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凌
那年端午母亲说想要试着包些粽子,在此之前,每年过端午都是外婆包好了粽子,让母亲过去取。然而随着父亲的一纸调令,我们调到了另一个陌生的城市,相隔千里,过端午的时候,吃不到外婆包的粽子了。
在那样一个年代,远不像现在这样,应时的产品随时都能买得到。那时过端午节,想吃粽子,全靠自己在家包。当我对母亲说想吃粽子的时候,母亲轻叹了一声说:“到哪吃粽子啊,咱们才来这,人生地不熟的,今年端午就不吃粽子了吧。”
可我非要闹着吃粽子,无奈之下母亲只好买回为了粽叶,又买回了糯米。那时又没有电话,不能打问外婆。母亲又不好意思找别人帮着包,于是只好问了她的一个同事,同事大概将包法告诉了母亲,于是母亲便开始动手包粽子。
母亲先将粽叶洗干净,而后将泡好的糯米放了进去,可是用绳子捆的时候,怎么也捆不好。倒是父亲,将粽子接了过来,在外面又包了一层粽叶,使劲地将绳子往上面捆,看着捆得怪模怪样的粽子,母亲叹了口气说:“这以往看你外婆包的时候,那么轻松,怎么轮到我了,硬是包不好。”
三十多个粽子,母亲用了一天的时间,当一个个粽子摆进锅里时,我期待着蒸熟,便可以吃了。等啊等啊,天都黑了,粽子终于出锅了。可是当母亲将锅盖揭开时,傻眼了,那哪是粽子啊,分明是一大锅糯米饭,粽叶散开了,糯米漏着到处都是。
也就在那一瞬间母亲哭了,父亲连忙安慰道:“这一样可以吃啊,多香啊。”于是他拿起了锅铲将粽子给铲了出来,一人一碗。虽然粽子看起来实在是不好看,但是饥饿难耐的我还是大口地吃着。
那个端午是我永远都不能忘记的,不仅是因为那锅粽子饭,还有母亲在那一天哭了好几次,她知道她想远在千里的外婆。她埋怨父亲不该调到这里,不然也不会在最困难的时候没人拉上一把。
那年端午后的一个月,外婆居然来了,当我放学回到家时,远远就闻到了香味。那是粽子,粽子的香味。一进门看到外婆的时候,我高兴地要跳了起来。那天外婆和母亲聊了许久,她对母亲说这人往高处走,水才往低处流,到了大城市,远比留在小县城要好。
也就是那次,母亲在外婆的指点下学会了包粽子,多年后,我们在这个城市扎下了根。事隔多年,母亲还能想起那年端午,她说如果没有外婆,说不定当时的她会离开父亲,回到那个小县城,正因为外婆的到来,才让母亲意识到,凡事要多往好处想,不能事事都想着依靠父母。
如今每逢端午,母亲会包一大盆粽子,每到这个时候,她也会给外婆打电话问候她。当然情况允许的时候,我会亲自开车带着母亲回去看外婆,时光的流转,年近六十的母亲,已然将这个城市当成了自己的故乡。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的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刊用。
请关注转发。
投稿邮箱:gdb010@163.com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