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早醒,春光好,窗外明,鸟啁啾,扰晨梦。6时30分起床。麻利收拾,匆匆下楼,阳光明而媚,街道静而阔,高达2万多的负氧离子使人神清气爽。拍美照、美景数张,做深呼吸数次,甚是惬意。
7点10分,各路人马聚齐,微寒中,大家作别陕西凤县双十铺镇,向甘肃两当、徽县出发。蒙蒙晨雾中,何克小学(旧址)已看不见,连昨日流连忘返的柏家坪那四孔窑洞也竟分不清在那个方向了。有些促狭的双十小镇在搞市政建设,街道挖得有些坑洼,开车的陈师傅稳操方向盘,带着我们很快上了紫柏山,昔日一片赤诚为新中国的黎明培养人才的“培黎工艺学校”亦渐行渐远。
两当早餐。匆匆参观了老南街(两当兵变纪念地),听说最有意义的兵变纪念地在太阳镇。没有成行,因为此次主要任务是寻访艾黎的西行足迹。推荐两款两当经典小吃(本人亲尝):洋芋浆水团、麻辣粉(有手扞,粗的那种),至于如何好吃,各自想象、各自去尝。
徽县采访是今天的重头戏,结果也没有让我们失望。
成果一:路易艾黎从1939年起就在徽县办工合运动,成立工合事务所、工合指导培训部等机构,还设立的门类众多的技术培训。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技术工人,其中一位叫任金义的工人曾经在工合指导培训部接收过培养,因为技术过硬,曾在上个世纪80年代获得过省级劳模荣誉,任徽县农机上副厂长。按今日说法,唤作“工合指导培训部”的杰出校友也无不妥。
成果二:刻有“工合”二字的工合砖的发现。足见当时理念的先进和工合对当地人影响之大。
成果三:73岁古稀老人、徽县杜发恭先生讲述了一段动人的故事,令人不能忘怀。艾黎曾送给他姑父一台织袜机,因为姑父砌墙的时候弄坏了手,失去了劳动的能力,艾黎为了解决姑父的生计而帮助了他,希望他能用这台织袜机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杜主席童年时还亲自摇过织袜机,后来因为害怕机器是外国人所送,有通敌麻烦,就砸掉了。
成果四:交流采访时有位徽县的文化馆工作人员也提到艾黎曾买下一块山林地,将这块林地送给收留的战争难民,让他们通过伐木来自我生存,有十几个难民就靠这一块林地活了下来。
成果五:文化馆工作人员还提到艾黎曾帮助一位我始终没有记住名字的女性治好了眼疾,并送他去了离徽县很远的兰州,学习了医学知识,在甘肃中医院谋到了职业。
人的死有两重意义,一则指肉体的死亡,二则指世界上最后记得你的那个人也死了。如果按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艾黎就是不朽而永在的。
古语有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壮哉,艾黎!
作者:兰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朱玲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