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好时光,每天听见有趣的苏州。
《红楼梦》之所以经典,是因为百年后的我们仍然可以在这本书里看见自己生活的影子。
当然了,经学家看见的是《易》,才子看见的是缠绵,而作为普普通通的吃货,我们看见的当然是里面的美食。尤其是身在江南的苏州人,更会觉得亲切。
史湘云在搬来贾府长住前,宝玉吩咐袭人去给她送盒吃的,简简单单的小食盒里就装着苏州人再熟悉不过的两样水八仙:新鲜的红菱和鸡头米。
鸡头米是水八仙中数一数二的贵族,即使到今天一斤剥好的鸡头米单价也可以轻轻松松突破百元;而红菱显然接地气得多,是夏秋之际江南百姓的心头之好。
苏州的红菱又叫水红菱,属于菱角的一种,说起菱角在广大的南方地区都是比较常见的水生植物,长什么样的都有,两角的、三角的甚至没有角的,红的、绿的、黑的……五花八门。
古时候人们非常细致,每一种长得不同的菱角都有自己的称呼,比如说两个角的菱角才叫做菱,三角、四角的都叫做芰。
民间对它还有不少特别的称呼,有两只小角的是沙角,角比较圆润的叫馄饨菱或者和尚菱,那些野生且四角的则称呼刺菱,还是吃瓜群众的想象力丰富啊。
要说颜值苏州人肯定还是心水自家的水红菱了,就像一幅水墨画里点缀的鲜红,所以她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苏州红”。
除了那一汪天赐的太湖,苏州也有的是河荡,因此每年立秋后,红菱是再常见不过的作物,采红菱也成为江南一景。
人们会乘着木制的菱桶,单人坐在里面飘浮在水面上,俯身前倾采摘红菱,每次听到那首欢快的歌曲《采红菱》都忍不住想要亲自去体验一把。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这句诗哪怕没来过苏州的朋友都会有所耳闻,而其实后面还有这样的句子“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立秋后苏州的夜晚已经明显变得凉快了,街边沿河的小摊贩们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夜市,借着街上小店昏黄的灯光,放眼望去都是白藕红菱的样子……
至少在唐代苏州的红菱就很出名了,白居易在苏州当了几年刺史要离开前,除了收拾行李外,还想着带一点特产走,于是特意带走了一种叫“折腰菱”的红菱,据说这种红菱在当时非常名贵,口感香甜脆爽,堪称极品。
现在虽然再吃不到白居易当年带走的那个品种,但苏州地产的水红菱依旧让食客动心。
个头不算大,红艳的外皮既软又薄,轻轻用手指划拉一下就可以破开口子,露出里面嫩白的果肉来,这种美味当然是直接生吃最好。周作人就专门在文章里强调“水红菱只可生吃”,肉质细嫩多汁,味道甜美。
老苏州还有“鲜菱宿藕”的说法,可见红菱也非常娇贵,采摘好了就要立刻吃掉,要是隔了夜味道就非常“推板”了。
苏州诗人车前子有一篇《红菱艳》,在里面他说水红菱的红,像新开的羊毫毛笔饱蘸胭脂在宣纸上一笔洇出,很有水墨画的意蕴。他甚至把红菱比作是江南的肚脐眼,乍一听有些奇怪,仔细想想倒很有意趣。
除了生吃水红菱当然还有许多其他做法。煮熟了的老菱角吃起来完全换了一种口感,吃口香糯,别有风味,难怪也有人叫她“水栗子”。
过去每当红菱上市都会有人专门收购老菱角,他们会在洗净之后把菱角倒入一只特制的大号紫铜锅里焐烧熟,就叫“铜锅菱”,像葑门横街等地方都可以见到这样的场景。
红菱当然也可以做菜,她和莲藕经常在一起搭档,再配上鸡头米炒个虾仁就非常的有苏州味道,她还能研磨制成菱粉,用来做菱角糕。
在夏天的暑气还没消退的时候,茶余饭后,剥一盘水红菱当做零食,既好吃,又雅致,不愧是地道的苏式生活。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