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十年代以前,农村建房都还需要脱土坯的,脱土坯也被人们认为是建房的一项大工程,因房屋下面的墙体除了基脚就是由土坯砌起来的。
脱土坯是一项重体力的活儿,用老一辈人的话说,那叫吃人饭用牛力。一般的人一天脱个几百块行,但正儿八经的行家脱土坯一天都能脱个一两千块的,尤其是脚模也就是最大号的土坯模,一块土坯晒干了都有四五十斤,可以想象脱的时候有多重,需要用多大的力了。
脱土坯一般都是选择在八九月的时候,秋天天气干燥,容易干,好管理。谁家要脱土坯了,提前就要打招呼找人帮忙。除非有特别重要的事情,脱不开身,否则被找的人,没有人说不的。
会脱土坯的,一个村庄也就那么七八个人,也就是说那几个人都是好体力好身手的人,是属于大师傅级别的,余下的都是帮手,挑泥的,上泥的,活儿都很重,但脱土坯的才是重力气活儿之中的艺活儿,它不仅仅需要力气,还需要掌握技巧,有的人一天脱几千块都是不在话下的事情,有的人一天脱几百块还累得要死,脱几块土坯,谁都可以,关键是数量与质量的叠加,就可以看出水平与技术。
在乡间凡是大事都是要吃三牲饭的,那时的三牲饭,只有红白喜事,做屋上梁,葬坟,脱土坯才能吃。所谓的三牲饭也就是有鸡鱼肉和圆子,喜菜必须要有,除了这几样就是平时的小菜,只不过加重点油罢了。
谁家要准备脱土坯了,头一天就要用牛把土坯泥操好,土坯泥要选择比较黏性的田泥,先用牛犁田,犁好的田里再用牛转着圈子操,直到田泥操得就像硬硬的粘糊一样的柔和,再用耙耙一遍。耙好的土坯泥细腻融合得就像光滑的泥饼,这才叫操熟了的土坯泥,用这样的泥脱出来的土坯不仅结实耐用,而且光滑平整好看。脱土坯的人用起来也是得心应手的。
因脱土坯是人多且劳动量较大的活儿,脱土坯的人家都是要在凌晨三四点就要吃完早饭,天有点亮光就开始干活了,那场面也是比较热闹的,脱土坯的师傅一人一大块场地,一个土坯模,身后用一个大盆装一盆水,里面放一个草巴子,便于洗土坯模,每脱好一块土坯,模子都要在水里洗一下,这样脱好的土坯就容易从模子里脱下去。取模的时候就比较省力。脱土坯的阵脚就如插秧是一样的,退步原来是向前。一行五块或者六块,整整齐齐,横竖都在一条线上,师傅在中间,一担土坯泥正好倒在师傅的左右,这样师傅就可以左右顺手的挖泥脱土坯了,这也如插秧一样的形式,插到两头顺手转,不用掉头浪费时间。
一个快手师傅后面都要配上三四个挑土坯泥的,两个上土坯泥的,一组最起码是由六个人组成,若是距泥田较远,最起码要八个人,只要有五六张土坯模,脱土坯的人数就有三四十个左右。上泥的下下带劲,挑泥的穿梭不停,脱模的左一块右一块,快速的挖泥在模子里揣好抹平,起模洗模,速度快得让人眼花缭乱,那才真是生龙活虎,热火朝天的场面。
这样繁重的力气活儿,没有哪一项不需要力气,饿肚子可干不了,因此凡是脱土坯的主家都会准备点心的,上午下午的中间点,都要用肉丝下面条或者糯米汤圆之类的,搭个间顺便歇个伙,喝点茶休息一下补充体力。
早晚的伙食可以稍微随便点,中午必需是三牲饭,而且是盘子里堆的就像宝塔一样的满,这样给师傅吃好了,干活才会更加的卖力。
脱土坯是十分消耗体力的重活,早上起得早,到下午体力几乎都耗尽了,一般的规矩,在四五点左右就都收工了,还有三点左右就收工的,总之干到天黑的时候是极少的。
师傅们站在脱好的土坯旁,看着经过自己的双手加工出来成片的土坯模型,虽然辛苦,心里也有说不出来的得意劲儿,这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快乐……
土坯脱好了,只是制模的第一步,天气好的话,晒个四五天左右,土坯已经硬化成型了,就要将他翻起来,用刀子修去贴在地面的毛边,使其边线平直光滑,没有包块。另外翻起来的土坯能够多面都可以晒到太阳,均匀晾晒容易干。待到土坯表面的颜色全部晒白了,也就算晒干了,晒干的土坯需要将它码成堆,然后顶上盖上稻草或者其它东西,主要是防止下雨土坯受潮损坏
到土坯码上堆为止,脱土坯的后续工序才算基本完成了。
不得不说那个年代的人们,真的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不管是脱土坯的重活儿,还是翻土坯,堆土坯,建房什么的,只要需要人,大家伙儿都会自觉的来帮忙,帮忙也真的是帮忙 ,只管饭,没有工钱的,抽烟的人给包烟,就算是答谢了!大家都不图啥,只为了自家有什么事情,也有人帮忙,这样的劳动热情,以及邻里之间的相处方式,真的值得怀念。
如今的土坯屋,已经消隐在历史的长河中了,脱土坯人的故事也定格在一个时代的记忆里!
九零后的孩子们恐怕都不知道土坯究竟是什么东西了!土坯可以被历史覆盖,但脱土坯人的那种十足的干劲,以及无私互助的精神永远值得铭记!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