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新闻客户端1月28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唐寿锐 通讯员 宋浩 马小妹 李连荣)
临近春节,红红的福字、对联、窗花等节庆用品逐渐热销。在胶东农村还有一个风俗,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对烫着金字的红蜡烛,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也蕴含着老百姓对生活的美好祝愿。莱州市沙河镇蒋家村的蒋克杰坚持手工蜡烛制作这门老手艺已经有40多年了,进入腊月门儿,正是他最忙碌的时候。1月26日,记者来到蒋克杰的制蜡作坊,一进门便闻到一股清新的香气。“今年的订单不少,我们得赶快做出来,别耽误客户过节使用。”蒋克杰说。
55岁的蒋克杰从14岁便开始跟老辈人学习制蜡。“这个手艺是从我父亲传下来的,俺兄弟三人都会做,不过现在就剩下我还在坚持。”蒋克杰说,早在过去农村经常限电,蜡烛成了人们照明的必需品,那个时候是蜡烛制作最辉煌的时期,现在电灯照明普及了,蜡烛需求也越来越少,特别是掌握这门手艺的人更是越来越稀缺,但是过年、新人结婚的时候,人们还是喜欢摆上一对大红蜡烛,喜庆又热闹。
年底这两个月,蒋克杰和妻子李锡珍都是早上六点就起床,一直忙活到晚上十点多。据他讲,现在一天能制作200多支红蜡烛,两个月下来能生产6吨多,产品供不应求,除了本地,全都销往潍坊、东营和平度这些地方。
制作一支蜡烛需要经过上线、化蜡、加色、灌蜡、塑形、冷却、铲蜡、下蜡、烫金、包装等10多道工序,而且每道工序都很重要,否则就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棉线是制作蜡芯的主要原料,必须将它绷直。”蒋克杰告诉记者,做完蜡芯后开始化蜡、加色。加色也是很关键的一步,要掌握好色度,只有对蜡液和染料的比例精确控制,做出的红蜡才能着色均匀。不过,这对于有40多年制蜡经验的蒋克杰来说,早已了然于心。
记者看到,制蜡的模具是一个长方形槽体,下边有很多小洞。“我们这套模具能出60支蜡烛,一般半小时就会凝固,然后铲去多余蜡,剪去底部棉线,再打上眼就可以了。”说话间,蒋克杰将熬好的红蜡过筛倒入模具中。滚烫的蜡水静静地在模具中流走。蜡水入模后,需要格外小心,如果一不小心碰到了模具,里面的蜡烛就不直了,一模具的蜡烛就要作废了。
制作蜡烛一个人远远不够,妻子李锡珍是蒋克杰最得力的助手。出模之前,需要清理槽内多余的蜡片回炉再用,蜡片起完之后,还要在蜡烛底部打孔。李锡珍说,这个孔就是用来插到烛台上用的。
蜡烛成型后还需要冷却。蒋克杰说,自从有了自动上水的机器,现在做蜡烛比以前省事多了。蜡烛冷却后,夫妻俩开始配合下蜡,一人对凝固的蜡模进行敲打,另一个人将蜡芯剪好。随着一声声的敲击,一支支蜡烛从模具里落了下来。出模后的红蜡烛,再印上“福满华堂,财发吉地”“竹照丰收年,光照满堂金”等烫金字体,看上去非常喜庆,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蒋克杰告诉记者,随着物价的上涨,现在蜡烛的利润越来越少,好在他多年形成了一些老客户,每年这几个月也能收入2万多元。他表示,今后要把制蜡技术再创新一下,让这门老手艺继续发挥光大。“或许到了下一代没有人再做这个了,但我对这个行业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放下太可惜了,能坚持就坚持做吧,老一辈的一些传统习俗我们还是不能丢。”蒋克杰说。
责任编辑:赵璇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