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一种中国人早餐必吃的点心。国庆去到重庆的时候,吃的是红油抄手。我记得第一次吃,是几年前在重庆的火车站旁,当店家端上一碗满是红油的大馄饨,我一瞬间的感觉是崩溃的。吃的时候,觉得太麻了,江南人吃惯了那种淡淡小小只的馄饨,所以觉得口味重,肠胃一下子接受不了。
可我第二次再去吃,在有预期了之后,就学聪明了。先喝了一杯热水,然后再吃就能感受到红油抄手其实很有魔性,因为红油真的很香。
馄饨的世界充满奥秘,咬开一只小小的馄饨,其实就是咬开了宇宙。一只小小的馄饨,翻来覆去都能在各个地域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相貌。在重庆我吃了红油抄手,在广东我吃了云吞面,在苏州我吃了泡泡馄饨,在上海我吃了荠菜馄饨。从一碗小馄饨里,全国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个味道。
那个味道,是不论我们贫富,都会伴随我们一生的。
馄饨的来历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是《千字文》的第一句话,说的是宇宙的诞生。意思是天苍苍,地黄黄,远古一片混沌时空。那时天和地还没有分开,混沌一团,像个鸡蛋。巨人盘古沉睡其中。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忽然睡醒了。
而馄饨在成为“馄饨”之前,它是叫做“混沌”。古人认为它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叫“混沌”,后来根据造字规则,才改作“馄饨”。
上古凶兽馄饨
中国人吃饺子的历史至今已有1800多年。在饺子面世之前,类似的食品称作馄饨,而馄饨的历史又可追溯到2000年前的汉代。西汉扬雄所著的《方言》中写到“饼谓之饨”,也就是说一开始的馄饨是一种饼,以汤水煮熟,称为“汤饼”。
后来,在唐代,人们把饺子也叫馄饨。如今还可以看到1300多年前完整出土的唐代饺子和馄饨。它们是从新疆出土的。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被放在一个木碗中,形状和现在的饺子和馄饨相同。据考证,今天的饺子就是古代的馄饨。
馄饨是怎么诞生的?其实有点说不清道不明,似乎这也是一段在小麦诞生发展后,不可控地就出现了,只要产麦子的地方,貌似都有这种用面皮包着肉的食物,只是吃法各异,可以蒸着,可以连汤带水吃下去。
馄饨从古至今,就是一种很有烟火气息的小食,所有的馄饨摊都是边卖边包,它们都是在车水马龙中诞生的。我之前去过安徽的老街,里面就展示了当时沿街挑着担子卖的馄饨。
古人吃馄饨,是一件有雅兴的事。
清代沈复写过一本书叫《浮生六记》记载,当时苏城有想赏花的文人,想出了一个完美的点子来解决远游饮食问题:他们请一个卖馄饨的一起春游。
而现在人吃馄饨,很多都是一个人在大城市的小店。没有什么比馄饨再方便廉价的食物了。
经营者的艰辛、早起赶路人的匆忙,都化作滚烫的一碗汤,就着寒风,落入无数路人肚中。世事的艰辛、谋生的不易,都在氤氲的水汽中,逐渐模糊。
如果一个人在城市觉得生活压力很困难,就约朋友深夜吃一顿鸡汤馄饨吧,吃馄饨的时候,人会一瞬间的回到过去,回到最单纯美好的时刻。
全国各地那些吃馄饨的人
江浙:从苏州泡泡馄饨到南京柴火馄饨
馄饨在江浙地带无疑是很受欢迎的。
江南地区夏至日讲究要吃馄饨,说是吃了馄饨,可包夏日不苦夏,健康度过。相传宋朝宫廷中,每年夏至,御厨们就会包夏至馄饨供帝后妃嫔食用,甚至宋朝宫廷还有一道 “芒种馄饨”的著名面点。
江南的馄饨,真的能用干净清澈来形容。馄饨捞出放入水中,就好像是能游水的金鱼,它有那种活的劲道。馄饨皮轻薄,在水里能够摇摆,然后汤里只放少许猪油,虾米。
在苏州,吃馄饨可以去吴趋坊上,那里有两家馄饨铺实力旗鼓相当,都得到女神刘嘉玲的青睐,这两家馄饨店就是乐惠馄饨店和陈记馄饨店。
苏州人把馄饨叫做“泡泡馄饨”,因为将皮子四个角往中间折起,如同降落伞,放入水中快速煮熟,像一个个泡泡一样漂浮起来。
正宗的泡泡小馄饨皮薄馅少,要像气球一样飘在汤上才好,而且检验一碗馄饨是否好吃,汤底很重要。
到了南京,还能吃上柴火馄饨。最最正宗的南京馄饨:不仅要用柴火烧,而且包馄饨也很讲究,馄饨出锅后一颗颗像灯笼一样浮起在水面,再来两滴辣油。
南京人吃馄饨很神,会往里加蛋。这家的馄饨皮真的很薄,是那种透明状态的,我在杭州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种透明的馄饨,加上胡椒粉,有点小时候的味道。
而上海馄饨铺要是只卖一种馄饨,那么非荠菜肉馄饨莫属。俩上海人碰面问一句“今朝吃馄饨好伐”,说的也肯定是它。
福建:馄饨的高级吃法·扁食
一碗扁食,是福建人的“馄饨”。外省人分不清扁肉、扁食和肉燕。扁肉和扁食,在本地人口中,区分不是太过明显。也有人把扁肉喊扁食,这不是嘴快,“从小吃的扁食就这样儿”,这是他们的解释。
扁食,是肉馅更精细的扁肉。以前店面门口手锤肉泥的师傅,汗水淋漓锤出来的肉馅纹理清晰。
单从外表上我们可能很难感受到它和其他馄饨的不同,但咬下一口,那个肉的质感,你就感觉到差距。以江南的馄饨来说,江南馄饨的魅力在于皮,汤,但肉的处理比较简单,肉是扎实的,实在的。而扁食的肉很细腻,很有弹性,吃起来就有嚼劲。
就像肉丸和牛肉丸一样,经过捶打后肉馅就有不同的口感。
而说上肉燕,燕皮先要讲究。燕皮其实是肉茸、甘薯粉制成的薄片。肉燕的皮的口感,也和普通的馄饨有很大的差别。
出来的燕皮厚薄均匀,传统手作最长的燕皮长达12米。鲜鱼肉、猪肉剁成肉泥,调和更多复合的食材,裹紧薄燕皮里,捏成长春花形(也叫”小长春“)。
我厦门的时候,我吃过包鱼肉的肉燕,绞碎的肉馅儿里特地加了鳊鱼调鲜,包扁食的皮也用了燕皮。在岛内,有着鳊鱼鲜香的燕皮扁食,近乎没有。
福建人真的会吃馄饨,在省内馄饨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样子,从沙县小吃你就能看出来。因为在江南馄饨也就是煮一煮吃,但在福建还能炸着吃。
香脆扁食,就是把馄饨炸了,咬一口酥得炸开的皮儿,里面又是鲜香的肉馅,最好倒上点本地的甜辣酱,闽南人呐,想一想这样一道也嘴馋。
传说福建人热爱肉燕更多一些,他们对于普通的扁食抱有的热情没有那么大。
四川:最有味道的抄手
这种皮包肉的食物,在福建的地位比江浙沪的馄饨要高几级,但也够不上它在四川人心中的分量。
四川人管馄饨叫抄手。而“龙抄手“可不仅仅是一种抄手,清汤抄手、红油抄手、酸辣抄手、海味抄手。会吃的四川人对抄手的要求非常高,皮要极薄,内馅Q弹爽滑,连汤都是用鸡、鸭和猪身上几个部位的肉慢火煨出来的。
而红油抄手以柔嫩鲜美,汤汁微辣浓香而闻名。
记录片《早餐中国》就拍摄了四川的红油抄手,里面推荐的老五抄手开在光明巷上居民楼里的一楼,上面亲切的贴着“内设机麻”,每天9点开门,下午2点卖完收摊。然后!把吃抄手的桌面一掀开,下面就是一张张机麻桌。
之所以‘’老五抄手”这么受欢迎,秘诀就在于它的馅料,猪肉选的是夹缝肉,更为鲜嫩,并且在拌馅的时候加入适量花椒生姜水,去除腥味,调料也是自家研发成都二荆条,朝天椒,香辣海椒面混合在一起制成红油,隔着屏幕好像也能闻到,让人忍不住都要吞口水了。
和抄手相伴的可能还有很多,比如青椒酱、麻酱;抄手的味道也总会有翻新,海味儿的、怪味儿的都各有特色。
广州:很鲜的细蓉
“细蓉”是地道的广州小吃名称,大份的云吞面叫“大蓉”,小份的云吞面叫“细蓉”。
雏形依旧是馄饨……云吞皮是正方形的,多以鸡蛋面粉制成比较有韧劲,馅料中除了肉还会添加虾仁和马蹄等配料。吃起来底汤鲜爽,云吞脆爽鲜香。搭配上竹升面,就是一顿午餐了。
跟江浙前辈相似,广东云吞也是穷出身。师傅挑着云吞担穿街过巷,偶尔停在榕树头下,卖上几碗云吞,跟街坊吹水。因为卖面的人,以自己的云吞面像出水芙蓉般美,因此便叫云吞面为“细蓉”了。
一碗正宗的“细蓉”,汤、面、云吞馅和云吞皮不但有严格标准,缺一不可,就连上碗的摆放次序也很讲究,务求做到“汤鲜面爽云吞靓” 为水平。
“细蓉”的汤,是用大地鱼、虾皮、鸡等食材熬上几小时的上汤,味道鲜美。云吞则是肉汁鲜嫩的纯肉云吞,选用猪后腿肉,七分瘦三分肥,口感要爽内含肉汁。
在《绝代商骄》里也提到了,细蓉的传统做法,实际上就是手工面线,需要用一根大木棍敲打面团直到起筋,然后再制成如发丝般纤细的面条。
新疆曲曲:吃的是肉汤
羊肉是新疆美食的基础。所以在新疆吃馄饨,变相吃的仍是羊肉的味道。
曲曲的包法和馄饨一样,都是在一个小块方形面皮里,包上各自喜爱的馅料。国内各地包出的形状基本上是在“莲花形”和“金元宝形”基础上略有差异,新疆维吾尔的曲曲就类似于“金元宝”形状。
新疆维吾尔曲曲的馅料可谓独树一帜, 先将肥羊肉切成肉泥,拌入葱沫、胡椒、孜然、盐巴等,加入少许肉汤与肉泥一起搅拌、调和,最后包在面皮里;丢进开水锅后再加一些羊尾巴油丁丁;出锅盛碗,再在碗里加一些香菜、醋、油泼辣子,即可食用。
不管是哪儿的馄饨,热腾腾的模样总是让人充满欢喜。小小的馄饨,大大的乾坤,在馄饨的世界里我们得到的是温情,是食物带来的善意。在街头破落的小店坐下,看着老阿姨抓一把馄饨丢入那高起的锅中,然后盛出送到你的面前。
不论你在哪个城市,身处什么样的角色,都能轻易接收到这股善意。
互动:来聊聊你家乡的馄饨吧!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