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紧邻珠三角,扼粤西要冲
阳江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滨海城市,有平安城市、最佳生态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风筝之乡等荣誉,素有北有潍坊南有阳江的南国风筝之乡称谓。
阳江十里银滩
阳江风筝节
阳江风筝是广东地区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阳江是南国风筝之乡为南派风筝的代表之一。广东阳江市扎制的风筝,种类繁多,造型美观,技术精巧,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不但放飞效果良好,而且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近几年来在全国比赛中多次名列前茅。
娘妈诞
娘妈,中国东南沿海渔民信奉的神,又称妈祖、天上圣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等。
在阳江城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一、二为娘妈诞,这两天奉天后神像巡游城内外,每三年一届,庙会甚盛,俗称娘妈出游。四乡人士都出城观看,邻县的客商戚友也有很多来趁热闹的,人山人海,总计有数万人之众。
跳禾楼
“跳禾楼”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山歌演唱形式,流行于阳江农村各地,意在祈求农家丰收。类似“跳禾楼”这种斗歌形式的还有后来妇人祈子的“跳花枝”,新婚闹洞房时的“打堂梅”以及海边沧家的咸水歌“对叹”等等。以上所列的尽管在演唱方式方面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活动都是驳歌仔(斗歌),山歌擂台除有组织地进行外,许多都是群众自发的,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
阳江炒米饼
阳江炒米饼俗称粉酥,广东省传统名点之一,春节独有的应节食品。
阳江炒米饼直接用白糖来和粉,然后用饼模来做。饼模是木制的,上面刻有祥禽瑞兽,花草树木,还有福禄平安之类的文字,现在很多人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木刻艺术品来收藏。
随着制作技术的发展,阳江制作炒米饼的工具也有了很大变化。原来是用刻有花草树木鸟兽的木制模板打饼,一个模板一次只打两个,现在改为用机械模板打饼,一次可打几十个。烘烤炒米饼不再用炭炉,而是用电炉,电炉烤饼只需半个小时,大大缩短了制饼时间。制饼时间缩短,生产量提高,成本就低了,卖出的价格相对平宜点。
制饼的饼模
精彩传说
相传宋朝后期,当时阳江城附近农村有一个老太婆。有一天,讨到了很多人家弃之不要的锅巴,她拿回来泡上残汤,当饭吃了两天,后将这些锅巴放到屋顶上晒干,以备日后讨不到饭时当干粮。她把那日前储备的锅巴拿出来充饥,又把讨来的糖和着锅巴吃,吃剩的,老太婆就捏做成一团,烤干,留作下顿作“饭”吃。吴老太的“粉酥”从那以后就在社会上流传开了,这就成了现今炒米饼的雏形。
以前春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做炒米饼,但做工其实想当复杂,大体上分为炒米——打粉——做饼——烤饼几个步骤。
炒米就是在在一个大铁锅中将生米炒熟。炒的时候火不能太大,否则,米未熟就先烤焦了;也不能太小,否则就无法让米熟得均匀。因此,为了让米均匀的受热且不焦,炒米的人一刻也不能离开,站在热气翻涌的铁锅旁边,拿铲子不停的翻炒,常常是一炒就是大半天,很是辛苦。
烤饼也要使用木炭来烘焙。烘焙炒米饼的木炭也有讲究,火候控制也是炒米饼好坏的关键,中医认为,这样做出来的炒米饼,对肾和胃有补虚作用。
炒饼应节
在清末民初,炒米饼在阳江已经是一个发展比较成熟的产业了,当时阳江城里已有专门生产粉酥的“饼铺”20多间。20世纪40年代后期,阳西横山人苏名溪在阳江城开设了“河水安”饼铺,专门生产以粉酥为主的各种礼品饼,把阳江的粉酥生产推向一个新阶段。
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阳江炒米饼有了较大发展,炒米饼不再是春节独有的应节食品,而是日常零食,品种越来越多,而且大批厂家已经走上规模化生产,把炒米饼远销至东南亚地区。
(来源:珍味文化)
(想知道更多资讯吗?现在就关注“掌上茂名”吧!微id: mmtcw0668)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