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四川恩阳古镇提糖麻饼(巴中恩阳提糖麻饼图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2-02 07:21:53
导读

“早也恩阳河,晚也恩阳河”,因水而生的恩阳,历史上是川东北著名的水码头。米仓道不仅给古镇带来了繁荣,也让恩阳产生了一道具有北方风味的特色美食——提糖麻饼。形如满月、色泽金黄的麻饼,黄而不焦,皮酥心脆,香甜化渣,寓意甜甜蜜蜜,和谐美满。做提糖麻饼据说有七十二道工序,道道精细、要求严格。主要有选料、配料、做饼、烤饼等。选料要选上等的精面、糯米、大麦、红糖、芝麻、麻油、香油等八种全天然原料。配料时,先将

“早也恩阳河,晚也恩阳河”,因水而生的恩阳,历史上是川东北著名的水码头。米仓道不仅给古镇带来了繁荣,也让恩阳产生了一道具有北方风味的特色美食——提糖麻饼。形如满月、色泽金黄的麻饼,黄而不焦,皮酥心脆,香甜化渣,寓意甜甜蜜蜜,和谐美满。

做提糖麻饼据说有七十二道工序,道道精细、要求严格。主要有选料、配料、做饼、烤饼等。选料要选上等的精面、糯米、大麦、红糖、芝麻、麻油、香油等八种全天然原料。配料时,先将芝麻炒至略带黄皮,再将大麦放在簸箕中润湿,放在向阳处待发出寸许的麦牙,把麦芽晒干与糯米混和后粉碎,用特殊的方法提取麦芽糖。还要把红橘皮煮烂放在白糖中腌制待用。做饼时,将精面发好,内上红糖、橘饼、麻油、香油,外上麦芽糖、芝麻, 整个过程不沾半点生水。烤饼时,用上下两层炭(木炭、杠炭最佳)火同时加热,烤到恰到好处时出炉。工艺的要害,就是掌握这个火候,传人的绝活也在这里。

传统手艺保持单传

3月28日,早上7点,疾驰的车流,穿梭的行人,恩阳街道已经十分热闹。步入古镇,一抹朝阳斜照屋顶,透过树木将阳光洒向街道。很多小店还没有开门,而在正街91号,尹仲荣等五个人已经劳作了4个小时,而且将一直忙到当天晚上了9点。

“以前是我舅爷爷做,我也学了这门手艺,但为了生计,一直在外打工。”尹仲荣是目前恩阳古镇唯一一家做提糖麻饼的师傅,他的舅爷爷也就是他的师傅林富峨。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寒,11岁的尹仲荣小学五年级还没有读完就辍学跟着林富峨学艺。据他回忆,那时候的麻饼还不象现在这么好卖,在家做好后,要顶着簸箕上街去吆喝着卖。就这样,他跟着师傅顶了六年的簸箕,也把麻饼手艺学会了。但是由于行业规矩,有师傅在做生意一天,徒弟就不能做相同的生意,为了生计,16岁的尹仲荣就外出打工去了。

“麻饼手艺是一代代单传,师傅就带了我一个徒弟。”几十年前,林富峨去世了,提糖麻饼一时间在古镇上消失了。

古镇上的“麻饼夫妻”

采访时,与尹仲荣一起做饼的一位大姐与他配合相当默契,一个你揉面一个备料,一个上馅一个推饼,甚至都不用言语和眼神的交流,他们总是能无缝衔接。就在记者甚感惊奇的时候,旁边一位正在烤饼的工人说:“他们就是麻饼夫妻。”

“我和他就是在他师父那里认识的。”尹仲荣的妻子唐玉荣介绍,当林富峨年纪越来越大时,他们家就请她去照料老人的生活,当时没有工资,给出的条件是包吃包住和免费学手艺。就这样,唐玉蓉在林富峨家里第一次见到了学艺的尹仲荣。就这样慢慢熟悉并有了好感,最后成为了夫妻。

林富峨去世后,尹仲荣和妻子就继承了师父的手艺,在恩阳做起了麻饼。通过他们的努力,2014年,提糖麻饼制作技艺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尹仲荣和唐玉蓉成为了仅有的两位传承人。尹仲荣表示,在他这一代,还是会继承祖训,保持单传。等他做不动了,儿子才会接手。

如今,通过古镇旅游的带动和多种方式的推广,麻饼的需求越来越大,他们夫妻已经忙不过来,所以,他们邀请了佘万国夫妇和张春华加入他们的团队。他们五个人隔天做饼,做饼的当天基本要从早上3点一直忙到晚上9点,一天要做2000个麻饼。

(巴中新报)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四川恩阳古镇提糖麻饼(巴中恩阳提糖麻饼图片)链接:http://www.esxun.cn/news/41299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