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余晖还未散尽,福清东阁华侨农场的“归心”主题广场已人影绰绰,逐渐热闹起来。来自七个管区的侨民,三三两两前来消暑纳凉,在郁郁葱葱的香樟树下闲庭信步。他们说着发音迥异的印尼语、越南语或普通话、福清话,却都兴奋地聊着一个共同的话题:东侨新居党支部成立后带给农场的各种变化。
常来广场散步的72岁印尼侨民陈宝钻望着不远处高楼耸立的东侨新苑小区,想象着即将迁入新居后的生活。他脚下这片绿意渐浓的“归心”主题广场,不久前还是一片荒废几十年的旧埕地,而它的前身则是一个集体晒谷场。
这片近5000平方米的“归心”主题广场,是近年来福清东阁华侨农场坚持党建引领、实施“归心”工程的一个缩影。
福清东阁华侨农场全貌。福清东阁华侨农场供图
福清东阁华侨农场位于美丽的福建省福清湾西岸,创建于1964年,安置有来自印尼、越南等国的归难侨2500多人。上个世纪70—80年代,这片万亩沃土因侨兴盛,农场内学校、工厂、医院、派出所一应俱全,稻满仓、鱼满塘,就连当时罕见的黑白电视也能瞧见,侨民生活水平高于福清各乡镇。90年代后,勤劳勇敢的福清人因穷思变,乘政策东风掀起了“出国热”“创业潮”,经济发展驶上了“快车道”,而农场却因各种原因导致发展减速,迅速被反超,“疲态”渐显。
近年来,福清市委市政府加大对东阁华侨农场的扶持力度,先后投入26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东阁华侨农场党委紧紧抓住发展契机,坚持党建引领,以支部建设为抓手,以“归心”工程为驱动,探索出一条“党建带侨建、以侨领侨”的基层治理新模式,积极推动农场在体制上融入地方、管理上融入社会、经济上融入市场,持续提升侨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奏响了“归心”的发展主旋律。
东侨新苑小区。福清东阁华侨农场供图
东侨新苑小区。福清东阁华侨农场供图
走进东侨新苑小区,70岁越南侨民李亚清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半生土里刨食的他,早已习惯了住在五十多年前低矮潮湿、年久失修的安置房里。“我这一辈子都不敢想象自己能在有生之年住上这么好的电梯房。”面对福清市委市政府提供的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全新高层住宅,他对东侨新苑党支部的书记潘培兴说道。“还是祖国最好,我这辈子哪儿都不去了”是这位来自越南的归侨发自肺腑的“归心”感言。
建强基层支部战斗堡垒,重服务暖侨心
此前的东阁华侨农场,在基层治理方面长期存在“头重脚轻”的问题。“农场是副处级事业单位,服务、管理3000多侨民。但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中,大多与侨民没有血缘、地缘关系。为了工作,我们在七个管区聘请了7名联络人,但这些临聘人员更多的只是充当传声筒的角色,没有真正形成党侨紧密联系的‘纽带’。”农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随着东侨新苑小区搬迁安置工作的不断推进,改变原有管理模式,探索实施党建引领,以党建带侨建,以侨领侨势在必行。
2022年7月1日,东阁华侨农场东侨新居党支部、党群服务中心揭牌,5位从农场侨民党员中选举产生的支部成员集体亮相,正式投入各项中心工作中。这是东阁华侨农场党委贯彻落实福清市委“党建引领提升行动”、推动侨场基层治理的具体实践,也是福清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又一探索。
东侨新居党支部、党群服务中心。福清东阁华侨农场供图
作为越南籍侨二代,80后的东侨新居党支部书记潘培兴热情地带着大家参观了新建成的支部和党群服务中心。在便民窗口,前来咨询和办理业务的侨民络绎不绝,工作人员礼貌有序地工作。“中心建成后,与福清市行政服务中心第一时间实现了多项业务端口的对接,目前已能够在用地审批、劳动保障、社会服务等方面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侨民们再也不用大老远的跑去福清市区,足不出户就能办成事。”潘培兴支书兴奋地介绍。“之前我们有事不知道该找谁,就算知道找哪个部门也都是我们自己去。党支部成立后,工作人员主动靠前服务,事事有跟进、件件有着落。他们大多也都是侨民,我们都认识,再也不怕找不到人了。”一位侨民说。
“我原本在外务工,农场党员们推选我当支部书记,农场党委也鼓励我多为侨民做事。我想,大家这么信任我,我一定要做到人在哪、心在哪。”潘培兴表示。
“我本来只是一名农场联防队队员。”东侨新居党支部委员兼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严芝欢说。但这个越南籍侨二代身上已完全没有昔日的联防队队员模样。“我之前工作单一,不用动太多脑筋,但现在不一样了。我是一个侨民,同时也是一个中共党员,大家推选我到支部和党群服务中心工作,我绝不能辜负大家。我感到身上有担子、心中有责任,现在的我不能只满足于简单完成工作,更要考虑如何提高效率,如何更好地为侨民们服务。”谈起近些年来农场的诸多变化,严芝欢除了自豪于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感触最深的就是自己在身份上的转变,特别是对农场的归属感。
目前,东侨新居党支部5位支委中,有4位是侨二代,平均年龄37.6岁。这些土生土长的农场二代,身上既有着老一辈农场人的纯朴务实,也有着青壮一代改变命运的闯劲拼劲。在农场党委的带领下,这些侨民党员扎根农场支部,团结广大侨民,全身心地投入各项工作中,发挥出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农场党委将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因地制宜对农场发展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探索优化基层治理的新模式、新机制,积极搭建服务的载体和平台,切实做到为侨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东阁华侨农场相关负责人表示。
做足归侨文化锦绣文章,聚合力促归心
如何破解发展“窘”境,带领侨民增收致富,进一步推动侨民生活水平提升,是东阁华侨农场党委亟需解决的难题。
农场党委通过充分整合国有土地资源优势,积极联动相关部门,完成1200亩高标准农田示范片建设。同时,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对特色农业进行深度开发,推进生态休闲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打造集耕作养殖实践、现代农业观光、特色餐饮为一体的农业旅游项目,为侨民增加经济收入、提供就业机会,打开了多业并举的良好局面。
同时,为了做好做活“美颜”文章,农场党委马不停蹄地实施道路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将河道边杂地改造为口袋公园,将旧晒谷场及仓库修缮提升为主题广场,将农场纬五沟河道全面整治提升。用“归心”党建工程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侨民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让更多侨民感受到了从“住有所居”到“居有所乐”的新变化。
口袋公园陶然园内,侨民正跳着广场舞。福清东阁华侨农场供图
夜幕低垂,农场内的印尼归侨身着印尼特色服饰“巴迪克”“笼基”翩跹而舞,轻快的印尼民歌《哎哟,妈妈》点燃全场,激情的手鼓表演更是将气氛推向了最高潮。舞台下,印尼千层糕、九层糕、沙爹肉串,越南春卷、白切鸡等东南亚特色美食应接不暇。眼下的东阁华侨农场,已成为侨民们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基础设施提升后,我们的日常生活更丰富了,平时和老伴出门散散步,看着街边的绿植、干净的河道和跳舞的人群,心里暖洋洋的。”刘锦辉是农场土生土长的老侨民,回忆建场初期,彼时的荒凉还历历在目,如今农场能发生翻天地覆的变化,是其怎么也没想到的。
9月,水稻已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此时也是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农场的农技专家正奔赴田间地头,一边察看水稻长势,一边分析当前病虫害发生形势,并现场指导侨民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农民一有技术上的困难,就能看见技术专家的身影。除了病虫害防治,农场还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在基于生物絮凝技术的对虾养殖模式、蔬菜非侵染性病害的识别和防治、蔬菜新品种及关键栽培技术、农药及其减量使用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为秋粮丰产保驾护航。“多亏这些农技专家,今年水稻的长势喜人,上半年合作社的水稻产量达到了19.5万公斤,收入翻了几番。”胡建国算着帐,乐呵呵说道。
下一步,福清东阁华侨农场党委将继续坚持党建带侨建,持续擦亮“归心”工程金字招牌,在思想上聚焦、行动上聚力,乘势而上、起而行之,深入推进文化引侨、平台联侨、政策惠侨、经济聚侨,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为奋力建设最优最佳、卓越超越的最福清汇聚起侨界磅礴力量。
(陈梦凡)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