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7年12月,项羽挥师入关,杀秦王子婴并屠咸阳城。《史记》曰:“(楚军)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秦地昔日繁华的都城在大火中沦为焦墟,据说传闻中神乎其神的阿房宫也毁于此。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学者估计,截至前212年,“大咸阳”的峰值人口已突破140万,其中有约1/3为秦始皇下令强行迁入的六国贵族和天下豪强(“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面对这样一座空前繁华举世瞩目的帝王之都,项羽居然下了屠城令。如今一种主流观点认为,项羽之所以要赶尽杀绝,其中有个很重要的目的便是炫耀胜利者的功绩,其实倘若把这段历史拆开来看,其中有一种颇为惊悚的解读:这场惨剧恐怕是被精心掩藏起来的谋杀。
这种观点建立在一个时代背景之下:众所周知,孔子老人家一辈子都在致力于恢复的西周礼乐制度,然而对大众而言,这种制度根本上是残酷的。所谓“礼”,指的就是要明分社会阶层,而“乐”则是合同共融这套等级秩序。然而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差距的,阶层的分明固然有利于统治者维系政权,但总体来看,制度的分明势必会造成利益分配的严重倾斜,况且是在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的先秦时期。天子贵胄过得越舒坦,平头老百姓往往就越难受,长久以往,不闹点矛盾出来才是见了鬼。
礼乐制度也直接带来了一个十分严重的后果,那便是“出身决定一切”。《三国演义》里就有这样的刻画:刘关张三兄弟救了董卓一命,后者刚开始还面带感激,一问对方无官无爵,再问出身卑微,当场一甩脸就懒得搭理了。要知道,比起春秋战国时期,汉代社会阶层已经出现了一定的松动,这种歧视仍如此严重;事实上,摆到秦朝末年各路人马搞事那会儿,你但凡有点出身再加一点野心,可能就当真把成功拿下一半了。
这话绝非妄谈,咱们不妨来看一组对比:齐国王室成员田儋决心搞事,当即亮出身份,当地土豪乡绅连同平头百姓无不依附,田氏复齐简直顺理成章。背景没这么硬的陈胜的境遇就大不一样了,虽然他是那会儿反秦起义的元老级领袖之一,自己还建立了“张楚”政权,显赫一时,但传统的贵族就是看不起他,甚至有些诸侯还暗中排挤,例如我们刚刚提到的田氏,就曾把陈胜手下兵马往齐地外撵。
在那个年代,出身就是这么管用,鲜为人知的是,表面看上去根红苗正的楚国贵族项羽,其实也深受出身问题所困。《史记·高祖本纪》在记录旁人对项羽的描述时,居然出现了“僄悍猾贼”这样猥琐的词。把“自家人”说得如此不堪,却称“对手”刘邦为“独沛公素宽大长者”,有人还推测刘邦是舜帝的后人。由此可见,楚国贵族很可能当真不怎么待见项羽。除了项羽屠城等劣迹为人不齿外,有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出身:项羽祖上本是项国人,而项国长期又鲁国控制。前256年,鲁国被楚国所灭,即便项燕靠战功成为楚国勋贵,项家在传统的楚国贵族眼里,恐怕也顶多算是“爆发户”。
要命的是,从很多细节中我们就能看出,号称“霸王”的项羽其实只是个玻璃心。在攻下咸阳后,有人劝他不妨就在此称帝。当时的关中十分富庶且有险可守,加上始皇帝多年来的经营,咸阳已颇具帝都气质。结果项羽一听,几乎是想都没想就拒绝了,给出的理由还令人有些哭笑不得:老子费了半天劲儿才打下的江山,这事不能衣锦还乡让大伙儿都看看,这岂不是亏到家了?(“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有人嘲笑他“沐猴而冠”,徒有其表,项羽当场就把那人扔锅里给煮了。
从这个细节我们就不难看出,对项羽而言,攻城略地是一码事,天下又是另一码事;相对于后者,他的心态还是十分“屌丝”的。对于许多人而言,这种心态并不会随着自己事业的成功而消除,相反,随着身价的不断攀升,越是有能力、越自负的人反而更容易受其所困,甚至不惜做出一些可怕的抉择来掩饰自己在某些事情上的自卑。
另外,咱们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问一个很普通的问题:刚刚所说,帝都“大咸阳”号称拥天下贵族豪强数十万众,出去买包烟的功夫,路上碰到的有头有脸的人物恐怕都能凑一桌麻将,项羽在这里搞屠杀,就不怕一不小心把自己人给误伤了?况且战国时期的那些贵族,除了被嬴政贬为庶民或是流放的,剩下的也只是软禁于咸阳,而恰恰是在项羽屠城之后,这个群体便渐渐从历史舞台上谢幕了。那么,这些贵族去哪了?我们不妨做个假设:他们都被项羽杀了。
我们之前讲到,作为“楚霸王”的项羽恐怕并没有旁人看上去那么光鲜。楚国芈氏贵族不怎么待见项羽不说,他们还更倾向于支持刘邦。这样一来,项羽就被置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按照正常程序,新一代诸侯打着“复国”的旗号搞事,如今暴秦被诛,旧贵族理应各自还都。这些人可都是曾经的掌权者,正儿八经的贵族,即便被扶上王位作为傀儡,他们在故地拥有的声望和号召力,对权力的实际掌握者而言都是定时炸弹;项羽的处境只会比这更糟。自己打下来的江山凭啥让别人再去享受,或是白白分给被人一块?与其留着这些变数,不如一了百了。这一点,从其对楚后怀王熊心的做法上便可见一斑。于是,项羽便如法炮制,屠尽了当时的“世界之都”咸阳。
令人细思极恐的是,有史可察的有关项羽屠城的记录就多达5次,另有一次屠城未遂,往后一代又一代史官提及此事却总有“就事论事”的意味,总体而言,对项羽的正面评价往往多得多。而秦将白起也搞屠杀,人们的评价就不一样了,甚至这把火还烧到了主子身上,成了证明“秦国残暴”这一命题成立的铁证。事实上,这个问题并不难解答。
当项羽引大军入函谷关时,他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代表整个新贵族阶层,要作出一个可怕的选择:如何处置那些老贵族?是把他们迎回来当吉祥物,还是就地做掉一了百了?于是,眼看秦王朝即将颠覆,旧贵族们在咸阳城的软禁地美滋滋地等待救援时,他们发现迎接自己的不是马车而是屠刀。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屠咸阳一事是新诸侯们默许的,包括刘邦在内,在他们那个阶级,权力是最无法抵抗的财富。从这个角度考虑,咸阳之屠在历史的那个时间点上一定会发生,无法幸免。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