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坐拥千泉,兼有山、泉、湖、河之胜,不仅风景好看,还为济南人提供了丰富给养,济南菜也因泉而生。
众泉汇流而成的大明湖早年间不只为观景,而是一个渔村,与城外北园一道,成为济南人最早的“菜篮子”。湖中盛产鱼、虾、螺蛳(田螺)及“明湖三美蔬”--蒲菜、莲藕和茭白。1927年出版的《济南快览》评价道:“大明湖之蒲菜,其形似菱,其味似笋,遍植湖中,为北数省植物菜类之珍品。”每年五月至七月,是蒲菜采摘季,届时不仅百姓们买回家中自烹尝鲜,各大饭馆更是以此为主打推出奶汤蒲菜、蒲菜炒肉、锅塌蒲菜等应时招牌菜。1920年在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就读的诗人、诸城人臧克家,后来在《中国烹饪》杂志撰写《吃的方面二三事》中回忆道:“大明湖里,荷花中间,有不少蒲菜,挺着嫩绿的身子。逛过大明湖的游客,往往到岸上的一家饭馆里去吃饭。馆子不大,但有一样菜颇有名,这就是‘蒲菜炒肉’”。
芙蓉街东侧金菊巷里有家老菜馆燕喜堂,以清汤、奶汤等汤菜见长。早在南北朝时期,益都(今青州)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便有齐地擅用煮好的骨汤做清汤、奶汤菜品的记载。燕喜堂灶间里常年有口大汤锅整天开着,不时地续骨头添水。有人说,在燕喜堂,前台的人到后厨来要块肉吃容易,要口汤喝却很难。依靠吊汤的秘籍,他们便创出了奶汤全家福、奶汤虾脯、奶汤鱼肚、清汤燕菜、清汤蝴蝶海参、清汤御笔猴头等一系列招牌汤菜。而其中自然少不了奶汤蒲菜,这道菜也堪称夏令济南第一汤菜。
金菊巷燕喜堂老宅(牛国栋摄)
济南城内的饭馆“靠泉吃泉”,“靠湖吃湖”。后宰门街东首路南原有座两层小楼名九华楼饭庄,院子里有眼泉井,养鱼做菜都靠它,这里便是济南名菜九转大肠的诞生地。其西邻原有家知名度更高的同元楼饭庄,虽以楼命名,却是两个平行的两进四合院。西侧为店铺、厨房,东侧为住宅。珍珠泉和珍池(俗称鸭子湾)流出的清澈泉水汇成明渠,流经院内天井,池水中的木箱放养鲤鱼供客人选点。该店除承办酒席,也经营蒲菜猪肉灌汤包等小吃,他们正是用大明湖里采来的新鲜蒲菜和半肥半瘦的猪肉做成包子馅,味道自然独特。
九华楼旧址(牛国栋摄)
济南人一向擅长藕的各种做法,诸如姜拌藕、水晶藕、糖醋藕片、醋溜藕片、滑炒藕丝、炸藕盒、排骨炖藕、藕丁煮咸菜、酥藕等等。济南旧有“苔下韭,莲下藕”的说法,前者是指刚出苔的韭菜最鲜美,后者说的是荷花盛开后结成的鲜嫩小藕瓜,当地人形象地称为“藕孩子”。这种藕爽脆嫩甜,生食最佳。莲荷浑身是宝,用鲜嫩碧绿的荷叶煲制的荷叶粥、莲子羹,便是济南夏秋时节的最佳饮品。而选用嫩荷叶做成荷叶鸡、荷叶鱼、荷叶粉蒸肉,既有鸡鱼肉香,更有荷叶的芬芳。
济南还有道夏令名菜炸荷花,即将新鲜、完整的荷花瓣洗净,挂上一层薄薄的鸡蛋糊,放到油锅里炸熟后撒上白糖,吃起来香甜爽口。当年老舍在齐鲁大学任教时到友人家中赴宴,曾品尝过主人做的香油炸莲花,虽觉得有些煞风景,却也感到新奇,并写下了散文《吃莲花的》,称其为“济南的典故”。而去掉花瓣的莲蓬也被济南人当成宝贝。卖莲蓬的小贩们跑到火车站及趵突泉等游览点去卖,边卖边吆喝:“坐火车,到济南,不尝莲蓬不解馋。”
北园与大明湖河渠相连,莲藕种植也一脉相承。北园藕属深水栽培,莲花白,荷叶大,所产藕节长圆硕大,最长者有七八节,总长度近两米。北园藕最好的品种为“大卧龙”,俗称“大疙瘩”或叫“大红刺”。济南各大酱园最爱用“大卧龙”制作酱菜中的珍味水晶藕。正因济南百姓对莲藕如此推崇和喜爱,莲藕交易十分活跃。早年间,西门外估衣市街西段还有条藕市街,即是莲藕集中销售的地方。
用泉水生发豆芽、做泉水豆腐也是济南人的拿手好戏。南护城河琵琶泉西一些相对较浅的泉池,也便成了发豆芽的绝佳地方。因泉水清澈甘冽,水温又常年保持在摄氏十七八度左右,所发豆芽鲜美脆嫩,爽口宜人。附近半边街、司里街、所里街一带的居民更有口福,不管啥时候去买,都是从泉池里现捞出来的鲜嫩豆芽。这里至今保留着一眼豆芽泉,算是对济南这一特有风情的美好记录。
更为有趣的是,西护城河西岸的东流水街,月牙泉西北处不远有户人家,房子正中间大方桌底下就是一方泉池,池内是发着豆芽的竹筐,一家人用水、泡豆芽、卖豆芽足不出户,成为真正的“近水楼台”。济南菜中的油泼豆芽(莛)、醋溜豆芽、豆芽炒肉丝、豆芽炒粉皮等都是下酒的清口菜,济南炒合菜,卷春饼,豆芽也是主料。用泉水制作的豆腐烹制而成的锅塌豆腐,乾隆年间传入清宫而成为宫廷菜。而济南传统的豆腐脑,放入蒜末、韭花酱、麻汁(芝麻酱)、辣椒油和酱油等,成为济南人早餐必选。
古泺水发源于趵突泉,最初由华山东南注入济水河道,泺口由此而得名。相传春秋时“公会齐侯于泺”的“泺上台”就在泺口。因得大清河、黄河(济水故道)之水运之利,泺口古镇曾经商贸繁盛,酒肆林立,有独立的城池。这里的各家饭店自然是“靠河吃河”,以擅做糖醋黄河鲤鱼名震济南,其中奥妙之一便是用当地生产的泺口醋烹制。旧时这里有信诚、富聚、裕兴、新城、袁鸿泰、汇源等近二十家酿造作坊。1915年,信诚号所产泺口醋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泉水养鱼在济南颇有传统。西门外估衣市街(今共青团路)北有个江家池,雅号天镜泉,系七十二泉之一。清道光年间,池北建饭店,名锦盛楼。光绪年间有人在此旁又建起一座饭庄,称德盛楼。后两家饭店合二为一,统称德盛楼。1941年,四名老店员买下德盛楼,并扩建改名汇泉楼饭庄。他们聘泺口名厨彭柯掌勺,糖醋鲤鱼遂成为汇泉楼的头牌。不过,江家池里的锦鲤是吃斋念佛之人来此放生的,饭店是不碰的。汇泉楼东侧小水池中才是店家自养的鲤鱼,供食客临池点选,厨工当场将鱼捞起摔死。先刮鳞开膛去脏,划百叶花刀,挂淀粉鸡蛋糊,提尾下油锅炸熟后,首尾翘起入盘,趁热浇上事先用泺口醋加工好的糖醋汁,带着“嗞嗞”响声上桌,外酥里嫩,酸甜可口。臧克家也曾回忆当年在汇泉楼吃鲤鱼的经过:这里的活鲤鱼“有四只眼,产于黄河。点菜之后,厨师亲自将活蹦乱跳的刚出水的鱼,拿到顾客面前打个照面,一会儿,摆到桌子上来的是一大碗,仿佛还加了萝卜丝。味道极其鲜美,肉嫩,汤也好”。他所说的显然是鲤鱼的另一种做法。
散文家、编辑家张中行1956年初冬来济南逛大观园时,见到赵家干饭铺门口贴着花色纸条,上写“新添三吃黄河活鲤鱼”,他便进去品尝,感觉“果然很好”。很显然,吃黄河鲤鱼在当时的济南蔚成风尚。
不仅鲤鱼,草鱼也深受济南人的喜爱。台湾作家、老饕唐鲁孙在其《济南的泉水和鱼》一文中写到了济南“清泉石上流”的西关剪子巷,以及济南人的吃鱼之乐:“掀开石板,水中密密长满绿如青苔的长水草,成群的青草鱼悠游其间,其肉既鲜且嫩,毫无腥气,其外观与台湾的草鱼类似。我的朋友家就住在剪子胡同(应为剪子巷)。有一回我在他家做客,他带我到后花园,吩咐佣人把花圃中的石板撬开一块,只见其中泉水淙淙,垂手一捞便是两条生蹦活跳的青草鱼,那情景真是又有趣又神奇呢。”
济南人爱吃把子肉,但必须配有白米饭浇上肉汤才算完美,即所谓“大米干饭把子肉”。过去济南人用大米也是自给自足。北园种稻历史久远,唐代李邕来到济南,登上城墙北望,便留下“负郭皆粳稻”的诗句。当地人根据水稻喜凉水的特点,引泉水灌溉,用一把铁锨,巧妙挑堵灌溉沟渠,使稻田形成上进下出的活水,以降低水温。北园香稻生长期长,糖化好,洁白光亮,蒸熟的米饭,看似涂了一层油,米香四溢。臧克家的同乡,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的陶钝,1921年考入济南省立一中时曾住在后宰门街,对此街的馒头店、熟肉铺、酱园和饭店印象很深。他曾说:“这里卖大米饭的是用柳条编的箢子装饭,据说是济南北园的大米,一打开包布就闻到米香了”。张中行对济南大米饭也有同感,他觉得赵家干饭铺的米饭“尤其出色,在我一生吃过的米饭里应该排在首位”。此后他又两次光顾了这家饭店。
从十年前开始,济南老城一些临泉而建的酒店和餐馆纷纷打出“泉水宴”的品牌,有些菜品还登上了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此让更多的人充分调动自己的五官,来感受泉城之美,品味泉城之乐趣。(来源:“济南宣传”微信公号 作者:牛国栋 菜品图片提供:李建军)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