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煎包,顾名思义就是用水煎的包子,大家都会疑问,一般都是用油煎啊,水怎么煎呢?
嘿嘿,其实啊,是用油煎的,不过在放油之前,还有一道加入水的工序,可能是这个原因吧,取名叫水煎包。关于水煎包的由来,有多个版本,到底哪个是正确的,谁也说不清,就连我们村90多岁的老爷爷也难以断定。我从小听到的版本是:以前,兴修水利是农村冬季很重要的一项工程,能够保障来年的田地浇灌上黄河水。我家就住在黄河入海口黄河岸边的一个小农村,“出夫”这个词对于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会非常熟悉,就是一到冬季每家必须出一个男劳力去参加集体的兴修水利的工程,就像缴纳公粮一样,因为沟渠是大家共用的,必须每家都出力,所以叫“出夫”,为了赶工程进度,到沟渠上干活的,中午一般不会回家吃饭,都是由家里人送饭或者自己带着些简单的干粮,有一天,生产队长看到大家干活非常辛苦,就带来了白面、韭菜和猪肉慰问大家,那时候能够吃上白面简直就是一种奢侈,到了午餐时间,难题来了,这些都是生的,怎么吃呢?在野外又没有锅碗瓢盆的,一帮大老爷们犯难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大家一商量决定包包子吧,三下五除二,包子包好了,哈哈,没锅,这可咋办,这时,有一个人搬来一块铁板,也别那么讲究了,干脆煎煎吃吧,于是大家就煎起了包子,由于没油,非常容易煎糊,“加点水不就完了”不知谁喊了一嘴,倒是个办法,就边加水边煎包子,这样最初的水煎包就这样诞生了。后来,大家回味起那段美好的回忆,感觉当时的水煎包还挺好吃的,就按照当时的做法,进行了改良,经过多年的演变,慢慢的有了现在的水煎包。具体发源地在什么地方,谁也说不清了,一提到黄河口水煎包,一般就是指分布在黄河两岸的利津、龙居麻湾等地域,后来青岛、安徽等地也出现了生煎包,也类似于水煎包。
水煎包的制作工艺挺简单的,制作时长一般在半个小时左右。韭菜切段,鲜猪肉切成肉丁,用酱油、盐等进行腌制,为了防止韭菜遇盐出水,一定要将韭菜和肉馅分开放,在面皮中先放入韭菜,然后将肉馅放在中间,合口,捏合成圆球状,然后整齐的摆放在煎锅中,煎锅事先涂抹了一层花生油,包子摆放完后,用清水拌入少许面粉,淋入锅内,锅内立刻沸腾了起来,盖好锅盖,用蒸汽将包皮蒸熟,掀开锅盖,用油壶淋入花生油,锅里吱吱的作响,稍等片刻,就可以出锅了,出锅一定要快,不然包子就会糊掉,金黄的水煎包就呈现在了面前,这时的场景就只剩下蜂拥而至的抢包子场景了,“哎哎哎,给我剩两个。”
其实制作原理很简单,放水就是为了产生蒸汽高温,使得包子皮迅速蒸熟,同时里面的韭菜还不至于因为蒸的时间过长而烂掉,保持了口感。放拌入面粉的清水主要是为了在锅子底部形成一层硬面皮,俗称“噶炸”,放入花生油就呈现出油煎的金黄色了。煎锅也是特制的,特别是锅底,一般5-10厘米厚,可以使温度更加均匀,必须使用柴火烧制,保证温度。
水煎包上桌后,一定要趁热吃,慢慢的咬下去,以防烫伤,带着一股花生油的香气,咬开后一股韭菜的清香,那种享受,难以用言语表达。一般成人的话,能够吃上6-8个就饱腹了。
水煎包伴随着我们整个童年,出来工作后,仍然不能忘却那份挚爱,时不时去吃上一顿水煎包,满足以下自己的味蕾。东城正宗的水煎包不多,科达农贸市场南门水煎包、八村南门东的水煎包、海丽园利津水煎包等都是不错的去处,下了班约上小伙伴们,来一场美食之旅吧!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