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在民间其实是很受欢迎的,尤其是用艾灸保健,可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到端午,人们的艾叶情怀更是暴增,您也许不知道,艾叶除了可用作艾灸外,也是有食用价值的哟~很诧异?艾叶用作食疗的方法,可是从古流传至今的呢!
今天,小编就和您一起来学习一下艾叶的食用方法吧!
艾叶又名香艾、蕲艾、艾蒿,性温味苦、辛,入脾、肝、肾经。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种常用的妇科良药。
艾叶食用在我国古代是比较常见的,一些经史书籍载有端午节“饮艾酒、食艾糕”的民俗,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一股食用艾叶之风正从乡村刮到城市,偏僻山区的艾糍粑、艾叶煎蛋、艾叶肉丸子等相继进入了一些酒家,深受食客欢迎。注意适时饮食、食疗养生的“煮妇”们也不甘落后,有意识地买来艾叶,烹制一些食疗养生菜给家人吃,以达到养胃、祛湿、杀菌等目的。
下面介绍一些艾叶的食用方法。
母鸡艾叶汤
做法:老母鸡1只,艾叶15g。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艾叶一起煮汤,分2~3次食用。月经期连服2~3剂。
功效: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用于体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少腹冷痛等。
川芎艾叶蛋
做法:川芎6g,艾叶9g,生姜9g,鸡蛋2个,红糖适量。将上述诸药同鸡蛋放入砂锅内,加水共煮,鸡蛋熟后去壳再煮10分钟,去药渣加红糖调味,吃蛋喝汤,每日一次,连服7日。
功效:理气活血,暖宫调经。用于气滞血瘀之闭经。
姜艾鸡蛋
做法:生姜15g,艾叶10g,鸡蛋2个,加水适量煮熟后,蛋去壳放入再煮,饮汁吃蛋。
功效:补血活血,扶正祛邪。用于月经过多。它来源于古代名方中的艾姜汤,其中艾叶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专治女性气血寒滞、腹中冷痛,干姜能去脏腑之沉寒,最擅治下焦虚寒、胃部冷痛,而在艾姜汤中加入鸡蛋和红糖,则能补血活血、扶正祛邪。
艾叶红糖水
做法:生姜5片,大枣5枚,艾叶15g,红糖适量,水煎服。
主治:温经止痛。适用于痛经。
艾叶茶
做法:取干艾叶3g,冲沸水代茶饮,如怕苦可适当放点糖,每日3~4次。
主治:胃寒疼痛。亦可用于治疗便秘、排便不畅。
艾叶薏仁粥
做法:艾叶6g,鸡蛋1个,薏仁50g,花椒、盐适量。将薏仁加水煮粥,备用。将艾叶与鸡蛋同煮至鸡蛋熟,取汤放入薏仁粥内,鸡蛋去壳,蘸花椒、细盐,与粥同食,每日2次。
功效:温中散寒、补益气血。治胃寒疼痛、气血虚弱。
艾叶肉丸
做法:把肉和艾叶分别剁碎后加入适量盐、姜、味精、花生油、生粉、鸡蛋拌匀,然后用常法加工成肉丸或肉饼。或煮或煎或蒸均可。
功效:开胃暖胃,适用于胃寒腹痛。
艾叶饺子
做法:艾叶300g,切碎,葱、豆芽、豆腐适量切碎。将以上材料拌匀,用盐、味精调味成馅。用面皮包馅成饺子形状,入锅中蒸熟或水煮均可。
功效: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艾叶菜团
做法:将艾叶切碎,放适量面粉,加水、盐揉成面团,做成大小适中的艾叶菜团,入锅中蒸熟即可。
功效:通气血,逐寒湿,止血,安胎。尤其是端午节前后的艾叶,清嫩味鲜,可开胃健脾、增进食欲。
艾叶粽子
做法:糯米200g,艾叶50g,椰丝1g,黑芝麻1.5g,白糖0.5g,杏仁0.6g,枣泥2.5g,粽叶适量。新鲜艾叶经清洗,用开水烫过后沥干,捣成艾叶糊,与黑芝麻、椰丝、杏仁、枣泥等混均,包于糯米之中,外包粽叶,蒸熟即可。
功效:开胃消食、温胃暖经,用于胃寒、胃痛、妇女虚寒痛经。
艾叶绿豆饼
做法:艾叶100g,绿豆粉500g,食用碱5g,植物油100g,酥油4g,糖80g。新鲜艾叶经清洗,用开水烫过后沥干,捣成艾叶糊,与绿豆粉、植物油、糖等揉和混均,用饼模压制成型,蒸熟即可。
功效:开胃消食、温胃暖经,用于胃寒、胃痛、妇女虚寒痛经。
提醒
艾叶食品的食用一般来说是安全的,但中医传统就认为,是药三分毒。这是指除了少数真正的毒性药物外,无毒的中药本身都有一些寒热温凉的偏性(少数平性中药例外),这些偏性药物长期或过量服用自然会对人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艾叶在《中国药典》中记载是有小毒的,现代研究表明其毒性成分主要是所含的樟脑、芳樟醇、侧柏酮等成分,这些成分有挥发性,在艾叶的加工、煎煮过程中都会挥发掉。
民间制作艾叶食品也都会将艾叶放到滚开的水中煮一二翻,说是除味,实际上是除去艾叶中的微毒性成分或刺激性物质,这样制作的艾叶食品可以放心食用。
所以,艾叶食品只要按正常剂量食用是安全的。特别提醒大家,在制作艾叶食品时应该注意两点:一是制作艾叶食品时一定要把艾叶放入滚开的水中一下以除味,二是食用时应适可而止,不可以超量食用。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