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武功县,是一个地处渭河北岸的小村子,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武功人都会用面食、凉碟子和几样子“硬菜”来招待登门的客人,其中尤以面食最为重要,武功的这种面名字很多,如旗花面、一口香、汤汤面等,还有一个名字,是最能体现它的特色,那就是陕西话说的“哈水面”,此面的特点是“薄、筋、光、酸、旺、香”。
武功老家旗花面
不管是叫啥名字,吃过它的人没有不爱的。杀几只大公鸡炖出一锅鲜鸡汤,切葱花、摊鸡蛋饼切花、加熟好的菜籽油和武功长宁的醋,调制出味道绝美的汤。用自家地里打出来的麦子,拿到村头的磨坊压成又细又薄又劲道的面,用木柴烧开一大铁锅开水下面。
自制凉菜
铁锅炖鸡
面出锅后,每碗之中只捞一筷头面,汤多面很少,遇到高规格的待客,还会加入由海带丝、黄花菜丝和鸡丝组成的臊子,由主儿家的媳妇们捞面、浇汤,主儿家的小伙娃们端面上桌,为了体现出主人的好客热情,端盘子上面的娃们都会礼貌的问客人:“大伯大叔,你尝面味道好这么?缺啥不?甜不甜(意思是缺不缺盐)?”客们一般都会礼貌的回一句:“好着呢、香的很!”,但也有讲究的会提出一些要求,例如:“汤烧煎一点,意思汤要再热一些;醋味出头些,意思是再多加些醋;端慢些,意思是后厨的媳妇们放慢一下下面的速度,快吃饱了”。
浇头
配料
一般小伙子吃个十几二十碗没问题,老人孩子都能吃它个七八碗。说到这里,哈水面的重要部分到了,陕西话的“哈水”意为“口水”,吃哈水面时吃时脖如鸡鸣状,眼瞪圆,嘴张大,盯着挑起的面,跐溜一口吸进嘴里,只吃面不喝汤,小伙娃们在上面的同时,会把客们吃完的汤碗撤回厨房,经过沉淀面渣子后,倒回汤锅重复使用,这也就是哈水面的意义所在,也正是因为这,很多城里人是不敢下嘴的。现如今,随着农村人卫生意识的提高,很多时候已经不再回汤,但我还是觉得在那么高的温度下翻滚,已经不存在什么卫生不卫生了,吃的就是这个感觉!实际上汤还是越回越香,因为味道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也可能是我比较热爱传统,老祖宗留下来的美食,还是原汁原味比较好。
希望
传承
如今,我的老家院子里再没有爷爷奶奶的身影,我们回去的次数也就少了很多,吃老家美食的机会也就少了很多,回忆里包含了很多内容,有吃的、有童年、有爷爷奶奶和更多只能够在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我的爷爷奶奶怀着对我们后辈人无限的疼爱和关心,无奈的去了另一个世界,奶奶在我结婚后的2012年,在万家团圆的中秋节突然走了,爷爷2015年大年初三离去,知道了我媳妇肚中已有孩子,却未能等到半年后与他的曾孙儿见上一面,两位老人的相继离去,让我对家的理解更为深刻,交通人聚少离多,我非常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因为我想让我的遗憾尽可能少一点。
记忆
回味
(文/吴昊)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