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汇通面加盟(汇通面的热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2-10 13:09:53
导读

陕西作为“碳水天堂”,各种面食种类数不过来,命名方法也各有特色,以形状命名的裤带面,以声音命名的biangbiang面,还有以制作方法命名的油泼面,以路名命名的只有汇通面。汇通十字是咸阳彩虹显像管总厂南面的一个交通枢纽,1998年前后,彩虹厂的员工三班倒,23点以后换班的工人经常没地儿吃饭,几个下岗职工,推着三轮车,干起了专门为这些夜班员工卖面的营生。不承想,这一干,竟然还做出了一个咸阳的面食品牌

陕西作为“碳水天堂”,各种面食种类数不过来,命名方法也各有特色,以形状命名的裤带面,以声音命名的biangbiang面,还有以制作方法命名的油泼面,以路名命名的只有汇通面。

汇通十字是咸阳彩虹显像管总厂南面的一个交通枢纽,1998年前后,彩虹厂的员工三班倒,23点以后换班的工人经常没地儿吃饭,几个下岗职工,推着三轮车,干起了专门为这些夜班员工卖面的营生。

不承想,这一干,竟然还做出了一个咸阳的面食品牌。汇通夜市也因为56个摊位只卖一种面,被赋予“亚洲最大的露天面馆”的响亮名字。

这样一处没有门店的夜市,是怎么做出如此大排面的?

相同的面食

汇通面的制作方法有些粗犷,摊主像极了招呼来家里吃面的亲戚。

汇通夜市热闹非凡 视觉中国/供图

食客刚坐下,摊主立马倒上面汤。坐在摊主对面,食客可以提出各种要求,现场改良配料和做法。饭量大就让多加几条面,口味重可以多加些调料。

摊主熟练地拿起手边的面条,扔到盛满滚烫开水的锅里,随后拿起半米长的竹筷,顺着水势翻弄。面汤噗噗一开,摊主从塑料桶里抓一把小青菜投在锅里;第二开,便操起水瓢,呱唧一泼子凉水倒进锅里,此时面条依然倔强;等到第三开,面条就被笊篱擒拿,安置在一个成人脸盘大小的铁瓢里。如果有特意叮嘱外加韭菜的,就得再淋上半勺热油,刺啦一声,随着筷子翻滚几下倒入宽口瓷碗中,一碗地道的汇通面就上桌了。

面条筋道爽滑,时令蔬菜爽脆可口,炒制好的胡萝卜丁、土豆丁吸收了肉臊子的多余汤汁绵软入味,让面条吃起来香而不腻。就上两口大蒜,再喝口面汤,吃面的人脸上瞬间洋溢出幸福感。

做面的时间只有几分钟,摊主备餐的时间可不短。汇通面的摊主除了睡觉,其余时间都围着面转。

汇通夜市的经营时间是每天下午6点到凌晨4点多。清晨,摊主回家的路上顺路到附近的菜市场购买当天最新鲜的食材,再回家睡个好觉。

下午2点左右,他们就该起来做出摊的各种准备。

周至老二汇通面摊主吴可说,面香不香,得看臊子香不香。他家的肉臊子用的是猪前腿肉,肥瘦分开,切成小丁。油一热,放葱花姜末,肉丁入锅,爆炒出油,加上辣子面,倒入热水,小火炖。出锅的肉臊子汤汁浓稠,酱色诱人。

素臊子一般只有红萝卜丁、土豆丁,摊主李峰峰说,之所以是这两种,因为以前穷,胡萝卜和土豆是最便宜的食材。但这两种食材放在面里清爽可口,后来又逐渐加入几种时令蔬菜。

面汤也讲究,不能稠、不能糊,下过两锅面的汤刚刚好,入口清香,原汤化原食。

“多来尝一尝,选择一个最合自己口味的摊位,那这家在你这就是最好吃的。”朱记汇通面老板朱涛说,制作汇通面其实没什么讲究的手法,就是陕西人最家常的干拌臊子面。这里50多家面,臊子都是这几样,没有哪家最好吃。

常来的食客

“来咧!”

“坐!”

“大碗小碗?”

面对食客,摊主的话语极其干练,多一字显得多余,也反映了来这里吃面的都是常客。

时至今日,深夜吆喝早已成为摊主们的肌肉记忆,也是最动听的声音。

面摊主精心为顾客准备汇通面 视觉中国/供图

食客有穿着笔挺西装的上班族,也有光着膀子、踩着拖鞋的打工者,接近凌晨,就多了一些刚喝完酒来吃口夜宵的人。

晚上做生意最怕遇到闹事的醉汉,在夜市打拼多年的朱涛,练就了一身和醉汉相处的本领。先让妻子靠里站,他给醉汉点上一支烟,倒上一碗热乎的面汤,就能谝几句闲:“伙计,今天和谁喝酒了?难受得很是不,我给哥下碗面。”说完就开始忙活起来,嘴上还在念着“我给哥少放点辣子,要不胃得难受。”

朱涛说,面对喝醉的人要更有耐心,一方面担心他们闹事影响别的食客,另一方面他们本来就为这些晚归的人提供夜宵,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鲍文斌是土生土长的咸阳人,家住汇通十字附近。记事以来他就习惯了汇通夜市的存在。每次应了摊主那句“来咧”,他就随便找个位子坐下,有时没空位,也不催,等着哪个食客离开再顺势坐下。

鲍文斌这两年因为工作常住西安,偶尔回咸阳一定得来这吃碗面。尽管来得少了,但摊主仍记着他的口味。人少的时候还要和他聊聊近况,叮嘱注意身体,别太劳累。鲍文斌觉得,只有来汇通才让他有回到家乡的感觉,不只是亲切的老板,食客间的闲聊,嘈杂的氛围都让他倍感温暖。

南来北往,素不相识,同吃一锅面,其乐融融。场面混杂,难免磕碰,但少有争执,谦和融洽。大多招牌标注了地名,乾县、礼泉、兴平……林林总总,亲如一家。既竞争、又逗趣,你有你的乡党,我有我的粉丝。食客们看到家乡的招牌,即使不光顾,内心依然有股暖意,仿佛嗅到故乡的气息。

每当华灯初上,汇通十字早已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好像电视上看到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排档,不同的是,这里没有炫彩霓虹,只有一盏盏暖黄色的灯,似乎等待着每个晚归者。坐在这,感受熙攘嘈杂,和朋友吐槽一天的不满,愁绪一扫而光,身心都沸腾起来。

特色的夜市

如今的汇通夜市已然成为咸阳的一张饮食“名片”,2021年,当地政府投资3900万重新提升改造汇通面食市场。

翻新的大楼光彩明亮,楼顶上“汇通面”三个大字较之前也更加醒目。沿街外立面搭配红咖色、灰色铝板和蓝灰色玻璃幕墙,配上新中式屋顶,以及具有浓郁秦元素风格的餐车、桌椅,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代的时尚感。

白天看上去这里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广场,本地人来这都会惊叹一句:“哎,汇通去哪了?”但一到晚上,就换了另一副模样。

50多个餐车整齐地排列在两边,檐角挂上红灯笼,印有“汇通面”字样。门头匾上,个个有名号,咸阳13个县区地名几乎齐全。摊主们衣着从原来的白色换成黑红搭配,男人戴帽,女人包头,干净利索,连原来的不锈钢盆也换成了黑边白底的大瓷碗。

“改造升级后,这里更加干净卫生,手艺还是以前的手艺,价格还是以前的价格,但吸引的人更多了。”摊主宋团兴说。

汇通面吸引了众多游客,但除了本地人,鲜少有人知道它的由来,摊贩也难以想象,这碗面能有如此知名度。

“那时候可怜得很。”李峰峰说1998年刚开始卖面的时候,他和妻子推着没有座的手推车,摆上一张铁皮。给油桶糊上泥巴制作成简易的炉子,带上备好的食材就开张了。两块钱一碗的面吸引了不少顾客,于是又有好些人也干起这个营生。到2004年,汇通已经有30多家卖面的摊位了。

来这里吃面的大多是凌晨下班的工人、倒班的出租车司机,还有周边的居民。同众多夜市一样,摊贩各顾各,在自己摊位上支起桌子,像一个独立的店面,所有的流程都各自完成。

随着卖面和吃面的人越聚越多,这里就不能只作为小推车型的地摊运营了,于是汇通商贸有限公司专门成立部门负责管理。

摊贩必须由部门检查各项资格后才能入驻,每天定时下午5点半签到入场。公司雇专人洗碗、打扫、倒垃圾,汇通除了摊贩以外,其余用工量有十七八个。这样就保障了即便食客过多,夜市依旧干净卫生。

起初,这里使用煤炉,处处都烟熏火燎,再加上临街,灰尘也大,朱涛调侃道,那时候吃了不少“烟火气”。2017年,汇通将煤炉换成了电炉,不仅提高了安全性,更改善了吃面的环境。

20多年过去了,渭河两岸从荒草滩变成了绿草成茵的小公园。村子从阴晴不见阳光的民房改建成雄伟林立的高楼。一碗面也实现了华丽“转身”。从最初的一个人一个摊点发展到咸阳的面食品牌,汇通面的发展不仅验证了做一碗符合大众口味,价格亲民的面,生意自然不会差,更验证了即便只卖一碗面,只要每个卖面人调好味道,管理者做好服务,就能形成一个市场,汇成一方经济。

(本文刊发于《当代陕西》2023年第14期)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汇通面加盟(汇通面的热量)链接:http://www.esxun.cn/news/43771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