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圆是最常见的一道菜,什么样的肉圆才好吃,除了口味,口感很重要,甚至可以说,口感尤为重要。口味再好的肉圆,如果没有好的口感将会大打折扣。
以我的生活经验,根据口感可以将肉圆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紧而实,紧实到甚至有了很好的强度和弹性;
另一类则是松而软,松软到甚至筷子一夹就会散开。
那么,这两类肉圆哪个更好吃,或者准确地说,哪个的口感更好呢?就笔者的喜好而言,我更喜欢吃松而软的肉圆。
关于口感,下面我想探讨一下小小的肉圆中所蕴含的大道理。
>两种不同口感的肉圆
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说,我们当地很有点名气的“钦工肉圆”从墙内扔到墙外不仅不会坏不会散还能弹起来,并且有民谣赞曰:
钦工肉圆撂过墙,拾起还是圆又光;
掉在地上跳几跳,吃到嘴里嫩又香。
但是,当时因为生活贫困,物质匮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肉圆这么结实?这么结实的肉圆到底是什么样的好?一切也只能停留在想象之中,直到近年来,作为一道淮扬菜品,钦工肉圆被制作成包装好的商品流通于市场,我才终于见识了钦工肉圆的真面目。
淮扬美食之淮安特产钦工肉圆
但遗憾的是,我并不喜欢这种口感的肉圆,它太密实紧致,咬在嘴里确实能感受到它的弹性,很有劲道,感觉扔过墙真的不会被摔坏。
从外观和剖开的断面上看,都比较光滑和细腻,它有点像鱼圆,但是又没有鱼圆那种天生的嫩滑,很显然,这种老嫩主要来自于猪肉和鱼肉的差别,所以,它们样子虽相似但口感却很不一样。
钦工肉圆(左)和鱼圆(右)
松而软的肉圆,则以淮扬菜的另一道名菜狮子头为代表,其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口感滑嫩软糯,想必很多人都在淮扬菜馆里有过这样的口福。
狮子头红烧(左)和清炖(右)皆可
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它们口感上如此大的反差呢?除了配料有所差别的部分原因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肉圆内部的不同结构形态所造成。
要讲清楚这件事,可以首先介绍一下“分散体系”这个科学概念。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分散体系”
物质有三态——气、液、固,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能遇到的绝大多数都不是以单一物态存在的物体,它们多为这三种物态之间的混合体,也就是说,两种物态不能互溶且又混合在一起的时候,所形成的混合体被称为“分散体系”。
大多数情况下,两种物态中,其一是彼此联通、相互连续的主体部分,可称其为连续相,另一个则是分散在这个主体中呈现出分离独立的状态,相应地被称为分散相。
最常见的分散体系结构示意图
那么,如果对气液固三态进行任意的组合配对就可以派生出多种不同的分散体系,我们大致可以列出如下表所示的多种体系。
各种不同的分散体系及其生活中的实例
科学上,当分散体系中分散相的尺度小于100纳米时一般才将其称为胶体,所以,上表中所列举的一些实例并不严谨,只是为了便于本文的叙述对其尺度不做限制,而是出于其结构形态上的相似将其概念广义化和通俗化了。
此外,除了表中所列现象,还可做如下几点的补充:
软泡沫(海绵)的双连续相结构
>水凝胶及其“老”和“嫩”
回归本文的主题,很显然,肉圆中由肉末和其它固体配料组成了连续相,而肉圆中含有的水(伴有一定空气)则是其中的分散相,理应归类于表中所列的凝胶一类。
凝胶中的分散相如果是水的话,一般被直接称为水凝胶,而水凝胶是我们生活中极为常见、甚至可以说无处不在的一种分散体系,比如,人体中的脂肪、肌肉和多种器官的主体等都是水凝胶,成年人身体中之所以能含有高达70%的水,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水凝胶中所含的水。
除了连续相的材质之外,水凝胶中水的含量对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老”和“嫩”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比如,
- 婴幼儿显得娇嫩,是因为其体内含有更高的80-90%的水分;女性比男人水灵,源自于其脂肪的水含量更高;人渐渐老去显得干巴的时候,则是因为其体内的水分降到了50-60%;
- 豆腐有老嫩之分,也是由其中不同的水分含量所决定,水多则嫩,水少则老;
- 蔬菜也是水凝胶,同样的蔬菜水分足时比较嫩,当放置久了失去一定的水分后就会变老;
- 对于炸制的食品,裸露情况下直接油炸,时间控制不好会使水分失去过多而口感变硬,甚至变僵,表面裹上一层面粉再炸制时则可以一定程度地阻止内部水分的蒸发,达到外焦里嫩的口感。
年龄对人体内水分的影响
人体内水分及其分布的男女对比,其中脂肪中水含量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谓不胜枚举。
>如何在肉圆中形成适当的水分散相
同样,作为水凝胶的一种,肉圆的内部结构及其中的水含量一定会影响其口感,那么,如何形成适当的内部结构和控制水含量,一定和肉圆的制作过程及工艺有关。根据生活体验我总结一下,应该有下列四个环节(工序)会对其产生各自的影响:
环节一 制作肉糜的过程:现在大都用绞肉机,但要想有更好的口感应该像过去一样用传统的手工方法,肥瘦分开,肥肉切成很细小的肉丁,而机制大多会使肥肉变成油水状,对形成多孔结构不利。同时将瘦肉手工制成肉末的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剁和斩,会让瘦肉有很好的粘性,同时也会带入气泡,这些都有利于形成空穴;
环节二 肉糜和各种调料混合后的搅拌:搅拌得越充分,水和其它配料在肉末的分布,或者说分散程度就会越高,同时搅拌的过程还可以带入气泡,搅拌越充分形成的气泡和水滴也越小,分散得也越均匀。很显然,这一过程对肉圆内部最终结构的形成至关重要;
环节三 肉圆的炸制:炸制的时候要先用适中的火候快一点炸到表面脆黄,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致密的表面,其作用有二:一是将肉圆的形状固定住,防止前面的环节中形成的多孔结构坍塌和整体收缩;二是其封闭作用可减少内部水分的蒸发;
环节四 肉圆的文火慢炖:炸制以后,加水和其它配料,先要大火烧开,再用文火慢慢焖烧,焖烧的时间可长达三、四十分钟,以让水分充分地渗透到肉圆内部的空隙中,同时也可以让肥肉丁中的油脂充分渗出。
由此看出,从始至终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肉圆的内部结构产生影响,正是它们彼此之间的协同作用最后决定了它的口感。
>钦工肉圆的弹性和劲道从何而来
钦工肉圆和狮子头的口感截然不同,正是源自于它们内部结构的特征不一样,前者中的水(或空气)分散相细而密,后者则粗而疏。严格意义上讲,钦工肉圆的分散相尺度才真正符合上文中提及的尺度范围,因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水凝胶,肉眼看上去也更细腻光滑。从其特殊的制作工艺也可大致看出端倪,它的瘦肉是用刀背或铁棍拍打成糊状,肉的纤维并未完全被切断,也就是说,水在“藕断丝连”的瘦肉纤维网中形成了高度的分散,而这种分散一旦足够细小到纳米的尺度,所形成的分散体其强度和韧性都会有一个突变性的提高,扔起来不碎不破,吃起来有弹性有劲道,口感很特别。
用刀背或铁棍拍打瘦肉成糊状的过程
>分散体系与食品的口感
广而言之,分散体系及其结构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食物的口感,应该是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律,除了上面提及的实例之外,不妨再举例如下:
- 豆腐的制作过程就是由豆浆(乳胶,固体分散在液体中)通过加入卤水(氯化镁)或石膏(硫酸钙)等产生的物理作用使乳液失去稳定性,原来的蛋白质分散相沉淀、凝聚(形成上面是水下面是沉淀的分层),下层的沉淀中蛋白质连成整体演变成了连续相,将部分水包裹其中,最后变成了豆腐(水凝胶,液体分散在固体中)。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口感更为嫩滑的“日本豆腐”,其凝固剂用的是葡萄糖酸内酯,三种不同的凝固剂影响了蛋白质分散相凝固和沉淀过程的快慢(卤水最快、石膏次之、内脂最慢),依次决定了所得水凝胶中包裹的水的少和多,即,快则含水量低成老豆腐,慢则含水量高成嫩豆腐;
- 面条的口感:我们经常会吃到比较硬口感很差的面条,那是因为面条制作过程中对面团的揉制不到位的缘故,如果经过反复的揉制,持续的机械力作用加上水的协同作用,可以让面粉颗粒一定程度地解体,颗粒表面出现部分的溶解,分散和膨胀的面粉颗粒彼此连接成网形成高度均匀的连续相,水分子则分散其中,面团内部达到纳米尺度上的高度分散,这时的面条强度和韧性都会有一个突变性的提高,干了不断,煮了不糊,吃起来有劲道而又不觉得硬,口感非常好。
- 中国的馒头和来自西方的面包和蛋糕以及很多的膨化食品都是多孔状结构,可以大体上看做是一种气凝胶,这种结构可以给食品带来松软酥脆的口感,而内部孔的疏密和大小决定了它们的口感好坏。比如,孔粗而疏的粗面包口感硬,细而密的蛋糕口感细腻柔软,就是这个道理。以中国的馒头为例,孔的产生依赖于发酵和蒸制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因此,面团发酵到什么程度开始上蒸笼蒸制的时机把握就非常关键,也成为馒头好坏的一个技术诀窍,发酵不够或太过都可能造成在蒸发的过程中不能产生足够的气体,从而得不到细而密的“气凝胶”,馒头不够蓬松细腻(极端情况就是僵),自然口感不佳。当然,也有人在面团里加入一定量的膨松剂,其受热分解产生气体,可以解决气体产生量不可控这个关键问题,但是,有些膨松剂含有铝元素,其用量的控制是食品安全需要考虑的问题。
- 美味面食油条,也是一种发酵面形成多孔结构的面食,但它与馒头有所同,也有所不同。馒头是用水蒸气蒸制(最高只有100度),而油条是用油炸(油温远高于100度),因此,其发制的过程温高而时短,且油条需要发得更为蓬松,故而需要发面中的气体更大量、更集中地释放,而发酵产生的气体显然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所以只能更多地借助于添加膨松剂,而膨松剂大多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铝元素(以前用明矾),最好不要常吃多吃,当然,现在有无铝膨松剂,如果规范使用,则应该可以放心食用。
部分“水凝胶”和“气凝胶”型食品
生活各个方面分散体系及其结构相关的例子可谓俯拾皆是,食品与烹饪中的实例也不胜枚举。中国的烹调文化博大精深,长期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积累起一定的经验,但是,从分散体系及其结构的形成这样的视角出发对烹饪过程及其食物口感的调控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视角,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也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质量时也能带来快乐。
(文中部分图片或其素材来自网络,告知侵权必删)
相关文章请点击:
说古道今,话淮安名吃之文楼汤包
说东道西,聊巾帼英雄梁红玉和淮安名产蒲儿菜
我是@云淡风轻轻谈风云,谈人生体验,生活感悟,科学见解,文化感想,时事看法,读史心得,社会见闻,岁月记忆,文体观感,语言解读,游历感受。东拉西扯,谈天说地,没有主题,漫无边际,然皆有感而发,力求言之有物。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