛光:把秋皮钉毛坯放入电动转炉内抛光,转炉内还放进了粗砂子,用于秋皮钉抛光。

烤蓝:对抛光后的秋皮钉进行人工筛选,把那些残次品挑出来,再把挑选好的秋皮钉放进一个球形铁制转炉内,拧紧盖子。转炉下面的炉子里放着山西大同煤块,点燃以后,那个转炉利用电机带动缓慢转动。秋皮钉烧烤好以后,要趁热把秋皮钉倒在大铁板上,再放入白石蜡用铁锨均匀搅拌,冷却后的秋皮钉,颜色蓝汪汪的。

包装:先计量装入小盒,再装入纸箱封箱,送到仓库等待出厂。

1978年,阿尔巴尼亚来了好几个人,在县工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县五金厂参观秋皮钉的制作工艺。厂党支部书记王恩泽,厂长薛桐接待了他们并签订了订购合同。厂里的大牌子和黑板报都写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标语,这都是时任厂团支部书记张秀余(原通州区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写的。从那时起,厂里生产的秋皮钉走出了国门。

秋皮钉的钉帽呈圆锥形,钉子身是四棱锥体,特点是增加了钉子的表面积,加大了钉子的摩擦力,具有外硬内软的特点。常用于各类沙发、皮座椅、竹器、皮鞋等生产,昔日大街小巷修鞋的,也都用秋皮钉修皮鞋、钉鞋掌。秋皮钉的制作工艺比圆钉复杂,两者相比,圆钉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生产成本低,但对于特定的产品来说,耐用性远远不如秋皮钉。

我在县五金厂上班的那几年,总觉得自己就像一张黑白铁,不经过岁月的锤打就成不了器。这种锤打对于我来说太珍贵了。把这段时间说成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一点儿也不为过。我从工厂到机关的这几十年,弹指间已经过去了,可我总会时不时地想起在厂里度过的那些岁月。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五金厂实拍(五金厂工作)链接:http://www.esxun.cn/news/44456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