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成都老字号卤味盘飧市(百年老卤的配方大揭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2-11 13:14:22
导读

天府成都街头,人们三三两两泡茶铺,进街头路边小食店打间、品冷淡杯小樽小酌的场景很容易见到。这是成都普通百姓的一种日常休闲方式。这种习俗无从知晓它起于何时。不过,唐朝诗圣杜甫的《客至》诗却记录了这一情景:“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这诗,也似画,更似白描。那是唐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造反,诗圣杜甫也

天府成都街头,人们三三两两泡茶铺,进街头路边小食店打间、品冷淡杯小樽小酌的场景很容易见到。这是成都普通百姓的一种日常休闲方式。这种习俗无从知晓它起于何时。不过,唐朝诗圣杜甫的《客至》诗却记录了这一情景:“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这诗,也似画,更似白描。那是唐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造反,诗圣杜甫也跟大众百姓一样沦为难民,从长安流落到成都。他在西门外百花潭的涴花溪畔,请人搭建了两三间茅草屋。真也不愧是大文人,不知是自嘲流落他乡举目无亲,百无聊赖之境遇,还是大诗人之豁达胸怀,怡然自得,将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居所,美其名曰“草堂”。公元761年,杜甫50岁,他的母舅崔明府翩然莅临“草堂”看望他。在颠沛流离之际突然至亲相聚,惊喜之余,杜甫写下了这首《客至》。诗中除表达了他的喜出望外和落难生活的窘态外,从另一个侧面而言,也真实地描绘出一千二百多年前,成都人朋友往来,薄酒淡饭,宾主悠闲自得的画卷。

成都杜甫草堂

到公元1925年的一天,有牟茂林、杨汉江、冷远举三人在茶园吃茶闲聊,细数成都餐馆的风味特色。三个人不仅是吃香喝辣的名嘴,亦是行业中人。谈到成都的腌卤摊子虽然很多,但专业的腌卤店却是屈指可数。于是三人心血来潮,不谋而合,当下决定开一家专业腌卤店。

果然没多久,一家古朴典雅的腌卤酒家就在华兴街悦来川剧场旁边粉墨登场,店名便是借杜甫之诗句:“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意即“因集市太远,盘中菜肴并不丰盛;因家中贫寒,杯中酒是陈年旧酿”。这家餐馆名即取自此句前三字,定名“盘飱市”。这家腌卤酒家,无意间创造了当时成都餐饮业的三个第一:第一家专以卤肉为特色和招牌的餐馆;第一个直接从杜诗中截句作店名的酒楼;三是建店至今,虽也经历世事动乱,却是不易其址不变其名的为数极少的酒楼。有趣的是,“盘飱市”之“飧”字,本应读“孙”,但不少食客却误读为“盘餐市”,流传下来只好将错就错,至今依然如是。

成都人“吃香喝辣”的饮食习俗很浓,常以“香香嘴”、“五香嘴”自嘲。男女老少正餐之外时常爱买一些小吃或风味食品香嘴娱舌,瓜子花生、卤肉之类都为首选。于是,有滋有味的腌卤食品自然就成了成都人十分喜爱的消闲零食。盘飧市的卤肉正迎合了这种消费习俗。该店经营的品种以小货为主(即鸡翅、鸡爪、鸭翅、鸭足、鹅掌、鹅翅及鸡、鸭、鹅的胗、肝等),选料精,讲究火候,卤好的小货都糯软适口,色香味都比一般的“烧腊摊子”的品质要好得多,故而深受食客追捧。加之店堂紧邻成都锦江剧场,喜爱川戏,又好吃香香的中上层妇女几乎都是“盘飧市”的座上客,或是买一大包卤鸡爪、卤鸭脚等在戏院中边看戏边吃香,十分地悠闲舒心。

百年为改其名,位移其址的盘飧市

普天下之人,都说成都人嗜好麻辣,此言似对也非对。其实,成都人不管男女老少,骨子里最喜好的是吃“香”。君不知,成都人称好吃者为“五香嘴”、“香香嘴”,称吃零食为“吃香香”麽。然而,此“香”非彼“香”,亦非单纯的香料之香。任何食料只要不香,成都人就会轻蔑地说:“没得吃头”!包括麻辣在内。不香的麻辣,在成都人眼中便是“干辣燥麻”。麻辣乃是一种自然属性,大凡辣椒皆辣,花椒皆麻,但要达到香辣、香麻,这就要考手艺了。中华其它吃辣椒的地方不少,但都认可没有四川的辣椒香,尤其是“红油海椒”、“熟油辣子”。殊不知这“香”就是成都人吃喝之最大追求,对腌卤食品而言更是这样。

盘飱市便巧妙地抓住了成都人这一特性,由牟茂林、牟再田两兄弟亲自主厨,卤制的鸡翅、鸡爪、鸡肾、鸭肝、鸭翅、鸭脚、鹅掌,以及卤鸡、卤鸭、卤鹅、卤猪肉、猪耳朵、猪拱嘴、猪蹄、猪舌、猪尾等,用料精细、配方独到、火候精准、柔软滋润、鲜美味醇,出售时再刷上香油。因此盘飱市的卤制品从卤制到出堂,街面上就满是那诱惑得人心慌意乱的卤味香气,那是香风袭人、香美诱人、香味醉人。盘飱市的卤品放眼一瞄,那确实比市面上大多卤制品的色香味要高出几多品位。行业内有人将盘飱市的卤货总结为四大优点:

1.盘飱市掌门人牟茂林借鉴了广东风味卤食的技法,以姜葱及不为人知的香料腌制原料使其入味,再入卤锅卤制,使盘飧市的卤菜风味别具一格。既兼顾了川卤的香味,又兼具广式的酱香、腊香和酒香味。

2、原料的精选与分卤。所用原料一定要“鲜”,卤制品只选用当天宰杀的牲禽,从宰杀到使用决不会超过8小时。为保证卤水的质量,即使是鹅翅、鸭足等这样的小货卤制品也绝不用冷冻原料。豆制品、蛋类等易坏卤水的食物,实行分锅卤制。

3、独到的火候加工。腌卤制品讲究火候,一般先用大火烧开,再用中火。根据不同的火力特点除掉异味,使各种卤料的味道浸入原料中,致使成品香气醇厚浓郁。

4、经久的秘制陈年老卤汤。这是几代人卤制食品传承下来的,其中加有盘飧市特有的私家香料。故而风味独特,市肆间无人能揣摩个中之卯窍。

如此,盘飱市高雅的店名和绝佳的卤品,一时间成为成都人口中的美谈、佳肴,每天上下午那都是顾客盈门,排队候卖。加之又紧邻锦江川剧场,“盘飱市”就成了中上层男士女宾的“食堂”。时至今天,去盘餐市卖卤货都得排队侯等。

盘飧市的卤品色香味始终如一

其后,再经这些看戏喝茶的淑女、绅士的口碑,住在公馆里的达官贵人、名流雅士亦也成了座上宾。“盘飱市”便一举成名,享誉四方。很多食客,先是闻其店名,品尝了各种卤品,方被其品质与滋味所折服。“盘飱市”成了真正名副其实的“知味停车,闻香下马”的腌卤风味酒家。

“盘飱市”还有一绝,便是卤肉夹锅魁,不仅风味佳美,也特色独具。他请来手艺高超的打锅魁的大师傅,随堂烤制白面锅魁。食客选好肥瘦相连的卤猪肉后,切成薄片,再把锅魁用小刀花开,夹进卤肉,浇上香味浓醇的卤汁,放在火炉边稍加热,然后就可大快朵颐了。此时此际,无论你是饥肠辘辘,还是脑满肠肥,此滋此味亦会让你垂涎欲滴,吃情横生。送进嘴里,锅魁皮酥内软、卤肉滋糯芳香、卤汁鲜美润口,令人十分快意,既作主食,又是零食,还便于携带,故而几十年来,“盘飱市”的卤肉夹锅魁,就一直是成都市民流连忘返的美味小吃。

1930-40年代,“盘飱市”的卤肉夹锅魁,尤是大公馆里太太小姐们每日夜晚打牌、玩麻将必不可少的香美夜宵。四川军阀刘湘的几个姨太太,每天都要早早地派下人去买好些个卤肉夹锅魁放起,半夜打牌饿了,便拿出来烤热解馋,其风味亦如刚买回来一般美不可言。当时川军第七师师长陈国栋,特别痴爱盘飱市的卤肉夹锅魁,常命军士趁热买来跑步送回府上享用,不时还以此佳馔招待宾客。据传他有次驱车,前呼后拥地到郊外视察,突然嘴馋,叫司机绕道赶往盘飱市,叫来两个卤肉夹锅魁,一边吃一边赶路,在军界和食界传为趣谈。

笔者也是十分爱吃盘飧市的卤肉,尤其是卤猪耳朵和猪尾巴。记得50年代,父亲有时会带回家用干荷叶包上的卤猪头肉或卤排骨,有时还有几个卤鸭脚,说是盘飱市的。一打开荷叶,那卤香味、肉香味就满屋乱串,诱得人心急火燎。每逢此时最兴奋很激动的莫过于我们三兄妹,就像要过年一样。虽说父亲或许成天干体力活很累很疲,买点卤肉下酒解乏,但一上桌,父亲母亲看到我们三兄妹饿痨兮兮的馋像,也就象征性地吃两三块,大多都分夹在我们的碗里。尽管这一美餐一年顶多也就两三次,但却让我终身难以忘怀。

1960年代中期,有一次父亲带着十来岁的我,路过盘飧市,我瞎猜了好一阵,也认不准中间那字,但从店里飘散出卤肉的香味,诱得我馋涎欲滴。我缠着父亲一定要买个卤肉夹锅魁,父亲拗不过我,答应买一个让我解馋。我走进店铺窗口,只见一师傅在随堂烤制的酥脆白面锅魁。另一师傅用刀将烤制好的白面锅魁从边沿半剖。卤锅放炉上,用小火烧制保持卤水微沸,把半肥瘦卤肉切成薄片,在滚烫的卤水中冒热后夹入锅魁内,再舀入适量卤汁即成。我拿着卤肉夹锅魁,三两下就进了我的肚子,当时那美滋滋的感觉,至今都余味袅袅、美在心头。更有那“小小锅魁团川人乡愁情绪,圆圆薄饼映天府千里春色”的对联,让人品味不尽。

锅魁夹卤肉

1950年代后,公私合营后的盘飱市同其它餐饮名店和名小吃一样,几经沉浮,所幸的是其卤肉技艺得到很好的传承,经营特色也很快恢复。到1980年代后期,盘餐食在原址重新装修一新后完全恢复。1992年,其“卤肉夹锅魁”被授予“成都名小吃”称号,1995年,盘飱市被国家贸易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名店。2006年,再次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名店。如今,盘飱市在成都已开有盛隆街店、棕南店等分店。在继承传统卤和卤肉夹锅魁风味特色基础上,又增添了川菜传统小锅小炒、川菜筵席、成都名小吃,形成以卤制食品为主,综合经营为特色的多功能酒楼。

2007年的一天,正当盘飱市中华老字号大旗迎风飘舞,顾客一如往常排队选购各种卤制肉食之际, 哪知,斜刺里突然冲出一老者,面朝“盘飧市”厉声一喊:“我才是‘盘飧市’绝技惟一传人,看我绝招……”各位客官,来者何人?原是盘飱市开山鼻祖之子!这一喊,令江湖哗然。只见来人叫喊道:“我乃‘盘飧市’开山鼻祖牟茂林之子牟实明是也!”

牟实明年届6旬,他向世人透露,自幼随父学艺,练就一身好功夫,身怀“腌、卤、熏”三种道法,可做出一两百道川菜。他宣称,“盘飧市”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葱烧味,即在腌卤熏之前,用葱姜及一些名贵香料经特殊工艺处理。“遥想当年,成都人誉其为‘卤水一开,香了半条街’,而今的‘盘飧市’只是用普通方法制作出的腌卤食品,能获得‘中华老字号’之称,虽有它独到之处,但并不能与先父所创‘盘飧市’神奇绝技相比”。

牟实明称:“本家绝技从不外传,且是传男不传女,先父生前只将生平功力传我一人。1925年,身怀绝技的先父先母开山建派,派名取自杜甫诗《客至》中‘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80余年过去了,本派真正绝技已鲜为人知,如今我年事已高,不忍此派功夫失传,欲让绝技重现人间,因而寻有缘者传授技艺。”

牟实明回想往事:上世纪五十年代,先父自愿将“盘飧市”店子献给国家,成为成都市饮食公司一名职工,但只将普通厨艺传出,并没有将制作上佳腌、卤、熏食品的独门功夫传给别人。后来因历史原因,“盘飧市”一名消失,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成都恢复名小吃,成都市饮食公司使“盘飧市”重现江湖,但只有其名,没有掌握牟茂林独创的绝技。身怀本派秘技的牟实明称他将招兵买马,另立门派,重现“盘飧市”神功,无人能与之匹敌?

今日盘飧市

然而,“盘飧市”掌门人张经理对牟实明之贸然出现并不以为然,她坦然言之,牟茂林确系本派宗师,但并非如牟实明所言“先父绝技从不外传”。在“盘飧市”归成都市饮食公司后,牟实明曾有一段时间也是“盘飧市”掌门人。在他离开后,本派弟子在原有技术基础上,不断改良创新,使其技术日臻完善,才有“盘飧市”的今天———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张经理以为,如今“盘飧市”的功夫比当年牟家的“盘飧市”更厉害了。至于牟实明将另树大旗一事,张经理并未放在心上,因为成都市饮食公司早从国家工商部门手中拿到“盘飧市”的“印玺”,法律将保护这块招牌。不管牟实明在江湖上兴起什么风浪,盘飱市将一如既往,以风味品质求胜,不怕任何人挑战打擂。

牟实明则胸有成竹:“家传绝技行将失传,不管如何,我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将功夫传于世间。我将寻求律师帮助,既不侵犯现有‘盘飧市’法律权利,又要让我家独门绝技在展雄风,与今之‘盘飧市’争霸天下!”不知这牟实明是借此自我炒作,还是以此来招揽寻求发展的商机,盘飱市门前排队候卖的人们不以为然,仅是看看热闹,淡然一笑,买到东西吃进嘴里方才重要。欲知后事如何,人们拭目以待。

卤肉锅魁

《四川省志•川菜志》编委会副主编 川菜文化人 川菜美食作家《百年川菜传奇》《路边的川菜史》《辣麻诱惑三百年》《神游海吃下四 川》作者 图文原创 江湖饕客 向东 2020.03.13 成都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成都老字号卤味盘飧市(百年老卤的配方大揭秘)链接:http://www.esxun.cn/news/44069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