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的职业教育是非常有前途的,因此,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对其进行有效的探索,并力争获得良好的教育结果。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富裕,这一切都需要加快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职教育的建设,从而提高高职教育的整体水平。
一、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价值所在
从实际意义上来说,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源发展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与经济和社会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它不仅是教育,也是经济,更是民生。在国家加速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加速推动职业教育的提质培优,建立一个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于实现实体经济的振兴,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塑造国家未来发展的新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要致力于高质量、高效率、公平和可持续发展。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正面临着生源多样化、教育信息化、办学国际化等诸多实际问题。从国内角度来看,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变化。此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走向“普及”,中专学生的来源也越来越多元化。因此,怎样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诉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已经变成了现阶段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国际上,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结构的变化,我国高质量的生产能力“走出去”的速度越来越快,在产业转型与转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间国际规则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以及中国企业在国外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满足其用人需求的本地化人才。
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路径分析
健全思政育人体系
职业教育必须从一个新的角度出发,以一种颠覆传统的思维方式,赋予他们内驱力,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首先,我们要改变人们的刻板印象。每一个人都具有可塑造性,每一个人都具有获得成功的潜能,这是高职院校“人生出彩”目标实现的关键认识依据。高职教育应从挖掘高职生的潜力、积极品质入手,激发高职生长久以来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成长潜能,提高高职生的正面心理经验,提高高职生的发展潜力,使高职生从自信心不足中走出来,再一次自我定位,再一次确定自我发展的方向,并重燃自我成长的激情,带着自信与期待去迎接将来的学业。
健全相关制度体系
首先,要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选拔体系,健全高职院校高等职业教育考试体系。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要采取差异化的选拔方法和考试内容,给予学生公平地选择各类教育的权利,改变由于考试、选拔、录取等机制不健全造成的各类教育层次不齐的现状,使选择不同类型教育的学生享有同等的发展权。
其次,在高职与本科之间构建一种相互衔接的体系。消除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壁垒,为普高与职高的学生提供一个依据自己的学情,实现合理流转的机会与渠道,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资源共享,并在理念上相互借鉴。
最后,是探讨实行“长期”学习制度,以培养高层次的技术和技能人才。建立中、高职和应用技术类院校的联合研讨体系,促进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材、实践训练和考核评价的一体化和无缝衔接。建立一批有一定相对优势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选择优质的中等职业技术学院,试点开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初等教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推进职教质量变革中,教师是“主体”,课堂是“阵地”,若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首先,高职院校要把培育“双师型”师资和打造“专兼”教师队伍作为自己的工作重心,要提升师资队伍的“双师”素养,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其次,要推进“两岗一调”和“两校一企”的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打开“校企”之间的人才流动“旋转门”。此外,人才培养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所在,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形式进行创新,与此同时,还要对教材内容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进行加强,要及时地将工业行业发展的新要求、新标准、新工艺、新方法等引入到教材中。
改革教学方法是一条出路。高职院校要始终把学生放在核心位置上,以满足生源多元化的特征,一是要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改革,实行弹性学制,制定个性化、多元化的培养方案,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学习计划,让学生有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教学制度;二要推进现代资讯科技与教育教学的深度整合,以符合职业规范及实际工作流程为基础,探索模块化教学、专题性教学等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效率为重点,注重培养学员应用所学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员的素质及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针对我国财政、教育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尤其是财政资金投入模式的变革,提出以“东部提质培优、中部提质扩容、西部扩容”为主线,在全国范围内,对全国范围内的高职院校进行全面、系统地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发展。重点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地方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构建与制度创新,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范本。在城市试点中,突出了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更多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服务,成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职业教育的样板。用高地建设的方式,来激发并保护省、市、校三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速形成中央和地方改革同向同行、信号不减,各地因地制宜、比学赶超的工作格局。
高职院校作为最基层单位,其办学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水平。近几年,国家先后开展了“示范(骨干)校”“优质校”“双高计划”等工程,建设了一批世界上最好的职业院校和专业,并在扶优扶强、示范引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坚持过去的做法,从校舍、专业建设等角度,全面提高中职院校的办学水平,筛选出一批优秀的中职院校、优秀的专业,提高教育的吸引力,促进职普比例基本持平,在全国“双高计划”的基础上,选择一批省级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的培育与训练基地,建设“技术与技能创新平台”,为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立足中国,融通中外”是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必须要扩大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范围,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再提升的方式,来加速培养国际产能合作急需的人才。一方面,促进高职院校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文+职技”的国际化发展模式。同时,探讨师生间的交流、研修等合作方式,引入并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实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而提高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发挥出信息技术价值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科技的进步也在快速地改变着劳动市场的需求。因此,要牢牢掌握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相关的核心技术,是职业院校毕业生未来立足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也是职业院校毕业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职高专的学生具有潜在的优势,其学习特征是: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因此,关于课程的内容,职业学校的学生更倾向于编程技术类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法,更多的是一种实践性的学习。这就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的特色,以主动的技术传承代替被动的知识灌输,以先进的技术优势激发潜能,以技能表现评价代替纸笔测验。
在人才的培育上,高职高专应以“三教”为切入点,强化产教结合,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学生的知识特征和性格特征为基础,展开一系列的职业体验、责任规范、模拟、实践操作等学习活动。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从提高“双师”素质,强化高职院校的教材建设,提高高职院校的专业素质,提高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质等方面,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走向“技能型”乃至“管理型”人才的多样化发展道路。
提高职高人才福利待遇
一种教育形式,其对学生的吸引力取决于其学历学位、职业资格、个人待遇和社会地位。因此,从教育制度的内部变革来看,应该迅速构建起现代职业教育和培养的制度,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来看,对高职院校中的学历、学位、专业资格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尤其是,除了教育界之外,还需相关的政府机构和社会力量,对技术人才的人事、福利等方面作出全面的规划,尤其要建立技术人才的分级晋升的制度,并率先为高科技人才赋能,要提高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改善科技人员的薪酬福利,营造一个人人都尊敬科技人员的良好氛围。各地政府、各类院校在贯彻中央精神时,不仅要争取项目、投入资源,更重要的是不能忘了,职业教育的起点是职校学生,要让职校学生在政策红利的照耀下,有一种深刻的获得感。
提高教学评价质量
在高职院校深化改革中,评估作为指导教学工作的“指挥棒”和“最硬一仗”,已成为高职院校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对高职教育评估体系进行了科学的考察,发现:一是评估主体多元化,已初步形成了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等多方共同组成的质量监督评估体系;另一方面,考核的内容也越来越有针对性,“德、技、产、教、学、训”,都成了高职教育考核的重点。
综上所述,“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是新时期党和人民对职业教育的殷切期望,有赖于各高校的积极参与。在推动机制方面,建立“国家宏观管理,省级统筹保障,学校自主实施”的工作机制,夯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分工。还要强化督查和督导力度,把目标责任的完成情况当作是督查对象绩效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各个地区的执行成效当作是选择国家新一轮重大改革试点项目的一个重要依据。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将会越来越健全,它的类别特点会越来越明显,它的发展根基会越来越牢固,它的办学动力会越来越强,它会越来越有生命力,越来越有活力,它会为我们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我们的中国梦,提供一批有能力的技术人才。
(作者:楼天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来源: 光明网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