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的早晨是从嗦粉的声音中醒过来的。放眼望去,街头巷尾的粉店是最热闹的地方。洁白顺滑的粉浸满着香浓的汤汁,上面再铺上满满的肉菜,放些葱花香菜酸豆角,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下肚,堪比天堂。
防城港地方虽小,十年以上的老粉店却也不少,本地人口味挑剔,近些年新开的粉店大多数难得好评,认的都是老味道。唯独有一家例外,只开了四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聚起了大群固定的粉丝,声名远扬。每天只备一大锅筒骨汤,汤底用完就打烊。老板熟识来这里的每一位常客,叫名字打招呼时从不含糊。
店名:永秀米粉
地址: 港口区港务局第二住宅区外(鱼峰路往里面直走)
店名“永秀”,是从老板夫妻二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字,组合而成,亦算得上是爱情的见证。夫妻二人每日在这方小小天地中一同辛勤劳作,相濡以沫,风雨同舟。
小店每天早上五点多钟准时开门,待到早上八点,就是小店最热闹的时间,赶着去上班的街坊四邻、港务局刚下夜班的职工……熟客们基本都习惯了在这个时间点过来吃粉,店门前车水马龙人流如织。
狭小的店面里摆满各式各样汤锅、案板、食材、配料,还有几张简单的桌椅,简单的环境、有限的空间并不影响食客对它的趋之若鹜。以致于老板要额外在左边多开几桌,才应付得过来。
老板是桂林人,做得一手正宗的桂林米粉,但是店里上座率最高的粉却未必是它,猪杂粉和老友粉也丝毫不逊色,这也是永秀为何能在短短四年内就于食客心中立起金字招牌的原因之一。其他粉店的招牌产品多是一枝独秀,它则是花开并蒂平分春色,三种粉的点单率互不相让。
一大锅浓浓的、奶白色的筒骨汤,是小店的镇店之宝,取新鲜猪骨小火慢熬到够味为止。每天的营业时间由它决定,什么时候这锅汤熬好了,就开张,等这锅汤见了底,就打烊。
一碗米粉想要做得好吃,归根结底离不开这四个要素:粉、汤、菜、调料。汤头有上头那锅猪骨汤镇着,不必多说;粉和菜都是只选菜市场里每天早上最新鲜的一批,别说肉类这些主料,哪怕是葱花番茄这些配角,也是极鲜嫩水灵的。
爆炒过的酸笋和辣椒散发出香浓的酸辣味,随即加汤、放料、放粉、出锅,一气呵成,佐料多一点少一点全靠多年的经验和手感。
猪杂粉的做法和老友粉差不多,只是不用爆酸笋辣椒,口味清甜。
两个小锅,一个煮清汤粉,一个煮老友,各司其职。
另一边的案板上放着桂林米粉常见的脆皮和叉烧。
不做桂林米粉时,老板娘会顺手拿过一个不锈钢盆,将案板上留下的食材严严实实地盖好,免得招来苍蝇和灰尘。
一锅卤蛋也是静静躺在一旁,随时待命。防城港人吃粉,几乎没人不爱加卤蛋的。
取粉的窗口旁整齐地码着一排配料,除了炸黄豆是老板定量给的之外,其他酸豆角、酸萝卜、葱花、香菜都是任意自取。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在永秀是一个隐藏彩蛋,你在菜单上找不到“桂林米粉”四个字(其实就是菜单上的干捞粉),想吃的跟老板直接点就可以了。没有特别要求的话,默认是叉烧+脆皮的经典组合。
一碗桂林米粉端上来,要抓紧时间将米粉和卤菜彻底拌开,避免米粉转凉后纠结成团。粉条光洁油亮,轻轻一拉就微微抻长开来。拌匀之后迫不及待地来一口,干香之余,卤水的咸香和配菜的酸劲儿会冒出来。
在这家吃粉,对比起叉烧,个人更喜欢脆皮。油炸后的表皮金黄,孔隙蓬松开。入口有油渣那种饱满的香气,咀嚼着微微黏韧,时不时会「呲呲」吃到一点酥脆,但又不失肥瘦相间的匀称口感。爱吃猪油渣的人,就一定能懂那种不可替代的回味。肥、瘦、皮缺一不可。
老友粉
吃老友粉最爽的感觉莫过于从端起这碗粉的那一刻起,那股劲道的酸辣味一直在扑鼻而来、久久不散,往往还没吃就已口舌生津,脑海中勾勒好了它曼妙的味道。
酸笋酸脆,炒制得足够火候,加上番茄提鲜,汤汁很是浓郁,粉却不会太过油腻,也没有很重的油锅味。
粉很吸味,吸一口汤汁,再嗦一口粉,香浓酸辣,口感不能更爽。
把汤喝到底朝天,是对一碗老友粉最好的表扬。
猪杂粉
新鲜猪杂加上精心熬制的筒骨汤,控制好火候,略微洒点细盐和葱花,就足以征服一整条街的胃。猪杂粉吃的就是一口新鲜和清甜,肉也要熟得刚刚好,多一分太韧,少一分太生。看似简洁,贵在用心。
因为个人习惯偏咸的重口味,所以吃猪杂粉时,喜欢备一小碟酱油辣椒,蘸着猪肉粉肠吃。个人感觉每次吃清汤的粉,前半碗很清甜,吃到后面就有些嘴淡。如果没有特别偏爱咸食,粉的盐味应该是刚刚好。
清汤的粉,嗦起来总是这么的轻快舒服~
国际惯例,放上大家最关心的菜单。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