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闫锐的工作室,仿佛来到了一个微型的恐龙博物馆。在一面陈列墙上,翼龙正展翅欲飞、霸王龙在奔跃咆哮、大眼鱼龙仿佛在水中遨游。
这些栩栩如生的恐龙骨架都由一个84年的东北男生设置、制作完成。每开发一件新作品,闫锐都会将它收藏起来,如今,这个“恐龙家族”的谱系还在不断拓展。
闫锐从小爱做手工,大学毕业以后才误打误撞地进入模型制作领域。他所有的制作技艺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每件作品皆为“限量版”。
他不打算大批量生产,亲手打磨、质量精美的作品,才能放心地交给客人。这样的匠心追求,让一些大学主动敲门寻求合作。
32件的孤品
闫锐的一天从一方小小的工作台开始。打开从广东工厂寄来的快递包裹,一个硕大的恐龙头骨赫然浮现。
他小心翼翼地把头骨搬到桌上,用锉刀将细小的毛刺磨平,头骨变得圆润整洁以后,再用砂纸打磨出沧桑的质感,然后涂上暗黄色的颜料做旧,骨骼色泽如同深埋地下数千万年一般。
精细打磨好每一块骨骼,再用胶水和钢钉小心地将骨头拼成骨架,这可是个技术活——不但要细致地隐藏好拼接处,还要呈现出活灵活现的姿态:翼龙在飞翔,霸王龙在追赶猎物,三角龙正要撞向敌人……
拼装好的恐龙骨架将寄到买家手中,有人已经等了一个多月,有人甚至等了几个月,但耐心的买家从不催促,他们知道这个老板一直是慢工出细活。
闫锐是淘宝上唯一一个手工制作恐龙骨架模型的卖家。起初,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亲手塑造而成,订单多起来以后,他将倒模复制的工作交给了工厂,但打磨、拼装等程序还是要自己完成,“工厂的工人做不好这种细活。”
他的每件作品都是限量版,每款只卖32个,“一来,超过32个磨具就会损耗,质感会大不如前。二来,我想保持一点艺术家的新鲜感,每款不能做太多。”
每天晚上是闫锐开发新产品的时间。
工作台上摆放着一沓绘制精细的骨骼图纸,他先用细铁丝编出骨骼的基本形状,再一层层地将石粉黏土涂在铁丝网上。基本轮廓出现以后,再用锉刀细致地雕刻出骨缝、凹槽和裂痕。大功告成以后,这件作品将寄送到广东的工厂进行倒模复制。
每完成一件作品,粉丝们瞬间就把32个订单分掉了。如今,闫锐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最远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一年半以后。
买家除了圈子内的收藏爱好者之外,还有一些酒吧、咖啡店主购买他的作品做装饰品,最近,还有网红专门来采购他的作品来拍照。
闫锐每天要工作到深夜11点。他说,年轻时经常熬到后半夜两三点,现在年纪大了,不敢熬夜了,怕猝死。
做恐龙骨架的东北男孩
儿童时代的闫锐有两个爱好,一个是动手制作飞机、坦克等军事模型,二是收集橡胶恐龙模型。他记得,自己小时候曾经在雨后的水坑里玩恐龙模型,把水坑想象成湖泊,“那样更有氛围感。”
大学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把两个爱好“捏”在一块了。那时家里新房装修,闫锐想动手做点装饰品,就买了一些油泥,打算做一个三角龙的头骨。当时没有经验,没有工具,完成作品全靠感觉,“就好像小孩捏橡皮泥,只不过捏的比小孩好一些。”
这个“处女作”总算是被他捏了出来,闫锐欣喜地把作品的照片发到网上,有人称赞,也有人泼冷水,“说和国外大师的作品相比差远了。”
闫锐好奇地搜索了一下国外大师的作品,果然是天差地别,自己暗暗汗颜的同时,一道新世界的大门也向他展开——原来模型可以做得这么精致、美丽。从此,闫锐一发不可收拾地进入了模型世界,开始一边琢磨、一边做第二个、第三个作品。
此时正值大学毕业,学习电子信息工程闫锐拿到了北京和中山两家公司的offer,闫锐选择了去北京的一家电子厂做电气工程师。“当时家人就是希望我离家近点,没想到优越条件让我把手艺练成了。”
孤身一人在北京,做模型成了他的精神寄托。宿舍的同事们一下班就成群结队地去网吧打游戏,只有闫锐在宿舍的灯下做自己的恐龙骨架模型。
北京有许多大型博物馆,一到周末,闫锐就赶去博物馆拍摄照片,收集“一手资料”,再用一双巧手将拍摄到的恐龙骨架还原。
从小白到高手,全靠摸索加实践。光是做模型用的材料,他就换了三种。起初,闫锐用市面上常见的油泥,可是这种材料软趴趴,不适合做大的骨架。闫锐小心翼翼地把铁丝藏在做好的骨架当中。骨架算是站起来了,可是这件作品却在阳光的照射下融化了。
闫锐又在圈内大咖的介绍下尝试了美国土,可是这种材料昂贵,成本是油泥的十倍,显然不适合用于大量制作。
最终,闫锐在一本日本雕塑家的著作中得知了石粉黏土这种材料,虽然有点“伤手”,但总算找到了合适的材料。
在北京的4年,闫锐把那双只能“捏橡皮泥”的双手训练得如雕塑家一般灵巧,终于做出了自己满意的“成品”。
当时他的女友在老家开了一个小淘宝店,闫锐试着把成品挂到网上销售,居然真的有人来买了。买家是中山的一个资深模型玩家,购买一个三角龙模型,然后拍照片发到论坛上和玩家们探讨闫锐作品的得与失。
“当时只是当成一个爱好,没想到这手艺还能养活人。”
闫锐决定把这门手艺做成一份事业。
封神之作
进京4年以后,闫锐辞去工作,回到老家长春,专职做起了恐龙骨架模型。
迎接他的是来自亲戚们的不解甚至嘲讽。
“甚至有人说,你做的东西不就是骷髅吗?白给我都不要。”
闫锐也不辩解,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模型。
店铺的运营和客服由妻子负责,闫锐只管每天在在工作台前做模型,所以,他并不知道作品最终“卖给了谁”。
一次,一个朋友发给他一段小视频,视频是一档央视九套的科教节目,节目中赫然出现了他亲手制作的一个三角龙估价模型。闫锐这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客户当中有还有央视的节目组。闫锐默默地把这条小视频发给了一些亲朋好友,大家这才知道这个“玩物丧志”的人其实搞出了点名堂。
外行人的起哄,不是闫锐真正在意的,他最在意内行人的赞许。做过上百个模型以后,他心中一直盘算着一个大工程——做一副霸王龙的骨架。“真正的霸王龙长12米,我的作品等比例缩小到1.2米。”模型虽小,摆在地上,却也有“小霸王龙”的气势。
从收集资料开始,闫锐做了精确的计算,把硕大的霸王龙骨架缩小到十分之一,再绘制精细的图纸,紧密咬合的骨架图纸如同一幅精密的建筑施工图。
闫锐要亲手制作出几十块骨头,而他使用的材料石粉黏土具有腐蚀性,几块骨头做完以后,双手已经被腐蚀出许多道血淋淋的小口子。闫锐把胶布缠在手上,继续制作,断断续续地做了七个月,终于完成了最后一块骨头。
最后的步骤是组装成型,这也是最难的一步。“既要保证动态美感,也要考虑两条腿骨的受力。”机会只有一次,闫锐用绳子把霸王龙的脊椎吊了起来,反复摆正它的形态,终于找到了一个奔跃向前、气势凶悍而又能立住的姿势。作品终于大功告成。
闫锐将这副霸王龙骨架的照片发到了论坛上,在模型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们说中国还没人能做出这样的东西。” 闫锐的手艺终于达到了当年仰望的“外国大师”的水平。
最终,这副霸王龙骨架被吉林大学作为教具收购了。
虽然手艺已经炉火纯青,但闫锐自嘲说,现在的收入仅能养家糊口,一来不想搞批量化生产,二来没有学徒帮忙,每天能处理的订单毕竟有限。他的模型贵的几千块,便宜的也要几百块。每个月接的单量虽然不确定,但足够他一个人忙活的了。
闫锐奉日本的模型制造大师山崎繁为精神偶像。“他是日本唯一一个制作恐龙骨架模型的人,我的手法都是和他学的。”为了成为“中国山崎繁”,闫锐打算制作一套大型恐龙进化树,一共要制作50多个模型,目前只完成了7个,路虽长,但他每天都在向自己的目标前进。
受访店铺:菊石模型店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