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螃蟹肥,又到了品尝螃蟹的季节了,我们就来诐诐(聊聊)螃蟹吧。
我对“横行公子”的最初始的认识,大概是在乡下生活的儿童阶段,主要能分别的也就是“蟹”:海里的水蟹、小河溪和稻田里的瘪蟹;还有“蠘”(梭子蟹)。
海里的水蟹,现在还分赤蟹、青蟹,肉蟹、膏蟹。小时候我分不清,大人好像没教过我。水蟹有腹部有个“厣”(in2,椅),叫“蟹厣”。“厣”圆形的是母的,接近长三角形的是公(牯)的。所以,古书上雅称母蟹为“圆脐”,公蟹为“尖脐”。《广韵》上声琰韵:“厣,蟹腹下厣。” 於琰切。” 潮音文读应为“iam2(炎2)”,白读为“in2(椅)”。文读为iam,白读为in韵母的字还如“添(tiam1—tin1)” “染(riam2—nin2)” “檐(siam5—zin5)” 等。所以,“厣”字白读可以是in2(椅)。
螃蟹的大腿,叫做“大骹bha7”。这个“bha7”,我怀疑是“拖bha7” 的 “bha7”,本字就是“磨”。拖磨,可以读tua1 bhua5,也可以读 tua1 bha7。磨,《广韵》有平声是读音,也有“摸卧切”的去声读音,潮语一音bho7(帽),如“挨磨”(推磨)。今普通话也有去声mò的读音,如“卸磨杀驴”(这个词中的“磨”潮语也读bho7)。bho7 的更古老的语音层次就读bha7,bha7是在地上拖着移行的意思。
瘪蟹· 蟛蜞· 三目蠘,林伦伦方言茶话,14分钟
螃蟹还有“舍大腿保全身”的本事。每当它感到有人碰触它有危险时,它就会用大钳使劲钳祝你,当你疼痛得很直甩手的时候,它会“舍钳”而去,逃之夭夭,而大钳还死死地咬住你不放。小时候跟大人到海墘的石缝里去“摸蟹”,经常被钳得直喊疼。结果是:螃蟹没逮住,大钳有一个。
大骹磨(bha7)
大大小小的腿脚都没有了的螃蟹,叫做“无脚蟹”,多用来比喻人的无依无靠、没有帮手。明清小说里多见此词,如《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你是个孤身女儿,无脚蟹。” 又《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颜氏)哭道:‘二位伯伯,我是个孤孀妇人,儿女又小,就是无脚蟹一般。’ ”
软壳蟹
据网络资料介绍,螃蟹一生经过13次褪壳,每一次蜕变长大的同时,还脱去鳃、食囊和内脏,因而全身没有原来长大过程中积攒下来的一丝污垢。螃蟹新的外壳会在脱壳的数小时后接触到水而逐渐变硬。在换壳的短短几个小时内全身软绵绵的,我们叫它“软壳蟹”。软壳蟹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只有数个小时的存在时间,抓到它是要碰运气的。软壳蟹的肉质细嫩,香味浓郁,营养成分丰富,据说有蟹黄素、蟹红素、甲壳素、碳酸钙、蛋白质等。小时候看到大人抓到软壳蟹,基本是不买的,都是留给自己吃。经常见到大人们用它蘸酒、醋生吃,听说滋补壮阳,效果奇佳。
螃蟹的小者,叫“水蟹钱”。为何叫“钱”,小时候没想过。现在想想:可能与大如铜钱有关吧。你说呢?
瘪(bih4)蟹
小河溪里或者稻田里的扁扁的小螃蟹,我们叫“bih4 蟹”,“ bih4 ”就是扁平的意思,如说:“个纸板盒乞撮书榨(dêh4)bih4去(那个纸盒子被书压扁了)”。秦牧先生的《故乡的红头船》把它直接就写成 “扁蟹”:
我们家附近有一条小河,河面并不很宽。我们常在河中游泳和捕鱼。小河里面,不但可以捕到鳗鲡、甲鱼、鲫鱼、泥虾,有时还可以捕到一种扁蟹,它的甲壳里蟹黄极多,腌制起来,风味极美。
瘪嘴表情包
“ bih4 ”的本字其实就是 “瘪”,《广韵》一音“蒲结切”,並母屑韵字,潮音文读为big8(毕),白读音可以切bih4,就像反切下字“结”文读 gig4(结徽章,结紧),也可以读gih4 (猪脚结、一结猪屎。客家话也有同样的音义,可参考)小孩子快哭了的样子,叫做“bih4 嘴”,也是“瘪”字。
说完螃蟹,就来说说“蟛蜞”了。未识“蟛蜞”之前,就知道 “老讠别字掠无bhê5蜞”,讽刺人越读书越傻,受束缚多;不识字的有时反而更放得开,能办成事,因为无视制约。“bhê5蜞”的“bhê5”,应该就是“蟛”:此字以“彭”为声旁,《广韵》薄庚切,並母字,是个浊音声母字,文读为pên5,读bhê5 只是声母的一音之转,毫无问题。
蟛(bhê5)蜞
蟛蜞小时候在海边的滩涂和靠海的河边泥淖里常见,少人抓它,因为几乎吃不到肉,偶然会见到有人抓了洗干净后用盐或者酱油腌渍,用以配糜(粥),虽然肉少,味道还是不错的。
螃蟹的另外一种是cih8,即梭子蟹。新鲜的cih8 吃了大概很容易引起腹泻,所以有 “食cih8试身份” 的谚语。“身份”,是指身体的健康程度,像螃蟹一样是“橂”(doin7),还是“奅”(pan3)。“橂”(doin7),指身体好,坚实,也叫“乌肥吃橂”,用蟹来比喻体,就形容为“红膏赤蟹” 或 “红膏赤蠘”。身份“橂”者吃cih8没有问题,身份“奅”(pan3,怕)者(肠胃功能不强)吃了可能会引起急性胃肠炎,腹泻拉肚子。所以比喻人的身体健康情况不良,经不起劳累,便可比喻为“佮只奅蟹平样”。
“蠘”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三目蠘” “花蠘” “青蠘” 等等。
cih8,福建、台湾闽南话多写作“蠘”。宋·洪迈《容斋四笔》卷六:“予……所识蟹属多矣,……而所谓黄甲、白蟹、蟳、蠘诸种,吕图(吕亢《蟹图》)不载。” 明·屠本畯《闽中海错疏》卷下:“蠘,似蟹而大壳,两旁尖出而多黄,螯有稜锯。” 《广韵》《集韵》等韵书未见此字,大概是个晚出的方言字吧。《字彙补·虫部》:“蠘,蟹类。疾屑切。” 音与闽南话、潮汕话合。
大名鼎鼎的“三目蠘”。不知道你有没有联想起《封神榜》里的“三目神”杨戬。
海鲜市场上多写方言俗字“蛴”,我觉得笔画少,又是形声字,望 “齐”(ci5)读cih8,通俗易懂,可用。
入秋了,持螯把酒赏菊花,人间美事乐事,何乐而不为呢?
祝你食到身体橂橂,红膏赤蠘!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