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惯例起棺时间响工吹奏、鸣号声起,先把棺木抬到院外街口宽阔处捆好之后,棺木前小桌上摆放供品、香炉,烧纸、祭奠,接着“绕灵”。鹅城过去棺木抬到大门口后,还要举行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事情,即“绕灵点主”。孝子焚香、净手,下跪启椟(装神主的盒子),绕灵左三圈右三圈后,由家族当中德高望重的族长之类的人担任点主官,点主官把长子左中指针刺出血,新毛笔蘸血点在神主上,原写的“xxx神王”的“王”字上加一点便成“主”。这个仪式像现在追悼会上致悼词一样严肃庄重,点主以后亡者的亡魂就会升天,犹如神在,好像丁兰刻木为亲,其孝至矣。点主官口中念念有词“一笔擎起点上天,孝门家下子孙贤,王字头上加一点,世代荣华万万年;王字头上加一笔,儿孙代代出贤人。”从此亡魂上升赴主,乃真如神在,正式成为家堂、祠堂岁时祭拜的牌位了。现在这种习俗已经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成为老人们口中的古话了。
不定和尚的则长孙扛引魂幡在先,响工随后吹打,孝子女、孝媳裹着收头(娘家送的布匹或毛毯)在后围着棺木左绕三圈,右绕三圈完毕,孝子拱手作揖恭请人主烧纸祭奠。与此同时在棺材前方焚烧纸马,孝子最后烧纸,由长子下跪头顶“教子盆”叩头后把“教子盆”摔碎于路上,俗称“打瓦盆”。
和尚则早上大起棺,坐法台念打,撒散五谷,围棺左转三圈、右转三圈,点纸起灵。阴阳先生则斩殃、打灰碗,然后把斩殃刀砍扎于大门旁木柱之上。手提一只公鸡(叫引魂鸡)在先或把引魂鸡缚以棺材大头,棺木、纸扎随后,家中男女哭哭泣泣紧随其后,一路上抛撒纸钱,响工不时鸣号。族中老者或孤寡人在起灵后,打扫灵堂谓之“扫殃”。然后,担着浆水桶、箩头(内置脑头捞饭、遗饭罐、万年灯(麻油碗)、童男女、灵前收拾下的祭品之类的东西)跟在送葬队伍的最后面向墓地而去。沿路人家要在大门口点燃柴草,烟喷雾罩,旨在驱邪避煞。
棺材舁抬到墓地入墓后,阴阳先生进入墓穴用罗盘定好方位摆正棺木,棺材小头洒引魂鸡的鸡冠血一滴谓之点穴、安置好遗饭罐、把入墓所用镇物、五谷、瓦书等凡需入墓的东西包括童男女、点燃的万年灯(麻油灯)、数股黑香放入墓中。阴阳先生自扫足印,离开墓穴事毕。长子跪在墓穴口大叫三声“大或娘”谓之招魂,之后用事先备好的石板,现在是用装土的白面袋子合拢墓口,长子把破土时的第一锹土还入墓中,墓门合拢处放脑头捞饭,上插引魂幡,众人挥锹填土,一鼓作气,人息锹不息,拔土成丘终而为墓。
在坟墓前方中间位置用石板或砖块垒一方形窑窑,谓之墓角石窑窑。供日后烧钱敬纸,摆放供品之用,成为沟通墓中亡人与现实中人的一种心灵之窗;随葬立碑的则在阴阳先生下罗盘,定方位后先按碑座,再固定碑身,碑身用红布包裹;然后上供、焚香、烧纸、烧地扎(把纸宅安顿四置,门窗提前让女婿割开,米面瓮、摇钱树、明经牌等置于院中,然后用子女的麻辫捆住,是为纸宅的院墙);而后全体参加出殡的人员下跪叩头,谓之谢后土,打墓舁材的人往往会在跪拜磕头中说几句“有啥不三不四,亡人一面承担”之类的话;墓碑揭幕,即可返回。
孝家子女与参与殡葬的戚人回到家里,大门口桌上放着一碗红粥,每人吃一口。孝子进大门前要抖落怀中的孝点心,点心翻过,则预示着日后翻身。中午宴席孝子女要向亲朋磕头致谢,散席后阴阳先生要让孝子给天地爷上香、磕头谓之安神,此时响工吹奏一会,同时阴阳先生把事先画好的黄纸镇符粘贴于大门、家门、亡人去世时的床头、炕头的墙上,并给予参与入殓的人每人一道镇符,随身携带作为避煞之用;然后在院中燃放几个大麻炮谓之安镇。此后,参加葬礼的客人也陆续离去,孝家把客人所拿的祭品(面祭、大供、小供)按三份回一份的习俗奉还,有的亲近戚人则哭哭泣泣洒泪而别,孝子女则出门相送,殡葬之礼也就告以段落。
第四天拢墓,孝男孝女媳婿孙甥、娘家或囝家侄儿男女、姑舅两姨等携带供品早饭后再到坟地,把五谷撒散坟头,孝子把哭杖棒按大小顺序从左到右栽到引魂幡与墓角石窑窑之间。接着拢墓开始,先由娘家或囝家一人持木锹拢土,一人拿扫帚扫土,围墓子左转三圈,右转三圈,边拢边扫,依次按辈份两人一组拢扫完毕,孝家子孙跟着嚎哭,最后烧纸、焚香,拢墓仪式结束。孝子女媳把孝帽子取下,往引魂幡的柳枝上抛,谁的孝帽高挂柳枝,预示着谁有福气。然后一起离开坟墓,不敢回头观望,相跟着回家。
回到大门口,孝子女媳要把孝衣脱下抟紧扔在大门顶上。孝媳们把一路捡拾的柴禾争着填进灶火,抢着揭起锅盖(锅里热着点心),热气蒸腾,灶火光焰炽烈,预示着日后,家运兴旺发达。中午设宴谢人,招待丧礼过程中的总管、勤杂人员、招待戚人住宿、喝茶、吃早饭的“炕家”等人员,至此丧葬之礼全部结束。客死他乡或在外非正常死亡的人,棺木灵堂只能安在村外,但丧礼与正常死亡者相似。非正常死亡者一般不能进祖坟安葬。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