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老师
原创 江兆玲
生活中的老师
江兆玲
教师节来临,除了对教我们学习文化的老师们致以诚挚的敬意,我还想说一说没有站在讲台上的师长们。
这些老师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他(她)也许只跟你说了一句话,也许只教你做了一件事,或者你跟他(她)学会了一道菜,但他(她)会在你的记忆中永远存在。这种存在不是因为他(她)的好或者不好,而是对他(她)由衷的敬意。
我在老家时的邻居是个老奶奶,她在我的记忆中一直存在着,不是这个奶奶有多么神奇,也不是她有什么特别的,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老人,但是她的贤惠和勤劳,她做饭的技巧和说话做事的高素质,都是一些高学历的人达不到的。
一把年纪的老人家了,干起农活来一点不比年轻人差,她跟老爷爷一个主外一个主内,老爷爷春种秋收都是早出晚归,只要老奶奶按时把饭做好了,总是站在街头上往远处张望,看不见老伴就生气的跺着小脚用力地走回家;过会儿再出来张望,还看不见老爷爷后,她会很生气的嘟囔着,这个老财迷,不知道累也不知道饿了,饭都凉了,再热就不好吃了,这个老财迷……
老奶奶做饭从来不重样,早上可能是鸡蛋汤、葱油饼,下午肯定会炒个小菜让老爷爷喝一点小酒解解乏,然后会烙几个塔包子(就是韭菜盒子),但她老人家做的塔包馅里内容丰富,可能老爷爷胃不太好,她不用韭菜做馅,有时候是嫩豆角,嫩茄子,或者嫩南瓜等等,热菜凉菜都要弄上两小盘,自然少不了花生米这下酒菜。
他们老两口一天只吃两顿饭,说吃多了不舒服。现在减肥的人都不吃下午饭以为是时尚的做法,其实早在很多年前就有老人家这么做了。
别看老奶奶年纪大了,她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养的鸡用网包网在离堂屋最远的西南角,老人家也养猪,为了省粮食,春天她去地里拔野菜喂猪,初夏,等人家把土豆收回家,土豆秧扔在地里不要了时,她会用根绳子把土豆秧背回家,掐嫩一点的土豆茎叶,切碎后拌在猪食里喂猪。
秋天,老爷爷把成熟的花生刨出来运回家,这摘花生的工作就由老奶奶来完成,她很聪明的把一个长方形的粪篓子中间横放上一个木板,横板上再竖放一个木板形成十字形,她像骑马一样骑坐在木板一端,拿起好几棵带果子的花生秧子用力抖搂一下,让花生果全部露在外面,然后将有花生果的一段用力砸向敲起的木板子顶端,咔嚓一声,所有的花生果全部落进粪篓里……
这么做,比一颗一颗的摘花生果不知要快多少倍。
老人家很有智慧,既会做饭,又会干活,还会过日子,能把别人不要的东西利用起来,把老伴身体伺候的棒棒的,干起活来不知道累。她把家里家外收拾的连一根草丝都看不见,他们吃饭用的小木头桌子擦得发白,刷干净的碗扣在桌子上,用一块干净的布盖着。
院子中间栽了一颗梧桐树,梧桐花开时满院子香气。花落时节,她会用笤帚一点一点把落花扫起来,再挖个坑把花埋起来。你别误会老人家是学黛玉葬花,她只是为了干净,怕这落花被雨水浸泡后弄脏院子。
她的一举一动,一点也看不出老人家的邋遢样。身上的大襟褂子从来没见过一点污渍,三寸金莲上的布鞋也没见过半点灰,老人家腰板很直,耳朵却有些聋了,但脑子聪明,说话从来不说没道理的话,做事也都是条理分明。
能与这样聪慧的老人为邻何尝不是福气,跟她学会很多活计。老奶奶说话从来都是慢悠悠的,她跟别的农村老太太不一样,她不说东家长西家短,我们夫妻俩吵架时她从来不过来劝架,她说,两口子吵架别劝,越劝吵的越厉害,俩口子的事两口子解决。
当时不理解,现在想想可不嘛,夫妻吵架没有隔夜仇,如果来了劝架的人会激发起自己的倾诉欲,会发泄似的大说一气,生气的事往往越说越生气,本来可以马上解决的小事在这越说越气中放大了。
如果来劝架的是夫妻俩中一方的亲人,劝偏了架,有可能导致夫妻矛盾加重,会牵扯出更多的矛盾。
所以很多小夫妻不希望公婆住的离自己很近是有道理的,没有那个父母不偏爱自己孩子的,如果小夫妻闹矛盾,婆婆或者岳母参与进来,本来床头打架床尾和的小矛盾会被无限放大,很多离婚的案例都是由于家长的参与才导致离婚的。
平平常常的生活也需要智慧的过,别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小日子,有智慧的人过出来的日子就有质量,如果缺乏智慧,生活会被搞得一塌糊涂不说,感情也会出现问题。
如果能及时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方式有问题,能及时纠正改进的话,也许一切都还来得及,生活也怕固执己见之人。虽然一家门口一家天,但是,好的生活方式会给人带来幸福感,为什么不跟人家学一学呢?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师长无处不在。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