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无处不在,与每个人呼吸相关,轻盈却具有厚重的本质,在艺术领域,以气体塑形最先激发了雕塑家的灵感,以其轻盈、柔软、动态的特质带来一丝鲜活气息。
随着充气表层材料的发展与革新,充气概念正不断突破自身局限,2008年的水立方以气膜结构技术,首次应用大型建筑领域惊艳世界。MEFine不断发现新形式新材料的更多应用,看气体塑形概念如何在空间、装置、雕塑、时尚、建筑等领域注入前所未有的欢乐与活力。
荷兰设计工作室Studio Dennis Vanderbroeck在时装周上突破了充气雕塑的尺度,参考了西方古代雕塑的风格,在品牌Diesel米兰时装周的大秀上,成为了场地中心的作品。
四个银灰色、无性别的身体,肢体缠绕并延伸到天花板和观众群中,成为秀场中视觉无法忽视的存在,这样一次猎奇的尝试,在得知有可能突破吉尼斯世界纪录时,所有参与的创作者都更加兴奋。
设计方在创作时通过3D建模来创造人类无法实现的姿势,参考了极限运动、柔术和舞蹈等。视觉上产生了试图突破身体禁锢的精神震撼,这个充气雕塑替代了建筑本身的存在感,观众既被它征服又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产生仿佛被拥抱其中的亲密感。
跨学科艺术家周洪涛将充气装置渗透进历史建筑中,在上海旧汽车修理站(现为D&I设计创意学院),探索充气结构对于空间的捕捉、突破以及容纳的能力。
该装置在不对历史建筑做出任何物理改变的情况下,将气流可视化,串联内部与外部,从而融合了整个空间,通过不断活跃的气流,使陈旧的建筑焕发出生机。
这种互动是其他材质所不具备的,人们可以进入充气空间的内部,也可以感受被动态包围的感觉。
由临界工作室的装置作品《城市呼吸》,为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深圳)的主题“城市生息”作出回应,在展厅内四个半透明的透明膜制成的气球柱,内置风扇的交替模拟着“呼气”和“吸气”,每个薄膜气球的体积刚好是一个成年人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
一个关于碳排放思考的装置,一个人每天会产生22.5kg的二氧化碳,而这是一棵大树一年的吸收量,基于这个等量关系,庞大的绿色生态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充气来模拟“呼、吸”的装置,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碳排放可视化,在深圳这座人口将近两千万的城市,唤起每个人对于碳中和的更多认知。
充气衣服已经不是新鲜事,但将氦气充入衣服中却打破了常规,意大利设计师Andrew Kostman的金属质感的充气衣——氦-10000。它丰满的体积是由一种未公开的合成材料制成的,Kostman表示这种材料很轻,但足够耐用,可以承受磨损。
氦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多应用于航天领域,氦-10000外套的本身浮力虽不能让穿着者离开地面,但它可以像氢气球一样自己上升,用一根长长的悬挂绳携带。
“会飞”的外套并没有什么具体优势,设计师Andrew Kostman说,而且要克服衣服接缝处长时间磨损的漏气问题。这件充满未来科技感的衣服更多的是一种新鲜的尝试,为服装设计甚至极端环境下的保护装置提供新的思路,换个角度利用充气,人们还能做的更多。
这个充气鞋子展现出艺术家们的更多脑洞,来自设计师Mandy Roos,受到老派电影中对未来愿景的描绘,一种略显笨拙的科幻风,并带着一丝幽默,为鞋类产品带来更多启发性的愿景。
在繁华的商业中心,以米粒发酵状态的充气云重现清酒的美妙,为了庆祝东京著名的Sake Jump(清酒跳跃节日),届时日本全国各地的清酒爱好者都会聚集于此。
建筑事务所OKDO受到清酒酿造过程的启发,大米经过加热后进行发酵,散发轻盈的蒸汽,漂浮的形体仿佛一个个发酵后的米粒。
作为节日活动的临时装置,充气在形式和材料上展现了其可持续、易安装的优势,该发酵云能够很容易的运输到全国各地并重复使用,并且在活动结束后也可以用于其他目的,不会产生任何废物。
在高楼林立的街头,充气云装置为清酒活动提供了一个美好的主题氛围,每个桌子的上方都有漂浮的米状云,类似菌丝般的钢柱支撑着,白天,云朵可以柔和玻璃城市反射的刺眼光线,夜晚,它们散发出温暖的光芒,梦幻般的照亮空间。
“软空间”是GROUNDWORK元新建城开创的一系列实验性专案,以充气赋予建筑玩具属性,将原本硬邦邦的质感转变为柔软的、安全的、没有明确功能性的空间。
位于香港K11的项目,一个可以玩的艺术空间,孩子天生对充气玩具充满好奇,将建筑转变为一个柔软的大玩具,孩子可以在空间内肆意的推动玩耍,激发探索的本能。
充气可以是艺术,可以是建筑,更可以是玩具,孩子们可以用最简单的纸、笔创造快乐,而一件玩具本身不能带来快乐,只有孩子和玩具之间产生互动,才能产生快乐。这也是充气所赋予的其他建筑所不具备更多可能。
THE END
编辑/飕飕飕
文字/董红
排版/David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