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态环境良好,溪水长流,草木繁盛,在田边地头,村里村外,经常有蛇鼠出没。所以农村的孩子在野外嬉戏打闹,捕捉小动物小昆虫时,与蛇相遇,是无法避免的事。学会与蛇共舞,也是一种生存的本领。
毒蛇一般多在夜间出没,所以老人们经常告诫小孩子,晚上不要到处乱跑,特别不要到山里和草木繁盛的地方去,这样就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毒蛇的伤害。我们从小接触到的,多是无毒蛇。
最早接触到的无毒蛇,是水蛇,因为它长年生活在田里的烂湴里,所以我们称之为“湴蛇”。它身上长有红黑相间的斑纹,蠕蠕而动时十分瘆人,看了总有一种想吐的感觉。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然而湴蛇却是我们在田间掏洞捕捉小杂鱼时一道躲不过去的坎,只要下田掏洞摸鱼,摸到湴蛇只是概率问题。慢慢的,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伸手进去,如果洞是往下倾斜,那是小鱼小虾的家,如果洞是往上倾斜,脱离了水面,不是小蟹的家就是湴蛇的窝;伸手摸到滑溜的的,可能是泥鳅黄鳝塘角鱼,如果是一团粗糙的东西,肯定就是湴蛇了。另外我们还会注意观察洞口,如果泥土十分光滑,说明经常有东西爬进爬出,那就赶紧离开,里面肯有那令人恶心的东西。
尽管如此,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我在一次捉塘角鱼时,就被湴蛇咬过,一辈子都忘不了。村里其他的小伙伴,几乎都有这种经历。好在这是无毒蛇,被咬了也只是留下几只牙齿印,过后不痛不痒,没什么不良反应,所以人们也没有把它们赶尽杀绝。
可陆地上的蛇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只要与人类相遇,不是被打死,就是被吃掉。
当年我们在陆地上遇到最多的一种无毒蛇,叫草花蛇,它们的数量多得惊人,在草地、花生地、红薯地、菜地上,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只有手指一样粗细,长不逾尺,全身花花绿绿的,倒有几分可爱的样子。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草花蛇最喜欢捕食小青蛙,我们去钓小青蛙时,经常会听到有小青蛙发出“呱呱”的惨叫声,拨开草丛一看,草花蛇正在努力吞食小青蛙,我们一般都会“见义勇为”,把草花蛇赶走,救下小青蛙。
可能是因为陆地上毒蛇居多的原因,所从老人们从小就告诉我们,“见蛇不打三分罪,打蛇不死七分罪”,一定要赶尽杀绝,这样毒蛇才没有机会伤害到人类。
人们在劳作时,只要发现有草花蛇,几乎都是不加思索,一锄头下去,把小蛇打死,然后扔到一边去。因为草花蛇十分瘦小,没有肉,从来没有人吃。
关于草花蛇,在岭南地区都有一种传说,这种蛇中午时不能打,否则会引来越来越多的草花蛇,报复人类。
不少人都会认为是一种迷信,实际上我们那个年代的小孩,只要在中午时分打死过草花蛇的,都亲眼看到过这种奇怪的现象:打蛇之后,不用多久,在死蛇的周边,就会出现其它的草花蛇,少则几条,多则十几条甚至几十条,不仅令人惊恐,更使人迷惑不解,所以才认为这是草花蛇集结起来对付打蛇人。
现在好像也没有专家给出科学的答案,人们只是猜测,这种蛇有非常灵敏的嗅觉,当蛇受到伤害的时候,会向同类发出一种特殊的遇险化学信号,请求救援。而在中午时分,这种化学物质最容易扩散,也是草花蛇最活跃的时间,加上草花蛇数量就多得惊人,几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就出现了草花蛇在死去的同伴周边大量集结的奇观。
姑妄言之, 姑妄听之, 如今,也许人们再也没有了“见蛇不打三分罪”的观念,也少有要把蛇类赶尽杀绝的行动,但人类要真正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与万物和谐共存,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