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满族,1989年入伍,2010年退伍。曾经有老兵的身份,现在以新兵的姿态投入到中来,感兴趣的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与在美文、情感写作方面有共同爱好的友友,交流心得,愿望是带着一支笔周游世界。
来自齐齐哈尔的沈腾,在电影《西虹市首富》里不忘给“齐齐哈尔芭比Q”安排戏份。全国人都知道了“齐齐哈尔芭比Q”——鹤城的烤肉,鹤城可能大家不知道,但这烤肉的味道已飘向全国的大街小巷了。
其实鹤城是齐齐哈尔的名片,出齐齐哈尔城区20多公里,就是世界闻名的扎龙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一个600万人口的城市与自然保护区这样的近,是少见的。所以,齐齐哈尔又名鹤城。
现在好啦,齐齐哈尔的芭比Q带着城市的味道,让初来咋到的客人一下子就闻到了这种特殊的香味,那就是烤肉的味道。这味道让客人们嗅得难分南北,看得眼花缭乱,吃得目瞪口呆。
这鹤城的芭比Q,咱就不追溯它的历史根源啦。
烤肉就是近年来新兴的古老吃法,但是要讲吃烤肉,全国城市排行榜中,头一个差不多会是鹤城了。鹤城大老爷们儿不大买菜做饭,觉着丢人,那该是媳妇做的事情。可如果不会烤肉,那可就丢人丢大发了。家家必备烤锅,烤锅大致分两种:大的,圆形,电饭煲大小;小的两巴掌大小。锅分上下两个部分,下面是装炭火的炉子,上面是有眼的铁盖,肉就放在盖上。大的锅,便于群聚,十个人以内的亲友小酌,小团体作战,都不在话下;小的锅,两个人对饮,一个人吃着寂寞,也别有风情。造大炮、造机床的手,敲打一个小小的烤肉锅,那就是牛刀小试,每个烤锅都称得上是艺术品。
烤肉的主角当然是牛肉,牛肉最好部位是上脑,就是牛后颈上侧牛头位置到前脊椎上部的肉,瘦中带肥,略有大理石纹。名为烤肉,其实花样翻新,早已烤出名堂。
“给我一个烤锅,我能烤遍整个世界!”
万物皆可烤:天上飞的:烤鸽子;地上跑的:牛、羊、猪肉;水里游的:鱼、鱿鱼、蛤蜊;陆地长的:青菜、地瓜、大蒜、生葱——总而言之,什么能吃咱就烤啥。到底啥味?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说也说不清楚,只有吃了才能体验。
烤肉的关键字:“拌”,洋葱、生姜、大蒜、料酒这些除了牛肉这个主角外是主要配角,放多少,拿捏的相当准,不用称量,拇指、中指、食指这三根指头那就是称。
盐是“拌肉”的灵魂,少了,没味道;多了,压肉味;早了,肉显老;晚了,味不入。
拌油看似简单的步骤,那也是考验技术的一个环节,油少了,沾锅;油多了,冒烟。
这一整套的动作,那得全看手头上功夫。随便拉出一个男人,基本都是拌肉高手,每个家庭或单位必储备一位拌肉达人,关键时刻才不会掉链子。
烤肉时,要配一排蘸料盒,分别盛孜然、芝麻、辣椒面、花生碎、胡椒面、味精和盐。拌好的肉,蘸着不同的佐料,味道就会不一样了,千人千味,各取所需,一锅肉吃出的味道,气象万千。
炭火生好后,先用肥油擦拭盖板,目的是起到清洁的作用,更主要是不让肉沾锅,肉摊在盖板上,吱吱有声,肉表面慢慢改变颜色,用筷子翻动,吱吱叫一会儿,就可以吃了。烤好得的肉,外表焦黄,内里淡红,这是牛肉的本味。再烤就糊了,吃不出最佳的味道。
吃烤肉这事,真是彰显了北方人的粗犷的性格,特张扬。十里八村估计都能看到,烈日炎炎的夏天,墙头、树下、房山、过道,摆锅生炭,烟火缭绕后,香飘四溢。一家人团团围坐,得热热乎乎,吃得大汗淋漓,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鹤城烤肉本是小吃,可在鹤城,也吃出了大名堂,下里巴人之嘴,吃出了阳春白雪之味。
在鹤城就没有烤肉解决不了的难题,一顿不行,咱就两顿。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