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锅居始建于清朝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原址在西单缸瓦市义达里清代定王府更房临街之处。
砂锅居主打砂锅系列,其中砂锅白肉是招牌菜,是目前北京规模最大的主管砂锅菜肴的中华老字号。以其特有的烧、扒、白煮等手法将猪肉类精粹烹于一延,赢得"名震京都三百载,味压华北白肉香"的赞誉。
砂锅居“白活”的故事
恩禧是礼亲王府专做"白活儿"的名庖。一日,恩禧偶然路过这家专营煮白肉的小馆,心生好奇: "白活儿是宫里、府里御厨的专项,这民间小店岂有能人?"于是驻足观望,见小店里人多挺热闹,即推门而入。只见小店一口硕大砂锅正在炖煮白肉、下水,虽操作手法简单,但也香气满屋。恩禧坐下来跟店掌柜的攀谈起来。沙锅居的掌柜是有心人,见恩禧如此在行猜想定是厨行高手,便心生想法。不几日砂锅居掌柜辗转托人说情,欲求恩禧指点、赐教手艺。最终,恩禧抹不开面子,将正宗的"白活儿手艺"独传砂锅居,自此,烧燎白煮成了砂锅居独家绝活儿。
砂锅居扬名的故事
砂锅居早年在京都名气不大。真正出名是清光绪年间。在一位旗员中堂庆寿之日,有几个太监也来拜寿,高居上座,指手画脚,高谈阔论。到了开席之际,茶师照例走到太监面前,请双安,说请里扇儿的老爷们要菜。但是太监们有个恶习,凡到人家坐席,主人家准备多么丰盛多么精细的菜肴,太监也摇头摆手,说不堪下咽,必须自己点菜,点名要某饭庄的某菜,为得就是 "摆谱儿"。当时几个太监七嘴八舌地要了几家饭庄的菜。其中一个太监信口开河地说"我要砂锅居的烧碟儿炸肷贴。"主人家立即请砂锅居的厨师来备办伺候。太监一句胡说八道使主人家花钱费事倒不要紧,可这是把数十年难登大雅之堂的"下水棚子"捧上了天。当朝宰相家老爷子庆寿使用了砂锅居的席!此话不胫而走,立即传遍京华。自那以后,京旗官宦人家至于家资较裕的旗人家办喜事、丧事、寿事、弥月等,无不以砂锅居的烧燎白煮为主要席面,谁家搭棚办事若不摆七十二个烧碟,就比什么都丢脸。砂锅居自这次庆寿宴会后,名声大震。
砂锅居独有的牌匾
通数老北京的老店名馆,凡立了字号的,基本是一家一匾。可砂锅居"个色",一家馆子三块匾,谓之"一怪"。据《御府菜寻踪》一书载:乾隆六年(1741年),定王府更房处扩建为三间门脸的和顺居,三间门脸三块匾。其中"和顺居"居中,左为"白肉馆",右为"砂锅居"。一店三匾这在当时令人不解。其实,个中原因并不复杂。
同治年间砂锅居尚无字号,时人称之为"下水棚子"。后于光绪年间请著名书法家正红旗佐领柏三爷写了"和顺居"的匾,砂锅居由此进入饭馆之列;再说"砂锅居",是因为创业之初到这吃白肉的人多,又是大砂锅煮肉,人们习惯以形象冠名,久之约定俗成"砂锅居";"白肉馆"说的是另件事。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年),东四牌楼有一家白肉馆叫"和顺馆",生意衰微,经营不下去,店主见砂锅居生意很好,就找人撮合,与砂锅居合并,因而又有了白肉馆的牌匾。
如今三块匾的逸闻早已是历史。现在砂锅居门头挂的字匾是著名书法家柏涛亲笔题写的匾额。
砂锅居的镇店名菜
砂锅白肉
砂锅白肉既是白煮肉也是白肉片,即用大沙锅白水煮肉。汤内只放大料、花椒等香料。白肉出锅,晾凉后,切片,而后码盘上,蘸调料吃。后来白煮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把煮好的白肉、下货再加工成特色菜肴,称为"小烧"。因菜盛装在六寸的浅盘中因此叫"烧碟"。最早的烧碟仅有8种,有炸排骨、炸腰花、炸脂油卷、炸里脊、炸肥肠、炸肝尖、烧子盖、烧脸子等。
现在食物砂锅白肉是肉质软嫩,肥瘦肉均匀,肥肉肥而不腻,很是入味,酸菜可口,搭配起来吃时有滋有味,爽脆可口,再加上浓郁的汤汁,别提多美味啦。
干炸丸子
他家的干炸小丸子挺好吃的,猪肉制成的,口感、口味跟一般的淀粉丸子完全不同,外酥里嫩,虽然是肉制品,但是吃着不油腻,外皮还特别的酥。配上店家特制的老虎酱,别有风味。
九转大肠
这里不是套肠,而是单层的猪大肠圈,都是选择厚段,中有孔不是实心的,但是汁液浸润得彻底,吃起来酸酸甜甜。略可惜的是,糖色不亮,挂汁稍显浊厚,肠脂略多,香菜用整叶点缀,相比香菜茎切细末均匀洒在表面的前两者,这份更像装饰。
杏仁豆腐
杏仁豆腐主要用甜杏仁磨浆后加水煮沸,待冷冻凝结之后切块而成,因形似豆腐而得名。味道凉甜可口,不仅是消署解热的是夏食佳品,还有滋补,补肺作用。食杏仁豆腐能够达到生津止渴,润肺定喘,滑肠通便,减少肠道癌的功效。
去哪吃
海淀分店:海淀区三里河路41号
六里桥店:丰台区六里桥京石高速辅路向西200米路北
西四店:西城区西四大街60号
END
合作企鹅:1735315738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