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案件之所以被大家关注,因为它有几个特殊的标签:北大、高智商、弑母、失踪、男模。当这几个标签组合到一起,带给大众的不只是惊愕和疑惑,还有更多的是心理的冲击和观念的挑战。
我们心中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何一个在别人眼里的“乖娃娃”,会做出这般有悖伦理、突破道德底线的事?
案件的发生似乎再一次印证一个道理:天才和疯子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根据吴谢宇在案前和案后所表现出来的高差异、高反常,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从弑母开始,他的“本我”已经完全战胜了“超我”。
01.“本我”与“超我”的博弈
这里需要给大家介绍几个心理学中的概念:“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id):位于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是人格的生物面,遵循“快乐原则” 。 自我(ego):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个体意识到其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使个体为了适应现实而对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社会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超我的力量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遵循“理想原则”。简单来说就是,“本我“只在乎快感,不在乎责任与道德;”超我“一心只追求道德理想,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自我“则在本超二我之间努力调和,使一个人在既能满足自己一定需求的情况下,又不为社会道德所指责,且努力向理想进发。
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
吴谢宇在别人眼里是一个自律、专注、早熟、聪明、理智、热情、情绪稳定、追求完美的人,甚至别人找不出他一个缺点,从小到大他都是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也就是说他从小到大表现出的都是“超我”。
在人人都称赞表扬他,以“天才”“宇神”的名号称呼他时,他心里得到了极大地满足,这样的积极反馈也反过来促使了“超我”在他心里地位的提升,行动上更是要求“完美”,做公认的“楷模”,继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做楷模—受表扬—心里满足—做楷模,人性的弱点在他身上似乎完全被隐藏了。
但是每个人都有“本我”的存在,只是对他来说“本我”被完全压抑了,但是潜意识里“本我”在不断的积蓄力量。
不是他没有缺点,而是他一直活在伪装之下。就像一个演员,别人演一时,他却想演一生。这么一个近乎完美的好孩子,其实是个高度压抑的伪装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吴谢宇的阅历得到提升,特别是上大学后,他开始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接受着不一样的观点,自己之前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他开始矛盾,开始怀疑自己,伪装的痛苦感也越来越明显。
加之在北大学习期间,学业压力超乎寻常,根据吴谢宇好友最新透露,吴谢宇和室友经常学习到深夜3、4点,第二天7点起床占教室座位。长期的重大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超我”的状态保持困难,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表现优秀,也总有失落、沮丧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是他怀疑“超我”最严重的时候。
他曾对好朋友透露出想要自杀的念头,从这点可以看出:其实他的内心也是十分痛苦的,他没有很好的调解“本我”和“超我”,两者在不停地斗争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斗争也越来越激烈。
后来,“本我”越来越占上风,最终突破了道德底线。就想火山喷发一样,他周密计划,残忍地将母亲杀害,在母亲死后,又迫不及待做了她生前可能最厌恶的两件事:骗钱和招ji(可能向ji女求婚)。
吴谢宇完全像是解放了自己被压抑二十多年的天性,他终于不用再继续伪装下去了。
02. “本我”的力量异常强大
为什么最后“本我”能够占得上风?
那是因为,“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是生物性冲动和欲望的贮存库。本我由各种生物本能的能量所构成,完全处于无意识水平中,它会不顾一切的要寻求满足和快感,这种快乐特别指性、生理和情感快乐。它是人出生时就有的固着于体内的一切心理积淀物,是被压抑、摈斥于一时之外的人的非理性的、无意识的生命力、内驱力、本能、冲动、欲望等心理能力,也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兽性”。
看到这里,可能人们能理解他骗钱和招ji的做法,但心中还是有疑问:为什么非要杀害自己的母亲?
因为在他的意识里,母亲是他“超我”的重要来源和“本我”的巨大阻碍。
这就要从母亲的教育说起。(其实,跟其父亲的教育也会有很大关系,本文主要分析其母亲的教育)
吴谢宇的母亲谢天琴,在众人心中是这样一个道德楷模的形象:清高、保守、忠贞、刻板、道德洁癖、原则性极强。谢天琴无形中也以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孩子,关于学习、关于成功、关于交往、甚至关于性。
吴遵照他母亲的意愿,以少年楷模的完美人设活着,成为多少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却压抑了作为一个孩子的天性。
让一个天性自由的儿童去从接受这些道德高标准,内心是非常压抑的、非常痛苦的。一个童年几乎从来没有经历过顽皮、淘气、放纵时光的人是可怕的。
吴父去世,吴母变得焦虑、易怒,把全部注意力和希望放在吴身上,让吴承受了巨大压力,却又无处排遣。
从案发后吴谢宇所做事情(骗钱、招ji、买彩票、当男模)我们可以看出,他和母亲的很多观念都是截然相反的,内心的“本我”一直蠢蠢欲动,而每次都会因为母亲而压抑下来。
母亲的清高让他不敢拿别人好心捐献的钱,不敢谈论、接触跟性有关的东西,不敢做任何在母亲眼里算是出格的事情。可能一遇到那些事情,他就会想起母亲的教诲,一开始他会认为母亲说得对,我应该按着母亲说的做,但是当“本我”战胜“超我”时,他会反过来认为母亲对他压制太多,让他成为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这一切都是母亲的错。
所以,要想彻底摆脱这些矛盾,他就得和母亲有个断绝,继而走上了那条极端的道路。
03.教育反思:要适度释放“本我“
虽然这个案件还没完结,但种种证据和迹象表明:悲剧的发生跟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教育的目的并非培养高智商的人,而是为了培养人格健全的人。而人格健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心理学上有这样的阐述: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有心理学家说,家庭是“人类性格的工厂”,表明了家庭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喜欢互相拿自己的孩子作比较,生怕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只要求孩子“要努力”“要优秀”“要成功”, 从来不问孩子开不开心,不问孩子幸不幸福。可是父母所谓的“成功”不一定就是孩子想要的“成功”,很大程度是他们将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强加给下一代。
父母的这些期望无形中使孩子生活在充满压力的生活环境中,容易产生心理恐慌、焦虑以及逆反等各种不良心理,这些都将严重阻碍孩子正常的身心健康发展,等到孩子“爆发”“崩溃”、出问题时,才后悔莫及。
一直以来,应试教育以“分数”“升学率”为第一位,而忽略个人心智成长,长时间如此,让部分孩子变成了思想上“人云亦云”、心理上“黑灯瞎火”的人。
适度地释放“本我“,才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孩子莫做人上人,莫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
这告诫我们,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上,不要刻意站在伟人的高度上去提要求,不要作为旁观者去客观批判,而应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在理解、同情的基础上讲述、教授做人的道理。学会适度释放孩子的“本我“,孩子该玩的时候就放心让他玩,该哭的时候就放声让他哭,该走的时候就放权让他走。
父母的关爱做到位了,孩子自然能够感受到爱,也能从心中生出爱的种子。
愿看到文章的每位父母能够反思自己,既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也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孩子的人格养成。
最后,这个案件属于极端小概率事件,大家不必恐慌不安,但其中折射出的教育缺失问题值得大家深思。
阿黎心理,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阿黎还要悄悄告诉你:“点赞加关注,每天有进步哦!” 拓展阅读:女大学生为救同学身中8刀: 姑娘,是什么让你如此勇敢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