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已至,昨日苏城下起了瓢泼大雨。在大雨落下来之前,和好友午饭后逛到了山塘街。前些日“轧神仙”时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如今只有三三两两的人穿梭在这条最具苏州特色的老街上,反而更适合饭后闲逛。忽然巷子深处飘来一阵久违的香气,我和小伙伴都眼睛一亮,是的,那是我们记忆中关于山塘街的味道——海棠糕的味道。
海棠糕
海棠饼好侬亲裹,寄与郎知侬断肠
海棠糕,始于清代,因糕形似海棠花而行名,后逐渐成为苏州传统糕类小吃之一。同梅花糕一样,同为一道历史悠久的花色点心。香甜可口,热食尤佳。
海棠糕可是点心中的老人了,我们也只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吃过,其海棠花般的造型让人过目难忘,当然记忆最深的,还是它那诱人的香味。
由于用了似海棠花形的模子,作出这样的美人胚子也就再自然不过了。刚出炉的海棠糕,表面撒着饴糖,呈咖啡色,吃口分外香甜。上面还要加上果丝、瓜仁、芝麻等五色点缀,一朵朵花儿才完全的绽放开来。所以说吃海棠糕是一个乐趣,看路边的师傅做海棠糕又有另外一番趣味。儿时在山塘街逛吃逛吃的时候,能买上一块热腾腾的海棠糕,就是一天中最值得开心的事情。
浒关海棠糕老爷爷
去年的这个时候,曾在朋友圈看到浒关的同学说,他家边上,浒关二中老校门口,那个卖海棠糕的陈老爷爷走了,他说他再也吃不到学生时期的海棠糕味道了。也许在很多老苏州眼里,最正宗的海棠糕并不在苏州的步行街和古镇里,而是在这儿。一时间也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这个摊子原本是由一对老夫妻经营着,可现在你过去,只能看到一个中年大叔。据说这个大叔姓顾,是陈爷爷的孙女婿,做海棠糕的本领也是陈爷爷他们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正是有这些人的坚持,让老苏州的味道不会那么快遗失。顾大叔做海棠糕的功夫也是一点不含糊,口味也基本传承了陈爷爷的手艺。
抹油,舀面,加料,翻豆沙,撒配料,翻盖,出锅,一气呵成。顾大叔手里的这套海棠糕模具,也是陈爷爷亲手做的。
陈爷爷16岁开始摆摊做海棠糕,一做就是66年。只可惜我没有机会品尝到陈爷爷的手艺了。大半辈子不止炼造了娴熟的技艺,更是练就了一份深入人心的味道,这份正宗的味道,让无数的浒关人乃至苏州人念念不忘。
海棠糕做法
1、和面
一口大铜锅,里加一勺老酵,相继加入面粉,白糖,碱水,配比全凭经验和手法;
2、刷油
面团上锅前,必须在模具上刷一层油,以免粘锅,也增加香气;
3、煮豆沙
差点把最重要的馅料豆沙给忘了。海棠糕浓郁的香气很多来源于这个豆沙,一般做海棠糕的师傅每天5点左右就要起来熬制豆沙了,而且夏天豆沙不易保存,一般在盛夏就很难见到海棠糕的身影了;
4、做糕
在模具上放上和好的面浆,再铺上厚厚的一层豆沙,紧接着就把醇香甜腻的豆沙包裹起来;
5、配料
撒上红绿丝、瓜子仁,再撒上一点白糖就开始海棠糕的烘烤了;
6、糖衣
海棠糕糖衣的制作也极为重要。在铜板热了之后要撒上一层白糖待其融化,然后将做好的海棠糕倒扣在上面,再次加热。等下一次拉起时,就会形成一道金黄薄脆的拉丝糖衣了;
7、出锅
焦糖香夹带着豆沙香和瓜子香,一下子就像坐上了时光机,将我拉回了童年。
后记
如今在步行街和古镇随处可寻的海棠糕,却少了一些味道。代表苏州味道的手艺越来越老也越来越少,真不知道若干年后这些手艺会不会就这么慢慢的被人淡忘,最后只存在在我们的记忆中。
你心中的那份海棠糕味道又在哪里?你又有多久没品尝那份味道了呢?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