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每次吃这个多层的黄米糕就被它糯叽叽冰凉凉的口感给圈粉了,连续吃四块才过瘾,想着一定分享给大家,稍等,制作方法在后边,我们先讲讲黄米糕的历史。
一、黄米糕的起源
梅子是稷的一种,稷位列五谷之首,因为它的特殊地位,成为祭祀宗庙的首选。农耕社会的古代中国十分重视宗庙和土地,社稷成了国家的代名词,古人很早就发现,单吃一种粮食会导致疾病,尤其是不太容易消化的粗粮,粗粮细作看上去似乎是一个比较现代的概念,但实际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开始尝试粗粮的精细制作。
黄米糕取材梅子,也发源于北方,相当于南方的糯米,但与糯米需要反复捶打不同,黄米糕是由细如尘埃的梅子面一层一层撒上去,蒸出来的。陕西省一带的乡民,很早就开始使用黄米糕,一块好的黄米糕所用的梅子面必须经过反复碾压,直至细如尘埃,才能达到当地人们对梅子面的严苛要求。而蒸黄米糕很需要很强的技术性,乡民得专注在守在蒸笼旁,盯着每一个蒸熟的地方,一把一把地撒上去,细小的梅子面迅速膨胀,粘度达到最强,一层层撒,一层层粘合在一起,在蒸汽的神奇作用下,黏弹的黄米团就被蒸了出来。
蒸是我们国家独有的烹饪方法。诗经曾记载,听着洗米的声音,看着眼前浓郁的蒸汽,祭祀祖先的食品就变得丰富起来,蒸最初的使用就是蒸梅子饭,在汉代,锅的制造技术进步,诞生了我们熟悉的竹子蒸笼,在全民流行研究美食的宋朝,蒸的烹饪技术达到了巅峰。蒸好出锅的面团表面温度接近100度,20分钟就会冷却变硬,当地乡民必须赶在冷却之前充分揉压,这样才能释放梅子的粘性和韧劲,揉完切好,一个晚上的自然冷却,软绵无比的黄米糕硬若磐石,在迈向年糕的进程中,只有150度的恒定油温才能唤醒它软糯可口、酥脆弹牙的原始属性。
就这样,黄米糕凭着悠久历史和黏甜口感,从古至今一直都是过年餐桌的必备美食,所以也被人们称为年糕。
二、黄米糕的制作方法
首先准备350g黄连蜜,倒入水,浸泡3小时以上,将泡好的黄米淘洗干净,控净多余的水分倒入到耐热的容器中,加入清水,水量没过米1cm左右即可,再加入150g南瓜,因为黄粘米的颜色很淡,加些南瓜不仅可以增色,也会更有营养。
接着再准备100g糯米粉,加入20g玉米淀粉,15g白糖混合均匀,再加入150g凉水边加边搅拌,顺着一个方向多搅拌一会儿,最后搅拌成细腻、顺滑的面糊倒入到耐热的容器中,同黄粘米一起放入到蒸锅里蒸熟。
水烧开后蒸35分钟后,将蒸熟的黄米饭倒入到大碗中,再加入30g蔓越莓干儿,35g白糖翻拌均匀,这时,拌好之后的颜色金黄金黄的,看着就非常有食欲,你可以顺便吃上一口,粘粘糯糯的很美味。
然后,我们定型,蒸熟的黄米糕先放到一旁,接着再取出糯米面团儿,带上防粘的食品手套,在防粘的揉面垫上将糯米团揉光滑,然后搓成长条儿,按扁,再按自己容器的大小擀成长方形,容器中铺好硅油纸方便脱模,放入一半的黄粘米,按压平整,再放上白色的糯米饼,尽量铺平,然后再放上另一半的黄粘米,并按压平整,最好放到冰箱里冷藏三小时以上,甚至过夜也没问题,我一般都放一个晚上,第二天取出来,直接脱膜,撕去油纸,再按自己喜欢的大小分割成小块就可以开吃了。放了一晚,依然柔柔软软,糯叽叽的,一直对这种黏糯的糕点没有抵抗力,连续吃了四块儿才过瘾,冰冰凉凉的很美味,四块下肚之后好像这一天都不用吃饭了,如果你也馋了,就赶快试起来吧,乌羽的厨房天天更新,咱们明天见,byebye。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