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云南的米线以价格低廉、味道鲜香成为遍及全国各地的平民美食,在很多地方的大街小巷,卖米线的小饭店随处可见。三四块钱的价格,有汤有青菜,再加两个鹌鹑蛋,小小一锅营养挺全,再加个烧饼夹菜或者白吉馍,便成为许多人的一顿快捷美餐。然而据业内人士爆料,市面上的高汤米线,许多并非真正的高汤,品质很可疑。不仅是米线,在一些中小餐馆里的汤羹类菜肴中,使用调味品勾兑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
高汤米线这样出炉
根据一位业内人士说,正宗的米线,应由汤、荤素配料和米线3部分组成。制作时通常用大瓷罐一个,先放熟鸡油、味精、胡椒面,然后将鸡、鸭或排骨等熬出的汤舀入罐内备用。接着再把生肉片、鱿鱼片、火腿等荤配料放入,加热将生肉烫熟,然后再放入青菜、豆腐皮等素配料,最后加进米线煮熟后即可端上餐桌。
而目前一些商家经营的高汤米线,却不是用鸡、鸭或排骨熬汤的。所谓的鸡汤米线里的高汤,并不是用鸡熬出来的,而是用一种叫做“鸡骨汤粉”的添加剂兑水配制出来的。1公斤装的“鸡骨汤粉”可以勾兑出5公斤左右的高汤,再加上少许的“浓骨汤粉”,以及一两滴“一滴香”,这3种“原料”搭配就勾兑成了一锅香喷喷的米线高汤。
米线则是由批发市场的人直接送货上门,“真正的米线应该是米粉做的,要吃新鲜的才好,但是市面上却很少有米线店是现做米线的”。
勾兑的“高招儿”
在调味品市场上,要找到这种人工调味剂并不难,纬三路的批发市场和北环的调味品市场是集中采购地,许多店家经营食品添加剂。味精、鸡精是大路货,鸡粉、骨粉、牛肉粉、虾粉、浓汤宝、香油精、辣椒精……凡可以想到的味道,这里都可以找到,想做什么都很方便。记者拿起一瓶调汤用的“一滴香”,外包装上标注的成分是:氨基酸、植物萃取油、香精。一斤装的一瓶,只要数十元,一锅汤加一两滴,便可以做出香喷喷的浓汤了。还有一种鸡骨汤膏,店主介绍说,将水和汤膏按100∶2的比例调和,就可以熬制一大锅高汤,并且还有海鲜、猪骨、牛骨口味的可供选择。如果感觉味道不够,还可以加一些猪骨粉或者鸡骨粉,这样调制出来的米线汤不但汤浓味鲜,而且香气扑鼻。
河南省餐饮协会副会长、中国烹饪大师李志顺介绍,目前市面上的食品添加剂有数十种,各种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香精、味料大行其道,让烹饪变成了一件完全失去技术含量的勾兑工作。米线、火锅、大虾、街头小推车卖的所谓“啥啥煮”,都是食品添加剂发挥的舞台。工业辣椒素取代了真正的辣椒,在一些鸭脖店里使用,也不再是秘密。川粉、水晶粉、皮冻等,透亮又筋道,久煮不烂,则是化工胶的“功劳”。
河南省餐饮协会副会长、中国烹饪大师樊胜武对食品添加剂的混乱市场也深有感触。他说,这些东西在许多小餐馆、小饭店有相当大的市场,尤其卖米皮凉皮酸辣粉的小店及小火锅店之类的,“隔多远都可以闻到扑鼻的香气,味道浓烈得很”。吃大虾的食客们都有体会,剥过了大虾,回家怎么洗手味道也去不掉,第二天还能闻见。
目前食品添加剂有相当大的市场,经营商家也不少,有外地的有本地的,有些做得相当大,时常有厂家来店里推销,号称“采用了他们的产品可以解放厨师”,还有很多厂家找大厨做代言人。这种东西不符合烹饪的原则,不利健康,也不符合商业道德,在有良心的商家那里是没有市场的。
解放厨师还是利益驱使?
正是利益驱使,使食品添加剂在一些小饭店内大行其道,烹饪就是勾兑,锅里撒一袋粉剂,滴一滴香精,跟冲方便面一样,什么味道都有了,就是没有了食品安全和健康。
而真正的高汤,其制作是相当费时费料的。火锅好不好吃,汤底很重要,店里专设有料房、汤房,每天都有专人处理原料,熬制汤底。高汤、清汤、菌汤、鲜汤、番茄汤等,都是专门熬制的,高汤就是用牛大骨、鸡、鸭等熬制。不仅在选料上要真材实料,熬制的火候把握、时间都有严格的要求,“每种汤底熬制至少费时3小时,最好的汤要熬制8小时”。熬制过程中还要去掉浮沫、杂质等,最后才能出来一锅香喷喷的纯正高汤。这些,自然增加了原材料、人工成本,与勾兑汤相比,“成本费用至少高出40%”。即便这样,在注重品牌的大酒店内,食品添加剂仍然被一些讲究商业道德的商家视为雷区。
有业内人士透露,食品添加剂的制作是将碎骨头、下脚料打成碎末,再加一些化学添加剂制成。目前国家法规对食品安全有大政而细则尚不完善,关于人工添加剂,对其使用量没有明确的规定,监督监管也基本是个空白。我们在消费的时候还需睁大眼睛,保护自身的安全。
食品添加剂烹饪的菜肴,其味道几可乱真,但也并非不可分辨,通常真正原料烹饪的香味,淡雅柔和,而添加剂烹饪出来的味道则是浓烈刺鼻的,切不可单单逐香而食,最好到正规店里去消费比较放心。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