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故乡的记忆有哪些?
好比“月是故乡明”,
定家湾茶果,
便是三灶人对故乡的情感寄托之一。
在三灶镇,
有一种名为“定家湾茶果”的粤式糕点,
历史悠久,口味丰富多样,
勾起了无数游子思乡的心。
2010年6月,
定家湾茶果正式被纳入
珠海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
让定家湾茶果文化得以完整地保留。
在三灶镇,
就有一家公益美食合作社,
专门制作定家湾茶果,
制作茶果,
金茶花巧姐美食合作社是认真的。
近日,
三灶君走访了
金茶花巧姐美食合作社
(以下简称“金茶花”),
巧姐们正在露天的院子里制作茶果,
洛神花汁和艾草汁,
分批糅合进糯米团子里面,
色彩鲜明,茶果种类琳琅满目。
在院子里,
三灶君看着一道道茶果制作工序,
与巧姐们追溯起了“金茶花”……
公益茶果品牌“金茶花”
“金茶花”创始人之一冯连娣
三灶君从“金茶花”创始人之一冯连娣口中了解到,“金茶花”前身是“巧姐义卖”,原是金湾区妇联的一个爱心活动品牌。
后来在金湾区、三灶镇妇联的共同推动下,完成了从妇联公益品牌到妇女公益企业的升级转型,2015年8月,“金茶花”诞生了。
“金茶花”不以商业盈利为主要目的,盈利被用作投身于扶贫济困公益活动。
冯连娣坦言,创立“金茶花”是为了传承非遗美食文化,同时带动巾帼在“家门口”就业。
巧姐们是一群心灵手巧的手艺人,平时聚在一起做茶果,参加公益活动,大家都乐在其中,无论合作社日后如何发展,创立合作社的本心都不会变。
据了解,金湾区文体旅游局还将其评为金湾区“定家湾茶果”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传承基地,切实提高了“金茶花”的含金量。
原汁原味的非遗美食
据了解,金茶花美食合作社正式运营后,每天提供纯手工制作的非遗茶果,包括本地风味独特的孖恋皇糯米糍、三丫苦、艾叶糍、红蓝粽子等系列绿色食品,收获了一大批街坊的良好口碑评价,除了线下在三灶镇榕月路上开设了“金茶花”实体店,还开设了线上售卖。
采访当天,巧姐们正在院子里制作一种名为“红桃K”的点心,据了解,“红桃K”以洛神花提炼成汁为原材料,洛神花有安神、美容的作用,品一口“红桃K”,口味酸甜,令人回味无穷。
冯连娣告诉三灶君,茶果制作的过程依靠纯手工,用材来源于天然绿色的植物,新鲜的植物汁糅合进面团中,保证了茶果的原汁原味,也保证了非遗美食最正宗的味道。
“传下去”与“走出去”
从“巧姐义卖”到“金茶花”,巧姐们身体力行地将定家湾茶果传播给更多的人,实现非遗美食文化“传下去”与“走出去”。
“金茶花”顺应“非遗进校园”潮流,面向学校师生举办茶果培训班。
今年已举办了21场“金鸡—小茶果传承培训班”,在课堂中手把手指引学生制作茶果,普及非遗美食文化,覆盖师生人次达千人。
“金茶花”还到三灶各村居开展茶果培训,带动村民身体力行传承茶果文化。
据“金茶花”数据统计,今年“金茶花”已开展了15场村居培训,共覆盖400人次,让更多的村居居民加入传承的队伍,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
此外,为了实现让茶果文化“走出去”,“金茶花”积极参与社会美食活动,不仅限于三灶镇,还参与市、区的活动,如参加斗门美食节活动以及金湾区粤菜评选活动,乃至澳门国际美食节活动。
如今,“金茶花”出品的红蓝裹粽已被评为“金湾十大美食之一”,“定家湾茶果”更被评为“金湾美食”,实现让更多人认识三灶茶果、了解非遗美食的目标。
“粤菜工程”助力非遗文化创新
“粤菜工程”政策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今年10月底,“金茶花”参加了由三灶镇人社所主办的“粤菜师傅”第二期培训班,在活动现场,巧姐们制作了改良后的茶果,并手把手指导学员制作茶果。
“金茶花”创始人之一吴如珠是“定家湾茶果”的非遗传承人,受家人影响,她从小就对定家湾茶果制作工序耳濡目染,制作茶果点心近30年的她,去年受“粤菜师傅”工程启发,开启了茶果制作的新思路。
秉承“色香味俱全”的制作标准,对茶果的口味和外观进行了升级,增加了花样,调整了各种原材料的配比,并积极参与“粤菜师傅”培训活动,将茶果工艺传授给学员们,让学员学会一技之长,助力学员就业。
吴如珠和团队还计划将定家湾茶果制作流程,按标准化流程编制成书,让更多人通过更便捷、快速、准确的方式,学会这道美味的非遗美食。
此外, “粤菜师傅”工程还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随着乡村旅游日益旺盛,一批定家湾茶果美食陆续在旅游点心中出现,既推动了乡村旅游的振兴,也大力推介了三灶非遗美食文化,实现非遗美食“活态化”传承,让定家湾茶果走入一代又一代人的视野中。
吴如珠女士手工制作茶果过程
四时变换,三餐轮转。
茶余饭后,茶果飘香。
愿这抹非遗茶果的清香走胃且走心,
深入游子的心里,
亦融汇在粤味经典中实现传承与发扬。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