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食的世界”里,有人推崇北京上海,也有人酷爱成都重庆。
而郑州人则有一本属于自己的“美食日记”,上面记载了郑州的美食变迁。现如今哪种美食最能代表郑州?让我们从这本“美食日记”上一探究竟。
日记一:一碗烩面,郑州人最早的美食记忆
有人说北方人是吃着面条长大的,这句话一点都不为过。在面食的“城市版图”上,西安和郑州,绝对是老大老二的存在。一碗营养丰富、经济实惠的老烩面,至今都是郑州人招待外地朋友的必备品。
在七、八十年代物资匮乏的时候,烩面是郑州人最早的美食记忆。老土著总是喜欢好友三五成群,点上几个凉菜、来上两箱啤酒,每人一碗地道的老烩面,推杯换盏中,品味真正的郑州味道。
因此郑州成了各大烩面品牌的大本营,各家各出奇招,为的是满足郑州人对烩面的偏爱。资格最老的合计烩面,最早实行烩面带小吃的方式;火车站附近的八一八,同样是烩面的鼻祖,他们首先在烩面里放入干菜和粉丝;国棉厂的四厂烩面,推出咖喱味,也拥有一批死忠粉……
烩面,渐渐成为闻名全国的郑州美食。
日记一:那些年,让郑州人爱上的火锅
郑州人口众多,口味融合,几乎来着不拒。无论是川渝辣锅、岭南汤锅,还是北方铜锅,都在郑州找到了一席之地。
1988年,退伍老兵李武卿把红焖羊肉火锅带过黄河,来到了郑州。这火锅把北京焖罐儿羊肉和四川麻辣火锅结合到一起,羊肉软烂,红汤浓酽。
90年代是郑州火锅的爆发期。郑州西郊的伏牛山庄的涮羊肉曾经鼎鼎有名,北京的铜锅从此落地郑州,鸿茂斋的清真铜锅涮后来居上。此后,林记热盆景和舒记麻辣鱼,把川渝火锅也带到了郑州。一时间,郑州成了全国各地火锅的“大观园”,郑州人吃火锅的习惯也就从那时候开始。
2003年,海底捞进入郑州,无可挑剔的服务让郑州人第一次感受到,原来吃火锅不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心情上的愉悦。之后巴奴异军突起,提倡“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
在郑州“火锅江湖”里,全国数十个火锅扎堆揽客,巴奴和还海底捞不断过招。正是由于“火锅江湖”导致的不断推陈出新,培养了郑州人吃火锅的习惯,火锅也成了郑州人的“第二爱”。
日记三:从没落到辉煌,这道菜让郑州人爱不释手
第三道给郑州人带来美食享受的,是红烧黄河大鲤鱼。
这道菜,曾经上过“开国第一宴”,但由于河南菜系的不受重视,红烧黄河大鲤鱼也随之没落。转折点是2012年的“国八条”,全国餐饮行业重新洗牌,发展趋势整体表现为百花齐放、包容。《舌尖上的中国》等优质美食纪录片热播,让大众认识到中国美食的博大精深。这道沉寂多年的名菜,也因此获得了新生。
2015年,豫菜进入了复兴阶段,红烧黄河大鲤鱼迎来了爆发期,郑州的大街小巷突然出现了很多以此为招牌菜的餐厅。去年中国烹饪协会向世界发布“34个地域菜系”,红烧黄河大鲤鱼荣登“河南10道名菜”榜首。
郑州人的嘴可是越来越刁了,想要用这道“老菜”满足这群吃货,可不容易。作为最早做这道菜的餐厅之一,谷雨春红烧黄河大鲤鱼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做这道传统名菜,在重食材、刀工、吊汤等传统工艺的前提下,我们在选材、做法、口味、摆盘上,也结合当代人的口味和审美上做了创新。”谷雨春红烧黄河大鲤鱼形象代言人、行政总厨余磊说。
去鱼腥线、三叉骨,用冷水反复冲洗并擦干,以彻底去腥。改刀、裹面粉过油、竹篾定、入汤锅、中小火在高汤里交替煨制50分钟。按余磊的话说,只有这么讲究,才能做出更符合当代郑州人口味的红烧黄河大鲤鱼——肉质松软、没有腥味。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红烧黄河大鲤鱼之所以一复出,就受到了郑州人的喜爱,这背后隐藏的是郑州人独特的饮食习惯和烹饪工艺传承。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