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老理行
我的家乡安康,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被誉为“西安后花园”,曾在全国最宜居城市的评选中榜上有名。
这里不仅有优等的空气质量、良好的生态环境及淳朴的民风民俗,而且还有独特的饮食文化和别样的美味佳肴。
而在我看来,安康作为全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其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大街小巷遍布的花样繁多、令人垂涎的特色小吃。
这可能也是安康能进入最宜居城市榜单的重要加分项目。
从历史上看,安康因深处秦巴交界,偏安一隅,从南北朝时期到清朝末年,为躲避战祸,陕西关中和湖广、江西等地有大量流民迁入。这些天南海北的人移民到了安康,自然也就带来了各地不同的饮食习俗,再与安康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汇集交融,从而生发出各种色味俱佳的安康小吃。
据我所知,在舌尖上的中国26种烹饪方法中,蒸、熬、炕、煎、煮、烩是安康小吃最常见的做法,而由此制作出的安康小吃不下五六十种。
下面呈现给各位的,是独具安康地方特色、也是安康人最喜爱的传统小吃。
首推当然是蒸面,它是安康小吃中的“老大”,也是安康人早餐桌上的“宠儿”。因男女老少皆爱,吃客众多,以致蒸面卖家遍布于安康城内的宽街窄巷,各个角落。
安康人对蒸面可谓情有独钟: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隔三岔五地都要去蒸面店吃上一盘,过过嘴瘾。
出门在外的安康人,回到家里首先想吃的,就是蒸面。它已经成为安康游子的一种乡愁记忆。
我在6月29日专门发了一篇有关安康蒸面的博文,对安康蒸面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翻出来看看,我在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
羊肉泡,排行老二的安康小吃,泡馍馆集中在安康东关回民街,吃客以中老年男性居多。
安康羊肉泡不同于西安羊肉泡馍。西安羊肉泡馍典型的吃法是,将七成熟的烙饼掰成碎块,放进锅里,加入事先熬好的羊肉汤和黄花、木耳、粉丝、蒜苗等食材,大火快速煮熟,再撒上盐、味精、胡椒粉等调料拌匀,最后放上切成片的卤羊肉及香菜,一碗香气四溢、营养丰富的美食就好了。
而安康羊肉泡则独树一帜:用大锅煮肉煲汤,仅以调料去腥除膻,尽可能保留肉和汤的原汁原味。食前先以乳白色的滚汤冒热馍肉,撒些许香菜后出碗,其余咸盐、辣椒等调味品,皆由食者根据口味轻重自行调制。想想看,一锅熬制了七八个小时的骨头汤把卤熟切好的羊肉一冒,再将掰碎的发面烙饼往汤中一泡,一口馍、一口汤地吃着喝着,那真叫一个美。
羊肉饼,从用酵母发面开始,通过九道程序做出的这一美食,外焦里嫩,酥脆鲜香,咬上一口,香气四溢,宠辱皆忘。
油酥子,用半发面制作,传统烙烤,酥香不腻,略带咸味,筋道耐嚼,既可单食,也可就菜或泡汤吃。
烧饼,与油酥子算是孪生兄弟,两者做法基本相同,只是用料略有区别,口感自然也有所差异。是女性食客的最爱。
旋旋馍,全发面制作,调料内包,是烤出来的“花卷”,不仅卖相好看,而且酥香好吃。
炕炕馍,又叫芝麻饼,被誉为最古老的“压缩饼干”。虽说是汉阴的特产,但已在安康城内生根开花。
作为汉阴民间的一种风味美食,炕炕馍酥脆喷香,易于携带,便于久存,既是日常充饥之物,又可作为馈赠佳品。
米面馍,又叫米浆馍,一种以大米为原料做成的蒸馍。拿在手里,滑滑的,柔柔的,吃到嘴里,绵绵的,粘粘的,并有一种甜酒的香甜味和稻米的清香味。
酸菜两掺面,将麦面中掺进30%左右的豌豆面,在汉江水的调和下,经过反复搓揉掺擀,并切成韭菜叶宽长条,经滚水煮熟后,浇上腌制的酸菜及浆水汁,再配上韭菜、豆芽,一碗香辣诱人、开胃解馋的酸菜两掺面就做成了,它在安康中老年人中很受欢迎,特别是在酒喝大了之后。
水煎包,通过对包子的二次加工,使其脆软兼得,香而不腻。又因其馅的不同分为多种。在安康,以韭菜粉条馅的水煎包最受青睐。
油饼子配酸菜拌汤,干与稀,油腻与清淡,两者合二为一,是安康小吃中的最佳组合,可以说是绝配。
搅团,一种用玉米面做成的面食,是粗粮细作的典型。因容易消化,不耐饥,又被称为“哄上坡”。
搅团的工艺简单,但却是个力气活。“搅团要好,至少要搅三百道”。正宗安康搅团,浇上酸菜汤和油泼辣子,再撒上些许香菜,吃起来清爽滑润,入口即化,别有一番风味。
面鱼儿,搅团的另一种吃法。即:将锅中的热搅团舀出倒入面鱼漏勺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搅团从漏勺的小孔漏入凉水盆中就变成了面鱼儿了。
油糍儿,亦叫“油脆儿”、“油层儿”,一种油煎的杂粮食品。
在安康,做油糍儿的基本上都是街头小摊,豌豆和米浆是其主要原料,既可以单吃,也可以与其它美食配合着吃。而最佳的吃法,莫过于烧饼夹上油脆儿吃,油糍儿的软绵油香与烧饼外层的酥脆溶为一体,一口咬下,其味无穷,令人难忘。
【2020年6月拍摄于安康东关,待续】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