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恢复难,储备政策怎么上?”
“不良贷款风险,如何预估?”
“疫情汛情防风险,什么保险可以选?”
……
8月14日中午,央视新闻《相对论》之《部长共话:下半年,这么干!》第九期上线,总台央视记者庄胜春、王雷与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李晓林和江西鄱阳个体工商户共话。
权威访谈:
这个数字 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国家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使经济得以稳步恢复。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对央视新闻《相对论》表示,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超过12万亿元,新增外币贷款超过774亿美元,这些资金重点投向了制造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小微企业、三农等重点领域。
郭树清:对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力度是最大的。全国3000多万家小微企业,我们统计的数字是2360多万家能够拿到银行贷款。三分之二以上的小微企业能拿到银行贷款,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
今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94%,比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郭树清对央视新闻《相对论》表示,不良贷款风险问题能够克服。
郭树清:今年我们全年预计可能银行业要核销3.4万亿,去年大概是2.3万亿,明年的核销力度会更大。金融监管部门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坚决防止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房地产贷款乱象回潮等。
视频加载中...
△系列报道《权威访谈·乘势而上 奋勇前进》郭树清专访
网友互动:
两道考题
王雷:答案是小明和小红都可以拿到贷款。除了传统抵押物,银行现在更多关注的是日常经营数据,包括POS机刷卡记录。只要经营正常,就可以拿到银行贷款。
王雷:答案是以上都可。像火灾和其它一般性的财产损失,只要投保且符合规定,保险公司就会赔付。由于疫情的影响,国内一些省市地区已推出了复工险等险种,以便更好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嘉宾共论:
服务中小微企业,贷款知多少
记者:由于自身短小频的资金需求,中小微企业存在获客难、融资难等天然困难。如何能让银行更多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
曾刚: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互联网。刚才有提到获客难的问题,银行原来的模式是一个个线下去找客户,这种做法量小且成本高。如转换到互联网渠道去触达客户,覆盖面会更广,成本也会大幅下降。
二是大数据。要充分利用来自互联网平台的数据,比如税收信息、工商信息等,基于这些数据对客户的需求及风险做出更准确的评估,这样就可摆脱过去对小企业贷款抵押物的需求。
记者:郭主席在采访中着重提到了服务业,并且提出了针对其的“两个救急“—— 救急性贷款和救急性融资。在您看来,救急到底怎么救?
曾刚:我个人认为应该出台针对服务业的特定贷款机制,比如圈定服务业的涵盖对象——哪些企业可进入救助性贷款的行列?其次,救助性贷款的资金来源应是政策性资金,比如说央行特定再贷款等,以便降低成本;也可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尽可能把利率降低。对受疫情冲击恢复较困难的行业,国家在未来一段时间应该会陆续推出更加精准直达的政策。
黄紫益是江西鄱阳县一位个体工商户。7月8日南方汛情告急,鄱阳县西河油墩街镇荻溪村段一段圩堤发生决口,黄先生的房屋被冲毁,屋后存放的收购的废品、货车都一并消失在洪水中。
黄紫益:我去年在银行贷款15万,鉴于我现在的情况,银行能不能给我免息或减息?
曾刚:目前针对一般性小微企业,国家有延期还本付息的安排。6月1日人民银行连同五部委发布的一个《关于进一步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提到,2020年6月1日到12月31日之间到期的普惠型小微贷款,包括单户授信一千万以下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经营主的经营贷款,按照规定,应延尽延。如果您的贷款在这个期间内,理论上最晚可延至明年3月31日。
像您这种还不是一般小微企业,是受汛情影响非常大的个体工商户,未来针对受灾群众国家会有更多综合性的政策出台。各地方有各地方的安排,黄先生可以多关注当地的相关新政策,如果符合条件尽快申请。您的事业虽不那么大,但也是一重要类型的市场主体,是国家未来政策支持的主要对象。
记者:如果黄先生了解到自己符合延息的政策,去找银行,但是银行不给延,该怎么办?
曾刚:可以向银保监会直接反映情况。银保监会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对银行进行监督管理。
黄紫益:我现在没有什么可以抵押,还可以再去银行贷款吗?
曾刚:理论上是可以的。现在银行贷款不完全需要抵押了。国家监管部门在力推基于个人、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这点银行方面无太大困难,只需对您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另外,刚才银保监会的郭主席也提到,未来会陆续出台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专项贷款安排,您可以去关注。
△黄先生的房子被洪水冲毁
巨灾保险如何补位?
买保险如何避“坑”?
此次南方汛情引发的洪灾也让愈来愈多的国人开始认识到“巨灾保险”的重要性。
记者:李院长,对于巨灾险的作用和今后的发展,您怎么看?
李晓林:巨灾保险涉及到建立多层次的保障机制和费用共担机制。按照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像地震保险,基本设计还不是修复房屋,但可以先保到让灾民生活暂有着落,比如说提供租房。
巨灾险实际上是需要在多年中没有遇灾的时候,我们提前做一定的准备,从而在时间上和区域上分散转移风险,建立一个正常的保险保障机制。如果能够就经济发展成果分享和损失共担机制达成共识,保险业与银行业建立联动制度,无论是由社会、国家财政、还是商业保险来出资,应该都能够比较好地解决巨灾保障问题。这些年我国保险行业也在突破,推出了很多相应险种。
记者:从您专业的角度能不能给大家一点建议,尤其怎么避开坑,避免买一些不必要买的、甚至被骗的保险?
李晓林:保险业的产品现在越来越丰富,我们一定要找到跟自己面临的风险更有针对性的保障计划,这就不存在各种“坑”。自己要对风险有所认识,同时也要找到相对来说比较信任的销售的渠道和媒介,就不会碰到上当受骗之类的问题。
总监制丨杨华
监制丨王姗姗 张鸥 张勤
制片人丨庄胜春 王宇 丁沂 汪洁
记者丨庄胜春 王雷
编导丨王洪春 王子桐 王剑峰单楚玉 孟柯言 郑珺之 尚晓煜
互动丨夏文 于江 谭瑶 邓倩
视觉丨于江 王少华
导播丨黄珂 胡桃夹子
视频丨张宗尧
编辑丨郑珺之
统筹丨张昊 杨晓波 郭茜 纪方
摄像丨刘苏 刘豪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