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坪有三绝,分别是斑鸠菜汤、油底肉和油炸爬沙虫,这三样不仅味道好,而且营养价值高,特别是爬沙虫,不仅是一种滋补食品,也是一种药品,有动物人参的美誉。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咱们华坪的“三绝”。
美味的树叶——斑鸠菜
当你踏青来到以煤炭产业、晚熟芒果闻名的滇西北小城华坪,当你进入小城熙熙攘攘的集贸市场里,你就时有看见地摊上用塑料布堆着的一堆一堆的油绿绿的树叶嫩尖。它是什么呢?它是华坪特有的一种落叶乔木“斑鸠树”的嫩叶,华坪人叫它“斑鸠菜”。 其实这样的名字,是名不符其实的,因为它与禽鸟“斑鸠”一点关系都没有。而问及老辈也不知缘何而得此名了的。说是“特有”是因为就算同一个丽江市,其它几个县,这种树都是少有或者没有的。
斑鸠菜在春季是其他蔬菜价格的十几倍。在最贵的时候达到了每公斤40元。也许你会认为适宜斑鸠树生长的土壤很少,才如此昂贵。但其实在华坪这片小小热土上的公路边、田间、房前屋后你都能看到斑鸠树的踪影。它对在这座小城的这片土地的适应性是很强的,也像华坪的芒果一样,吃完后的一个果核扔在地上,没有土,没有水都能生出根发出芽。只是因为斑鸠菜季节性强,加之其他地方的人对它的认识不足,也不便运输,所以它算不上是经济林木。除了小城的人会吃,爱吃,其他的价值就是微乎其微了。所以人们也很少种植。也算是因人制宜了它的“稀贵”。
其实“斑鸠菜”和鱼腥草、薄荷、香椿、茴香一样都是有着特殊的气味的,不可能让你一下子就马上接受的。它没有烹饪时,闻起来是一股闷味,而吃起来的感觉就是苦味、涩味了。 “斑鸠菜”的食法很简单,一般都是以荤汤煮食佐之以辣椒蘸水。那独特的苦味、涩味对小城的人来说却是美味,家乡味!而如果你爱上这个城,坚持留在这里,多次品尝它后,你就会喜欢上它这独特的味道了,也会在日久中明白它是为何如此身贵了。
舌尖上的美味——油底肉
在小编的家乡每年的冬天都要杀过年猪,宴请亲朋好友在家中小聚,喝酒吃肉。一是为了慰劳一家人一年的辛苦,二是为过年准备,三是为来年储备食物。那么问题来了,吃不完的肉怎么保存呢?于是我们聪明能干的祖先就创造了保存肉的方法,并且把这种肉叫做油底肉。
油底肉的产生,源于一次不得已的偶然 。有户人家的一头大架子猪在山上不幸坠岩,跌断了腿,不得不宰杀。但恰逢六月炎天,不是腌制腊肉季节,山村又偏僻,距市场太远,吃不完,腌不了,要腐烂,怎么办?主人无奈,想出个法子,将就着猪的油把肉炸黄,装进陶罐,埋入土中。一月后,家里来了客人,主人取出罐中肉,蒸热相待,肉香味扑鼻,格外糍糯。此法流传开来,成为一方独特的风味菜。
生活在华坪坝区的各族群众,每户人家都会制作油底肉。油底肉是百姓人家餐桌上的一道美食,是在炎热的夏季,为了防止猪肉腐烂变质而研制的一种对肉食品保鲜的储藏方法。油底肉因肉醇香、肥而不腻、软而不绵,色香味俱全、口感极佳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油底肉是华坪招待亲朋好友,远方贵宾的家常菜,食用方便,可以切片蒸、炒、煮做出不同的味道来。现在制作技艺得到广泛传承,社会认可度高,在市场上均有出售,已经成为县文旅局推介的美食。
考验勇气的小虫——爬沙虫
如果说油底肉的发明显示了华坪人的聪明,那么,爬沙虫的发现则显示了华坪人的勇敢气质。爬沙虫寄居在环境、水质较好的河沟里,因为平时都蛰伏在石块下面的沙土中,所以人们就叫它爬沙虫。据当地居民介绍,冬末春初,爬沙虫便开始在河里大量出现,盛夏来临,爬沙虫就变成成虫飞走,秋天来时,又到河边产卵,继续新一轮的繁殖。
爬沙虫外表凶猛,它的前蜇还会蜇人,要制服它,需要几分勇气,而要吃下它,更需要十二分的勇气。爬沙虫在遇到危险时,往往会卷成一圈,然后顺水逃走,有人就利用这个特性,并不去一条一条捉,而是利用水的流动,在下游让爬沙虫一一落网,运气好的时候,一个人一天就能捉到一桶。捉爬沙虫让很多人退避三舍,加工爬沙虫也会让不少人起鸡皮疙瘩。先用清水洗过几次,还要用盐清洗,再用开水烫死虫子,掐掉虫子的内脏,就可下锅了。
爬沙虫有多种吃法,最常见的是油炸。当油温达到需要温度时,把虫子倒入锅内快速油炸一分钟,然后捞起放置几分钟,待水分随热气蒸发干后再次下锅,直到酥脆时起锅放盘。爬沙虫属高蛋白的昆虫,是很好的蛋白质补充食品,素有动物人参的美誉。
其实,在其他地方的类似环境里也有爬沙虫,也有人吃爬沙虫,但只有华坪人才吃出了一种文化。每当外地客商到华坪商谈业务,华坪人便端出爬沙虫考验这个人的胆量和勇气。因此,外地人也常常在小虫子的面前留下了许多笑话,成为了华坪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每种生物都有适应它生长的土地、环境。也有对它情有独钟的人们。华坪“三绝”是这个边陲小城独特的菜,也是小城人独特的爱。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