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到达黄经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今年的雨水时间为:2019年2月19日07:03:51,农历己亥年正月十五。
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
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既不甘退出主导的地位,也不肯收去余寒。
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已进入气候上的春天。
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华南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华南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
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
“五运六气”的初之气处于春季三个月之中,春天应肝。
此时节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物,以防风寒侵袭,引发感冒、关节炎、鼻炎等。此外,还需合理膳食,调养脾胃,多晒太阳,勤于锻炼。
雨水节气穿衣注意春捂
此时节乍暖还寒,忽冷忽热,要格外注意保暖,穿衣着装要谨记“春捂”原则,以防感冒。另外,公众还应注意加强锻炼身体,增强自身抵抗力。
一、起居
晨起夜睡总的原则是:跟太阳走。天睡我睡,天醒我醒。太阳是生命的起源。得阳则生,失阳则死。人气随太阳之气升降。白天太阳高悬天空,人的阳气随之上行而精力充沛;夜晚太阳在地球的对面,人的阳气随之潜藏使细胞得以休养生息。人好比一部机器,晚上睡眠如充电,白天工作学习如用电。充电不足,必用电不利。
天地为人充电是有节律的。这个节律分为四部分,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如同四大乐章循环往复。顺应则健康长寿,相悖则自毁身心。一年有四时(四季),一天也有四时,即北京地区北京时间(以下均以此计)3~9点为一日之春,9~15点为一日立夏,15~21点为一日之秋,21~3点为一日之冬(使用北京时间的京外地区计算出时差,在国外则按当地时间)。日春、日夏、日秋、日冬划分了人一天行为应注意的时间段,日冬时段是人“冬眠”的最佳选择。
清朝时期,皇家规定皇帝和5岁以上的太子早晨3点起床理政、读书,19点左右睡觉。3~5点是寅时,也称平旦之时,即阳气未升,阴气未退。古代早起不过3点,晚起不过5点。一年有24个节气,一天也有24个节气,3点“立春”,5点“惊蛰”。惊蛰时分,地球生物阳气涌动。人在此之前起床活动,阳气化为清气,不起则使阳气转为火气。5点不起,则6点春分阴阳不分,易引起人头昏脑胀、腰膝酸软。
3点以后醒了,可以继续睡,但勿过5点;如果睡不着则不宜赖床,可起来喝杯热茶,在室内做缓和的锻炼,乏累者可早饭后补上一觉,而不宜一觉睡到7点。
二、饮食
在春分之前,饮食应注意自身寒热:体寒的人宜吃下列温、热性食物,不宜吃生冷及寒凉性食物;近期不宜吃萝卜(胡萝卜除外),否则会加重人的气虚。血热的人不宜吃温热性食物。
(一)温性食物
谷类:高粱米。
蔬菜类:大葱、葱头、蒜苗、蒜苔、柿子椒、香菜、南瓜、茴香。
调料类:生姜、醋、大料(学名:八角茴香)、花椒。
水果类:山楂、金桔、甜橙、桃、荔枝、杨梅、杏、樱桃、木瓜。
酒类:黄酒、葡萄酒、啤酒、米酒。
其它类:大枣、人参;炒干果。
(二)热性食物
辣椒、胡椒、肉桂、精白面、豆油、白酒。
未满16虚岁的男孩和未满14虚岁的女孩尽量不吃上述温、热性食物,易引起蹬被、盗汗、烦躁不安,重则感冒发烧。
三、出行
雨水节气到,春姑娘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花红柳绿。然而,对于敏感性皮肤的人来说,脸红了、发痒了、刺痛了,各种敏感症状暴发了。
皮肤科专家指出,春天晴朗风大,紫外线增强,空气中过敏原增多,花粉指数偏高,有些花粉颗粒很小,很容易随着春风在空气中飘荡,过敏性皮肤接触后,就可引发症状。
因此建议,郊游踏青,尽可能选在花粉指数最低时,如清晨、夜里,或绵绵春雨过后;若非得要外出,回家后要换上干净衣服;希望有过敏症状的朋友们多多注意一起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季。
春三月調攝總類
《尚書大傳》曰:“東方為春,春者,出也,萬物之所出也。”《淮南子》曰:“春為規,規者,所以圜萬物也。規度不失,萬物乃理。”《漢律志》曰:“少陽,東也,東者,動也。陽氣動物,於時為春。”故君子當審時氣,節宣調攝,以衛其生。
正月立春,木相;春分,木旺;立夏,木休;夏至,木廢;立秋,木死;立冬,木歿;冬至,木胎,言木孕於水之中矣。
歲時變常,災害之萌也,余特錄其變應於疾病者,分列於四時,使遵生者懼害,預防者慎自保,毋困時變。其他水旱凶荒,兵革流移,余未之信也,不敢錄。
正月朔,忌北風,主人民多病;忌大霧,主多瘟災;忌雨雹,主多瘡疥之疾。忌月內發電,主人民多殃。七日,忌風雨,主民災。忌行秋令,令主多疫。
孟春之月,天地俱生,謂之發陽。天地資始,萬物化生,生而勿殺,與而勿奪。君子固密,毋泄真氣。卦值泰,生氣在子,坐臥當向北方。
二月,忌東北雷,主病,西北多疫。春分忌晴,主病。
三月朔,忌風雨,主多病。忌行夏令,主多疫。
《周天七衡六間》曰:“大寒後十五日,斗指艮,為立春。立,始建也,春氣始至,故為之立也。後又十五日,斗指寅,為雨水。雨水,中氣也,言雪散為水矣。律太簇,簇者,?也。言萬物?地而出,隨陽而生也。”《晉樂志》曰:“正月建寅,寅者,津也,謂生物之津途也。”《玉燭寶典》:“以正月為端月,曰孟陽,曰獻歲。”
歲朝一日為雞,二日為犬,三日為豕,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穀。是日日色晴明溫暖,則本事蕃息安泰。若值風雨陰寒,氣象慘烈,則疾病衰滅。以各日驗之,若人值否,思預防以攝生。
《靈寶》曰:“是月天道南行,作事出行俱向南,吉。是月一日,修續命齋,勿殺生。初七日是三會日,宜修延神齋,吉。”
“元日五更,以紅棗祭五瘟畢,合家食之,吉。”
《山海經》曰:“畫桃符以厭鬼。”
《荊楚歲時記》曰:“元日服桃仁湯,為五行之精,可以伏百邪。”
《月令圖經》曰:“元日日未出時,朱書百病符懸戶上。”符在五月中。
《荊楚記》:“元日掛雞於門庭,百神畏之。”
《墨子秘要》曰:“元日收鵲巢燒灰著於廁以避兵,撒門裏以避盜。”
《四時纂要》曰:“是月四日寅日,宜拔白。甲子日,拔白。三十日,服井花水,令鬚髮不白。”
《時後方》曰:“正月上寅日,取女青草末三合,絳囊盛掛帳中,能辟瘟疫,”女青即雀瓢也。
《玉燭寶典》曰:“元日,作膏粥以祀門戶。”
“正月元旦,迎祀灶神,釘桃符,上書一‘上漸下耳’字,掛鍾馗以辟一年之祟。家長率長幼拜天地萬神,詣本境土地五穀之神,以祈一年之福。或經?完畢方禮拜。新年寅時,飲屠蘇酒、馬齒莧,以袪一年不正之氣。”
“洛陽人家,正月元日造絲雞臘燕粉荔枝。十五日造火鵝兒,食玉粱糕。”
“長安風俗,元日以後,遞以酒食相邀,為之傳坐。”
“立春後庚子日,宜溫蔓菁汁合家并服,不拘多少,可除瘟疫。”
“元日五更時,點火把照果木樹,則無蟲生,以斧敲打各樹身則結實。”
《居家必用》曰:“是月,將三年桃樹身上,尖刀劃破樹皮,直長五七條,比他樹結子更多。恐皮緊不長。”
“是月上辰日,塞鼠穴,可絕鼠。”
《五行書》曰:“元日用麻子七粒,赤豆七粒,撒井中,避瘟疫。”又云:“吞赤小豆七粒,服椒酒一杯,吉。”
《歲時雜記》曰:“元日燒蒼朮,服蒼朮湯,吉。”
《崔寔月令》曰:“元日進柏酒,是玉衡星之精,服之令人身輕。”
《珠囊隱訣》曰:“元日煎五香湯沐浴,令人至老鬚黑。”注曰:“乃青木香也,因其一株五根,一莖五花,一枝五葉,一莖五節,故云。”又以五香煎之,方具於後。
“元日四更時,取葫蘆藤煎湯浴小兒,終身不出痘瘡。其藤鬚在八九月收藏,又云在除夕。葫蘆煎湯亦可。”
“其月宜加綿襪以暖足,則無病。”
又一方云:“五香湯法,用蘭香、荊芥頭、苓苓香、白檀、木香,等分,(口父)咀,煮湯沐浴,辟除不祥,可降神靈,并治頭風。如無蘭香,以甘松代之。”此又一說也。
《雲笈七簽》曰:“以立春日清晨,煮白芷、桃皮、青木香三湯沐浴,吉。”
《千金月令》曰:“是月宜食粥,有三方:一曰地黃粥,以補虛。取地黃搗汁,候粥半熟以下汁。復用綿包花椒五十粒,生薑一片同煮,粥熟,去綿包,再下熟羊腎一具,碎切成條,如韭葉大,少加鹽食之。二曰防風粥,以去四肢風。取防風一大分,煎湯煮粥。三曰紫蘇粥,取紫蘇炒微黃香,煎取汁作粥。”
《雲笈七簽》曰:“正月十日沐浴,令人齒堅。寅日燒白髮,吉。”
《述見》曰:“是月每早梳頭一二百梳,甚益。”
《玄樞經》曰:“春冰未泮,衣欲上薄下厚,養陽收陰,長生之術也。太薄則傷寒。”
《四時纂要》曰:“初七日,為上會日,可設齋醮,大吉。”
《清異錄》云:“咸通俗,元日佩紅絹囊,內裝人參豆大,嵌木香一二厘,時服,日高方止,號迎年佩。”
“正月,日時不宜用寅,犯月建,百事不利。”
“是月初七日、二十一日,不可交易裁衣。”
《梅師方》曰:“元日,勿食梨,以避離字之義。勿食鯽魚,頭中有蟲。”
又曰:“不得食生蔥、蓼子,令人面上起游風。勿食蟄藏不時之物。”
《本草》:“是月勿食鼠殘傷物,令人生?。”
《心鏡》曰:“是月節五辛以避厲氣。五辛:蒜、蔥、韭、薤、薑是也。”
《攝生論》曰:“八日,宜沐浴。其日不宜遠行。”
《楊公忌》曰:“十三日,不宜問疾。”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